野外理发处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手倦抛书,而昼梦不来,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贴的构图。但妥贴的构图不可常得,剃头司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行动变化不测,我的枕头刚刚放定,他们的位置已经移变了。唯有那个被剃头的人,身披白布,当模特儿一般地静坐著,大类画中的人物。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绘画地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又好像屠户正在杀猪。而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丧气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好像病人正在求医,罪人正在受刑。听说今春杭州举行金刚法会时,班禅喇嘛叫某剃头司务来剃一个头,送他十块钱,剃头司务叩头道谢。若果有其事,这剃头司务剃“活佛”之头,受十元之赏,而以大礼答谢,可谓荣幸而恭敬了。但我想当他工作的时候,“活佛”也是默默地把头交付他,任他支配的。假如有人照一张“喇嘛剃头摄影”,挂起来当作画看,画中的主人必是剃头司务,而喇嘛为剃头司务的附从。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请外科郎中开刀的人要叫“阿唷哇”,受刑罚的人要喊“青天大老爷”,独有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因为我在船窗中眺望岸上剃头的景象,在感觉上但见一个人的活动,而不觉得其为两个人的勾当。我很同情于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这种身体的不自由之苦,在照相馆的镜头前面只吃数秒钟,犹可忍也;但在剃头司务手下要吃个把钟头,实在是人情所难堪的!我们岸上这位被剃头者,耐力格外强:他的身体常常为了适应剃头司务的工作而转侧倾斜,甚至身体的重心越出他所坐的凳子之外,还是勉力支撑。我躺在船里观看,代他感觉非常的吃力。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时失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贴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为求这黑色的统调,我的签字须写得特别粗大些。
   船主人于我下船时,给十个铜板与小杂货店,向他们屋后的地上采了一篮豌豆来,现在已经煮熟,送进一盘来给我吃。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来看。“啊,画了一副剃头担!”他说:“像在那里挖耳朵呢。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的船主妇接着说:“先生,我们明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景致!”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相:那照相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闲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像一位贵妇人;但从相貌上可以辨明她是我们的船主妇。大概这就是她所爱好的花园景致,所以她把自己盛妆了加入在里头,拍这一张照来挂在船舱里的。我很同情于她的一片苦心。这照片仿佛表示:她在物质生活上不幸而做了船娘,但在精神生活上十足地是一位贵妇人。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的人。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我吃着豌豆和这船家夫妇俩谈了些闲话,他们就回船梢去做夜饭。
  1934年6月10日作
其他文献
那段時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事事不顺,处处受挫。   他很灰心,很绝望,甚至想熄灭自己生命的灯盏。   他去拜访一位高僧。   高僧问:“一盏灯什么时候最亮?”   “同一盏灯,什么时候光亮不都是一样的吗?”他说。   高僧把他带到一个黑暗的房间。   高僧点亮一盏灯,灯光很快就把整个房间照亮了。   然后,高僧手持灯盏,走到阳光底下。   “同是一盏灯,而在阳光中,我们似乎感
期刊
“只要父母还健在,不管多大我们都是个孩子!”最近,“45岁能被妈妈打是很幸福的”这个话题登上了热搜榜,很多人在为文章主人公杜永华的孝心点赞的同时,也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小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安全的“避风港”,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只要回家投入母亲的怀抱,所有的委屈都瞬间烟消云散。上小学时,因为考试不及格怕父亲用竹枝教训我,只好久久徘徊在家门口不敢进屋。母亲看见后一把拉我进来,随即给我盛上
期刊
母亲在村头拾柴禾,抖动着手将一根根柴禾拢在怀里,一小捆就拾了大半天。柴禾把影子拉得细长,像母亲的身躯一般瘦。一阵寒风呼啸而来,恶狼一样扑向母亲,母亲像一片单薄的秋叶,随时都可能被大风刮走。   没想到这个冬天来得这么早,没打招呼就径直闯进了母亲的生活。母亲在遥远的路上,想象着家里的温暖氣息,艰难地使出全身力气,冒着寒风,踉踉跄跄地把一小捆柴禾背回家。   母亲平凡得像一根小草,又渺如毫发,走起
期刊
我刚刚开始喜欢文学时,正在宁波第二医院口腔科进修,有位同屋的进修医生知道我喜欢文学,而且准备写作,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他从前也是文学爱好者,也做过文学白日梦,他劝我不要胡思乱想去喜欢什么文学了,他说:“我的昨天就是你的今天。”我当时回答他:“我的明天不是你的今天。”那是一九八○年,我二十岁。   我九三年开始用电脑写作,已经是386时代了。前面用手写了十年,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上都起了厚厚的茧,
期刊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网友在西藏纳木错拍摄的群星闪耀的照片,瞬间,我的心被这种旷远而永恒的美击中,仿佛置身在故乡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星空之下。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正是懵懂的少年,对许多事都是视若无睹。迷恋上星空是从那次走夜路开始的。那是一个美丽的夏夜,我和外婆吃请回来。小脚的外婆自然走不快,而我一直蹦蹦跳跳走在前面。   那晚,风儿温柔,麦子在拔节生长,萤火虫提着灯笼在眼前倏忽而过,夏虫在唧唧
期刊
爱是世界上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有人认为它是温暖的,甜蜜的;也有人认为它是负累的,令人心痛的;而我认为它是隐形的,纯净的,丝丝缠于心间,淡淡盘绕身边,伴着一个又一个的美梦滋味悠长。   金色柔和的阳光洒满全身,淡雅柔和的轻风抚过额头——又是一个甜美的梦,在每个灿烂的早晨,我微笑着醒来。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只因妙趣在梦中。于是乎,夜于我来说有些神秘。   每到夜晚,我放下一天的疲倦,倒在
期刊
一提起澳大利亚,人们就会说起森林火灾。仅2019年11月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就发生了100多场火灾。森林大火席卷了澳大利亚东南部,其间还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次,昆士蘭州的一片山林着了火,树木、野草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火浪咆哮着迅速往前推进。一条高速公路从山林中穿过,宛如一条天然的隔离带,本可以阻止大火蔓延,没想到山火好像长了脚一样,跨过十几米宽的高速公路,蔓延到了另一边
期刊
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的下午,风声很紧,我们从西郊搬到西单牌楼左近胡同里朋友的屋子里。朋友全家回南,只住着他的一位同乡和几个仆人。我们进了城,城门就关上了。街上有点乱,但是大体上还平静。听说敌人有哀的美敦书给我们北平的当局,限二十八日答覆,实在就是叫咱们非投降不可。要不然,二十八日他们便要动手。我们那时虽然还猜不透当局的意思。但是看光景,背城一战是不可免的。   二十八日那一天,在床上便听见隆隆的
期刊
人有人言,花有花色。此间的花色不是指扑克牌的花色,黑桃、红桃、方块、梅花,而是指它的本意——花的色泽。汉语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词:花容失色。可见花如人一般,花的颜色就像人的面容,是最直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呈现。   春日花多,颜色也最为纷繁复杂。桃花是红色的,梨花是白色的,丁香是紫色的,油菜花是黄色的。当然也有些花的颜色富于变化,并不单一地以某种颜色存在,譬如玉兰花,它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红色的,有时
期刊
冬天的后半夜,天还没有亮,刺骨的寒风一阵紧比一阵。这几天没有太阳,只有寒流侵袭着我的心,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等天亮就起床出去了。   天昏沉沉的,朔风使劲地刮着,树枝都变成了光胳膊,孤独地立在树上,寒风吹得那树枝叉叉地响,乌云像奔马似地掠过天际。我独自在长堤上徘徊,任凭寒风吹打着我沉痛的心。枯黄的草茎和树叶被寒风卷起,又恶狠狠地摔在地上,灰尘蒙蒙,混沌一片。   我低着头,毫无目的地向前踱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