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短视频;突发公共事件;新型冠状病毒
中图分类号:C912.63;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33 — 03
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意义上是指人们未能或无法及时预测而突然发生的事件,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和破坏。〔1〕在突发事件中,人们渴望能够掌握最新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如何及时有效地将事件发生的实时进展情况传递给民众,这是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的关键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渠道和形式;短视频的异军突起为当下新闻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和迅速的传播渠道。短视频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逐渐成为公众了解疫情信息,国家传递抗疫精神的重要载体。相较于传统的传播形式,短视频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与传统的文字、图片类传播形式相比,短视频传播在场景再现方面具有临场感强的作用,并且短视频内容真实程度较高且更为生动,制作主体更为多元,全民均可参与,生产速度更是传统传播形式无法相提并论。
(一)视频制作主体多元,录制视角广,信息量大。目前短视频的制作模式有三种:专业用户创作的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和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这两种模式制作技术专业,视角选择更为精准,视频清晰度也更高。第三种是由普通用户制作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2〕。这种模式一般是站在民间立场,视频内容主观性强,制作方式也很普通,视频清晰度高低不齐。但是,由于这种短视频的制作速度快,更多情况下迎合受众心理,所以往往这种视频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总体上看短视频创作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在移动端下载了相关应用,随时随地随手就可以拍摄、分享,并且互动交流。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三种视频模式都会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带给受众不同“第一现场”,使其获得更加丰富的视频信息。而且短视频的传播能够快速覆盖到各个年龄段、社会阶层。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短视频的这些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覆盖率,这是传统传播媒介没法比拟的。
(二)短视频的内容精练,信息传递迅速,形式直白显耀。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与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相吻合。短视频最早流行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这些社交平台有丰富的受众群体,传播速度极快,而且还可以互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囊括更为丰富的信息,并用简练、直观、集中的形式传递出去。信息直接,观点直白,内容集中,易于被受众理解和接受。
(三)视频传播有助于增强现场感,信息可信度高。短视频声画同步,富有动态感,尤其加上录制场景更会给人一种声临其境的真实感觉。短短几分钟简洁直观的短视频,可以全景式反映现场的情况,这可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在传递正面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稳定社会舆情的作用。
2019年12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武汉市传播,随后迅速蔓延至全省、全国。自2020年1月24日,湖北、北京、上海等省市相继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在整个新冠疫情传播报道过程中,短视频传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传播机制是值得总结和研究的。
5G时代来临,新技术的赋能,网络媒体费用降低,用户门槛降低等新媒体特征,导致媒体制作权和话语权不断下移,普通用户可以自由进入传播场域。微博、抖音、快手、头条等短视频平台给用户提供了自由展示个人风采的场所。短视频在这个过程中由开始的传播载体身份,日益成为传播的主体。网络短视频以生动直观的影像方式呈现出传播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主体的固定化和单一性。无论是以盈利为目的专业平台,还是作为国家喉舌的主流媒体,亦或是普通的网络用户,今天都共生在疫情传播过程中,并且成为短视频的传播主体。
新冠肺炎突发事件中,专业平台如抖音、快手、头条短视频、腾讯短视频等发布大量的疫情有关的短视频,可以说这些专业平台是短视频传播的重要载体。据官方的人民网的“众云大数据平台”统计,截至到2020年3月15日,抖音共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有关的短视频多达30.7万条,播放量高达287.4亿次。另外一些科普公众号如丁香医生和回形针Paper Clip,以专业的内容、独特的选题、精美的制作和高密度的短视频信息也吸引了众多网民。尤其在疫情分析方面,这些公众号给出了科学的解答,对稳定民众情绪,科学防疫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疫情爆发初期人们普遍对病毒是如何产生的,具体传播途径,以及传播速度和易感人群等是迫切想知道的,如何防护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被感染等信息更是民众关注的最关键的内容。
短视频更是主流媒体“抗疫”的传播主体。与专业平台相比,主流媒体传播的内容更为严肃,可信度更高。但是以往主流媒体的传播形式过于保守和古板,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主流媒体一改以往“正襟危坐”的古板形态,而是紧跟形势也采用了短视频的形式传递着中国的抗疫精神和承担着社会上责任。人民日报、新华网、央广网、央视、光明网等媒体都创造了众多的短视频。同时利用专业平台的流量效应,主动拓宽传播渠道,正面宣传抗疫真相,及时辟谣,实时讲述抗疫英雄事迹。如人民网就”推出了抗疫MV《大爱无边》;央视推出5分钟时长的系列纪实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等 〔3〕。
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主要是线下,短视频传播主要是线上,并且可以留言、点评和互动。短视频传播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3.0时代,即多元化的内容生产和消费。疫情期间人们都宅在家,网络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短视频则是疫情后方和前线连接的主要纽带。同时也是医护人员,志愿者,宅家居民记录生活影像的主要媒介。短视频线上传播,用户在观看的同时可以点赞、转发、评论和分享。这就使本来处于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的人们可以相互沟通,也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表達自我的机会,为全民同心抗疫创建了一个网络空间体系。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为助推群体层面的认同共识起到了十分重要多用。短视频除了线上可互动外,视听结合记录第一现场的传播形式也是其传播能力大大提升的关键。如澎湃新闻和央视新闻等均在专业平台抖音发布《武汉人日记》和《战疫 Vlog》短视频合集。录制者亲临武汉关注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实地探访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内的实景,拍摄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的救治情况,在第一时间向群众公开疫情的救治经过和政府救援举措。
短视频传播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丰富了舆论监督的手段。民众可以借助短视频,发现和揭露抗疫过程中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现象。如央视新闻以短视频的形式揭露了武汉红十字会物资调拨不及时的问题。其次媒体也可以利用短视频向社会紧急发布需求。如2020年1月30日,四川观察就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急需防护服”的视频,发布了四川当时的抗疫物资紧缺情况,急需社会捐赠。第三,短视频也可以让每个角落的抗疫正能量走向人们心中。疫情暴发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媒体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及时迅速地向受众传递这些正能量。如潇湘晨报制作的短视频《抗疫一线 95 后女护士的双手》〔4〕,以感染科护士胡佩为主角对护士的手进行了报道。由于护士们的手长时间被消毒液和酒精的浸泡,双手布满了细小的伤口。这则短视频一播放出来,纷纷引发网友的关注,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前线医护人员的辛劳。
这次新冠疫情突发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短视频传播形式在信息传播、线上线下互动、引导舆论、媒体监督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短视频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它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如短视频的制作流程决定了其制作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正在发生的或已发生之后的事件,所以相对滞后。另外短视频传播也没运用到向社会公众提前发出预警的領域。此外,由于短视频进入门槛较低,所以制作质量和可信度也良莠不齐。不乏有些人利用短视频进行虚假宣传和传谣〔5〕 。由于短视频受时长限制,录制内容很难呈现完整的事件过程,更难以对事件之后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的反思和总结。
〔参 考 文 献〕
〔1〕童兵.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的宣泄功能〔J〕.南京社会科学,2009,(08).
〔2〕王勇安,樊清丽.健康传播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的问题和提升路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53-60.
〔3〕陈瑶.健康传播类短视频传播效果分析——以“抖音”平台健康传播短视频为例〔J〕.视听,2020,(04):159-160.
〔4〕郝玉佩.短视频中的健康传播探讨——以“丁香医生”抖音号为例〔J〕.新闻世界,2019,(02):75-77.
〔5〕郝丽杰.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J〕.科技传播,2018,(07):45-46.
〔责任编辑:杨 赫〕
中图分类号:C912.63;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33 — 03
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意义上是指人们未能或无法及时预测而突然发生的事件,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和破坏。〔1〕在突发事件中,人们渴望能够掌握最新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如何及时有效地将事件发生的实时进展情况传递给民众,这是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的关键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渠道和形式;短视频的异军突起为当下新闻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和迅速的传播渠道。短视频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逐渐成为公众了解疫情信息,国家传递抗疫精神的重要载体。相较于传统的传播形式,短视频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短视频传播的优势
与传统的文字、图片类传播形式相比,短视频传播在场景再现方面具有临场感强的作用,并且短视频内容真实程度较高且更为生动,制作主体更为多元,全民均可参与,生产速度更是传统传播形式无法相提并论。
(一)视频制作主体多元,录制视角广,信息量大。目前短视频的制作模式有三种:专业用户创作的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和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这两种模式制作技术专业,视角选择更为精准,视频清晰度也更高。第三种是由普通用户制作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2〕。这种模式一般是站在民间立场,视频内容主观性强,制作方式也很普通,视频清晰度高低不齐。但是,由于这种短视频的制作速度快,更多情况下迎合受众心理,所以往往这种视频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总体上看短视频创作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在移动端下载了相关应用,随时随地随手就可以拍摄、分享,并且互动交流。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三种视频模式都会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带给受众不同“第一现场”,使其获得更加丰富的视频信息。而且短视频的传播能够快速覆盖到各个年龄段、社会阶层。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短视频的这些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覆盖率,这是传统传播媒介没法比拟的。
(二)短视频的内容精练,信息传递迅速,形式直白显耀。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与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相吻合。短视频最早流行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这些社交平台有丰富的受众群体,传播速度极快,而且还可以互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囊括更为丰富的信息,并用简练、直观、集中的形式传递出去。信息直接,观点直白,内容集中,易于被受众理解和接受。
(三)视频传播有助于增强现场感,信息可信度高。短视频声画同步,富有动态感,尤其加上录制场景更会给人一种声临其境的真实感觉。短短几分钟简洁直观的短视频,可以全景式反映现场的情况,这可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在传递正面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稳定社会舆情的作用。
二、短视频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过程中的机制
2019年12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武汉市传播,随后迅速蔓延至全省、全国。自2020年1月24日,湖北、北京、上海等省市相继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在整个新冠疫情传播报道过程中,短视频传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传播机制是值得总结和研究的。
(一)从载体到主体——短视频的多元生产
5G时代来临,新技术的赋能,网络媒体费用降低,用户门槛降低等新媒体特征,导致媒体制作权和话语权不断下移,普通用户可以自由进入传播场域。微博、抖音、快手、头条等短视频平台给用户提供了自由展示个人风采的场所。短视频在这个过程中由开始的传播载体身份,日益成为传播的主体。网络短视频以生动直观的影像方式呈现出传播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主体的固定化和单一性。无论是以盈利为目的专业平台,还是作为国家喉舌的主流媒体,亦或是普通的网络用户,今天都共生在疫情传播过程中,并且成为短视频的传播主体。
新冠肺炎突发事件中,专业平台如抖音、快手、头条短视频、腾讯短视频等发布大量的疫情有关的短视频,可以说这些专业平台是短视频传播的重要载体。据官方的人民网的“众云大数据平台”统计,截至到2020年3月15日,抖音共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有关的短视频多达30.7万条,播放量高达287.4亿次。另外一些科普公众号如丁香医生和回形针Paper Clip,以专业的内容、独特的选题、精美的制作和高密度的短视频信息也吸引了众多网民。尤其在疫情分析方面,这些公众号给出了科学的解答,对稳定民众情绪,科学防疫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疫情爆发初期人们普遍对病毒是如何产生的,具体传播途径,以及传播速度和易感人群等是迫切想知道的,如何防护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被感染等信息更是民众关注的最关键的内容。
短视频更是主流媒体“抗疫”的传播主体。与专业平台相比,主流媒体传播的内容更为严肃,可信度更高。但是以往主流媒体的传播形式过于保守和古板,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主流媒体一改以往“正襟危坐”的古板形态,而是紧跟形势也采用了短视频的形式传递着中国的抗疫精神和承担着社会上责任。人民日报、新华网、央广网、央视、光明网等媒体都创造了众多的短视频。同时利用专业平台的流量效应,主动拓宽传播渠道,正面宣传抗疫真相,及时辟谣,实时讲述抗疫英雄事迹。如人民网就”推出了抗疫MV《大爱无边》;央视推出5分钟时长的系列纪实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等 〔3〕。
(二)线上视听结合——短视频协同互动的传播形式
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主要是线下,短视频传播主要是线上,并且可以留言、点评和互动。短视频传播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3.0时代,即多元化的内容生产和消费。疫情期间人们都宅在家,网络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短视频则是疫情后方和前线连接的主要纽带。同时也是医护人员,志愿者,宅家居民记录生活影像的主要媒介。短视频线上传播,用户在观看的同时可以点赞、转发、评论和分享。这就使本来处于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的人们可以相互沟通,也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表達自我的机会,为全民同心抗疫创建了一个网络空间体系。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为助推群体层面的认同共识起到了十分重要多用。短视频除了线上可互动外,视听结合记录第一现场的传播形式也是其传播能力大大提升的关键。如澎湃新闻和央视新闻等均在专业平台抖音发布《武汉人日记》和《战疫 Vlog》短视频合集。录制者亲临武汉关注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实地探访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内的实景,拍摄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的救治情况,在第一时间向群众公开疫情的救治经过和政府救援举措。
三、短视频传播对新冠疫情的影响
短视频传播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丰富了舆论监督的手段。民众可以借助短视频,发现和揭露抗疫过程中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现象。如央视新闻以短视频的形式揭露了武汉红十字会物资调拨不及时的问题。其次媒体也可以利用短视频向社会紧急发布需求。如2020年1月30日,四川观察就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急需防护服”的视频,发布了四川当时的抗疫物资紧缺情况,急需社会捐赠。第三,短视频也可以让每个角落的抗疫正能量走向人们心中。疫情暴发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媒体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及时迅速地向受众传递这些正能量。如潇湘晨报制作的短视频《抗疫一线 95 后女护士的双手》〔4〕,以感染科护士胡佩为主角对护士的手进行了报道。由于护士们的手长时间被消毒液和酒精的浸泡,双手布满了细小的伤口。这则短视频一播放出来,纷纷引发网友的关注,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前线医护人员的辛劳。
结语
这次新冠疫情突发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短视频传播形式在信息传播、线上线下互动、引导舆论、媒体监督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短视频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它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如短视频的制作流程决定了其制作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正在发生的或已发生之后的事件,所以相对滞后。另外短视频传播也没运用到向社会公众提前发出预警的領域。此外,由于短视频进入门槛较低,所以制作质量和可信度也良莠不齐。不乏有些人利用短视频进行虚假宣传和传谣〔5〕 。由于短视频受时长限制,录制内容很难呈现完整的事件过程,更难以对事件之后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的反思和总结。
〔参 考 文 献〕
〔1〕童兵.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的宣泄功能〔J〕.南京社会科学,2009,(08).
〔2〕王勇安,樊清丽.健康传播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的问题和提升路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53-60.
〔3〕陈瑶.健康传播类短视频传播效果分析——以“抖音”平台健康传播短视频为例〔J〕.视听,2020,(04):159-160.
〔4〕郝玉佩.短视频中的健康传播探讨——以“丁香医生”抖音号为例〔J〕.新闻世界,2019,(02):75-77.
〔5〕郝丽杰.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J〕.科技传播,2018,(07):45-46.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