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整、宏大、明亮,乍一眼看上去,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的作品给人这样的直观感受。
作为杜塞尔多夫学派中的佼佼者、贝歇夫妇的弟子,古尔斯基的作品有着古典风景画般的华丽风格和庄严气势,这些制作精美的全景彩色照片显得冷峻,并不投入过多的情感。
但毫无疑问,古尔斯基受到的巨大关注,与他的艺术创造力有关,也与他作品的拍卖价格有关。去年11月8日,他的作品《莱茵河II》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33.85万美元成交,成为史上最贵照片,他的另一幅作品《99美分II》目前仍是位列世界第四高价的摄影作品。
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1955年出生在东德莱比锡,1957年随父母定居杜塞尔多夫。古尔斯基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成功的商业摄影师,商业摄影的技巧使得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廣告视觉语言和明亮色彩。70年代末,他在福克王学校学习两年, 这是一所培养专业摄影师特别是摄影记者的学校。在这里,古尔斯基接触到了摄影的纪实传统,那是一种不加任何修饰的观察方法,与商业摄影中太多的人为因素有着天壤之别。
80年代初,古尔斯基进入杜塞尔多夫国家美术学院学习,这所大学被称为前卫艺术的温床,古尔斯基师从当代著名的观念艺术家和极少主义摄影大师伯恩·贝歇、希拉·贝歇。他说过:“我的构图是来自贝歇夫妇——中央透视,从一个较高的视点拍摄,这也是一直以来切入我的被摄对象的方法。”
与贝歇夫妇只拍摄大幅黑白照片不同,他喜欢拍摄自然风景和户外日常生活场景的彩色照片。当然,吸引他的并非纯粹的风景,古尔斯基说:“摄影家应该像一个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外星人一样,新奇地观察每一个角落,试图理解所发生的一切。”
当他试图理解眼前发生的这一切,他所呈现出的事物就并非客观世界里的事物了。《莱茵河II》拍摄于1999年,大小规格为2.1米×3.6米,画面描绘了莱茵河的一块区域,呈现一条完全没有轮廓的小路、草地、河流和天空,它们形成了几乎完美的水平结构。河对岸原有的一座工厂也被古尔斯基利用数字技术处理掉了。他说:“莱茵河的景象无法被准确地捕捉,而需要用虚构的手法来完成再现这条现实中的河流。”
一些批评家指出,数码技术使得古尔斯基的作品过于漂亮和宁静,背离了他拍摄的真实事物。但显然,对于现实世界,古尔斯基有着自己的看法。
进入90年代后,古尔斯基将创作中心集中在那些打动他的,代表时代精神的主题之中,同时,他也创造出一种描绘它们的当代方式。为了追寻目标,古尔斯基从杜塞尔多夫走向国际大都市——中国香港、开罗、纽约、巴西利亚、东京、斯德哥尔摩、芝加哥、新加坡、巴黎、洛杉矶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作品从早期的表现人们假日休闲和本地旅游,逐步转向了巨大的工业设施、居民楼、饭店、办公大楼和仓库,仿佛用镜头“制作目录”。
古尔斯基镜头下90年代的世界是大场面、高科技、快节奏、高消费和全球化,而匿名的个体则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他们看起来渺小而不懈,仿佛微小而从容的蚁群”。
他用居高临下的视角,试图通过巨幅、色彩、数码处理呈现出他眼中的全球化景观,而对于高价拍下他作品的人而言,哪知是不是考虑到巨幅又明亮的作品适合做装饰呢?
作为杜塞尔多夫学派中的佼佼者、贝歇夫妇的弟子,古尔斯基的作品有着古典风景画般的华丽风格和庄严气势,这些制作精美的全景彩色照片显得冷峻,并不投入过多的情感。
但毫无疑问,古尔斯基受到的巨大关注,与他的艺术创造力有关,也与他作品的拍卖价格有关。去年11月8日,他的作品《莱茵河II》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33.85万美元成交,成为史上最贵照片,他的另一幅作品《99美分II》目前仍是位列世界第四高价的摄影作品。
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1955年出生在东德莱比锡,1957年随父母定居杜塞尔多夫。古尔斯基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成功的商业摄影师,商业摄影的技巧使得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廣告视觉语言和明亮色彩。70年代末,他在福克王学校学习两年, 这是一所培养专业摄影师特别是摄影记者的学校。在这里,古尔斯基接触到了摄影的纪实传统,那是一种不加任何修饰的观察方法,与商业摄影中太多的人为因素有着天壤之别。
80年代初,古尔斯基进入杜塞尔多夫国家美术学院学习,这所大学被称为前卫艺术的温床,古尔斯基师从当代著名的观念艺术家和极少主义摄影大师伯恩·贝歇、希拉·贝歇。他说过:“我的构图是来自贝歇夫妇——中央透视,从一个较高的视点拍摄,这也是一直以来切入我的被摄对象的方法。”
与贝歇夫妇只拍摄大幅黑白照片不同,他喜欢拍摄自然风景和户外日常生活场景的彩色照片。当然,吸引他的并非纯粹的风景,古尔斯基说:“摄影家应该像一个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外星人一样,新奇地观察每一个角落,试图理解所发生的一切。”
当他试图理解眼前发生的这一切,他所呈现出的事物就并非客观世界里的事物了。《莱茵河II》拍摄于1999年,大小规格为2.1米×3.6米,画面描绘了莱茵河的一块区域,呈现一条完全没有轮廓的小路、草地、河流和天空,它们形成了几乎完美的水平结构。河对岸原有的一座工厂也被古尔斯基利用数字技术处理掉了。他说:“莱茵河的景象无法被准确地捕捉,而需要用虚构的手法来完成再现这条现实中的河流。”
一些批评家指出,数码技术使得古尔斯基的作品过于漂亮和宁静,背离了他拍摄的真实事物。但显然,对于现实世界,古尔斯基有着自己的看法。
进入90年代后,古尔斯基将创作中心集中在那些打动他的,代表时代精神的主题之中,同时,他也创造出一种描绘它们的当代方式。为了追寻目标,古尔斯基从杜塞尔多夫走向国际大都市——中国香港、开罗、纽约、巴西利亚、东京、斯德哥尔摩、芝加哥、新加坡、巴黎、洛杉矶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作品从早期的表现人们假日休闲和本地旅游,逐步转向了巨大的工业设施、居民楼、饭店、办公大楼和仓库,仿佛用镜头“制作目录”。
古尔斯基镜头下90年代的世界是大场面、高科技、快节奏、高消费和全球化,而匿名的个体则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他们看起来渺小而不懈,仿佛微小而从容的蚁群”。
他用居高临下的视角,试图通过巨幅、色彩、数码处理呈现出他眼中的全球化景观,而对于高价拍下他作品的人而言,哪知是不是考虑到巨幅又明亮的作品适合做装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