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校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轻视文化课学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文化课基础知识不扎实,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当今职校语文教坛,新法儿不少,新招儿也层出不穷,但是职校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学生的成绩也始终不够理想。几年的职校教学经历,我认为,搭起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桥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一、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代数学理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作用去影响学生,是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首先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职校生,他们在入职校前大都是被老师”遗忘“的一族,他们自己也以“差生”自居,习惯于紧张、不平等、甚至是敌对的师生关系,为了改变这种职校固有的师生观,让学生找回信心,激发兴趣,教师应先和学生交朋友,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下,再上课。通常情况下,师生刚接触时,是教师对学生了解的较多,而学生对老师了解较少,这并非是学生对教师不感兴趣,事实上,学生也希望多了解自己老师的为人、学识等各方面,教师应该尽量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好奇心,因为,你若想让师生关系和谐,就该与学生以心换心。于是,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让学生大胆发问,对于学生向我提出的各方面的问题,我都尽可能实话实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与为人等,我对他们说:“在我眼中,没有差生,我不会以学习成绩论人之优劣,也许你文化课不好,但专业课好;也许你的学业不好,但你在体育方面有专长。总之,在你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别人肯定、学习的地方,我不会把你们当差生,你们也决不是差生。”这些话,让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他们不再自暴自弃,不再以“差生”自居,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平等。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也会因喜欢、尊重教师而产生。
二、寻找共同,架起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桥梁
语文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许多相通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贴近各专业学习实际,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使语文学习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伟大的教育家乔治?罗扎诺夫把外语课设计成音乐课,学生看着课文,老师打开选择好的音乐并和着音乐的节拍朗读外语,有意识地和着音乐节拍将词汇戏剧性地表现出来。罗扎诺夫说:“这里面没有什么魔力,只是因为,学习一首歌的歌词要比记住一整页的词汇容易得多。音乐是某种形式的载体,老师的朗读和着音乐起伏,几乎就像抓住了浪涛的节拍。”语文和外语一样,是门语言课,同样可以设计成罗扎诺夫的“音乐课”。如学习苏轼《明月几时有》,因有现代人的谱曲,就可以让艺术专业的学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来诠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歌声、读书声相映成趣。斯托史威尔十分强调图画的重要性,他们:“出色的画会在长期记忆中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它们是围绕学习者的刺激物,它们的不断呈现会把它们的内容印在你的记忆中”。总之,教师可以随机应变,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彩用不同形式与专业课搭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相得益彰。
三、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体验,享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中,我们往往见到优等生勤学好问,学习兴趣浓厚,成绩差的学生则少思寡问、学习兴趣淡漠。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学习好的学生在不断地表扬和成功中欢快地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学习差的学生却在一次次批评和失误中艰难地学习,兴趣日趋减弱,所以兴趣和成功紧密相连。职校生虽然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但他们对成功怀有同样的渴望和兴趣,教师如果能够提供机会,常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就一定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乐而不是苦。在教学中,在课堂提问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常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去爱抚他们,设计一些容易解答的问题请他们肯定,多加以赞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兴趣。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写出的病句百出、错字连篇的作文,我没有给予全盘否定,而是尽量找出其中的一两个通顺优美的句子,在班上朗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开始下工夫认真写作。正如米卢的“快乐教学”也可以带着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圆提高语文成绩的梦。
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施教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激发,职校的教师更应该重视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作用。孔了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一、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代数学理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作用去影响学生,是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首先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职校生,他们在入职校前大都是被老师”遗忘“的一族,他们自己也以“差生”自居,习惯于紧张、不平等、甚至是敌对的师生关系,为了改变这种职校固有的师生观,让学生找回信心,激发兴趣,教师应先和学生交朋友,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下,再上课。通常情况下,师生刚接触时,是教师对学生了解的较多,而学生对老师了解较少,这并非是学生对教师不感兴趣,事实上,学生也希望多了解自己老师的为人、学识等各方面,教师应该尽量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好奇心,因为,你若想让师生关系和谐,就该与学生以心换心。于是,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让学生大胆发问,对于学生向我提出的各方面的问题,我都尽可能实话实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与为人等,我对他们说:“在我眼中,没有差生,我不会以学习成绩论人之优劣,也许你文化课不好,但专业课好;也许你的学业不好,但你在体育方面有专长。总之,在你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别人肯定、学习的地方,我不会把你们当差生,你们也决不是差生。”这些话,让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他们不再自暴自弃,不再以“差生”自居,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平等。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也会因喜欢、尊重教师而产生。
二、寻找共同,架起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桥梁
语文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许多相通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贴近各专业学习实际,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使语文学习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伟大的教育家乔治?罗扎诺夫把外语课设计成音乐课,学生看着课文,老师打开选择好的音乐并和着音乐的节拍朗读外语,有意识地和着音乐节拍将词汇戏剧性地表现出来。罗扎诺夫说:“这里面没有什么魔力,只是因为,学习一首歌的歌词要比记住一整页的词汇容易得多。音乐是某种形式的载体,老师的朗读和着音乐起伏,几乎就像抓住了浪涛的节拍。”语文和外语一样,是门语言课,同样可以设计成罗扎诺夫的“音乐课”。如学习苏轼《明月几时有》,因有现代人的谱曲,就可以让艺术专业的学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来诠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歌声、读书声相映成趣。斯托史威尔十分强调图画的重要性,他们:“出色的画会在长期记忆中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它们是围绕学习者的刺激物,它们的不断呈现会把它们的内容印在你的记忆中”。总之,教师可以随机应变,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彩用不同形式与专业课搭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相得益彰。
三、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体验,享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中,我们往往见到优等生勤学好问,学习兴趣浓厚,成绩差的学生则少思寡问、学习兴趣淡漠。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学习好的学生在不断地表扬和成功中欢快地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学习差的学生却在一次次批评和失误中艰难地学习,兴趣日趋减弱,所以兴趣和成功紧密相连。职校生虽然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但他们对成功怀有同样的渴望和兴趣,教师如果能够提供机会,常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就一定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乐而不是苦。在教学中,在课堂提问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常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去爱抚他们,设计一些容易解答的问题请他们肯定,多加以赞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兴趣。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写出的病句百出、错字连篇的作文,我没有给予全盘否定,而是尽量找出其中的一两个通顺优美的句子,在班上朗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开始下工夫认真写作。正如米卢的“快乐教学”也可以带着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圆提高语文成绩的梦。
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施教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激发,职校的教师更应该重视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作用。孔了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