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左右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并建议要认真总结兼顾城乡发展的经验,依据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十八大则再一次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和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城乡发展差距悬殊。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对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存在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不够,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职能和财政功能仍偏重于经济建设,向注重公共基础建设服务转变不够,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导致财政政策主要倾向于对城市经济贡献率大的產业部门,社会公共服务均衡与公平被忽视。政府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解侧偏于城镇化,认为通过城镇化就可以实现城市“统一”乡村,将农民吸纳到城镇中,从而“消灭”乡村和农民,达到城乡一体。这必然会忽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2、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城乡统筹考虑不足,规划偏重于镇区的发展,对面积广大的乡村地域缺乏规划的指导,对农村人口、产业、空间、生态、环保等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规划市政部分未统筹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产业发展方面,农村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更是没有涉及。
3.城乡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
一是收支层面的二元结构。2010年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支出更是上涨到2019年的9855元。城乡居民收支差距虽有减缓的趋势,但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历年差距均在2.3倍以上,城乡收支层面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层面的二元结构。由于过于强调城市的中心性地位,固定资产绝大多数投资到城市。镇以下投资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低,分配到农、林、牧方面的投资比重则更低。投资层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农村生产的落后。
4.城乡社会保障、就业及科教文卫存在差距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价格不断攀升,农牧民医疗负担还很重,大病看不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很普遍,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牧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第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状况依旧低于城镇居民。
5.财政及信贷资源分配方面的差距
第一,财政用于农牧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偏小。第二,金融机构投放到农村的信贷资金所占比重小,且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由7. 7亿元增加到814亿元,增长了104. 7倍,其中农业和乡镇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资金增长了52. 8倍,增长幅度远远低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幅度。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制约因素
1.不同的发展战略与体制的制约
城乡之间的差距与城乡实行不同的发展战略与体制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我国城乡关系与全国处于一个状态即工农矛后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强化。究其原因,从经济因素分析,主要受以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及为其服务的城市化战略偏差造成的;从体制政策因素分析,主要受城乡分割、重城轻乡、重工抑农的体制和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2.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长期以来,城区与农村二元管理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致使城乡之间资金、劳力、技术发展失衡,造成农业与非农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_业发展机会和条件的不均等。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欠帐较多。城市人居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农村几十年面貌依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反差很大。
3.产业结构和教育体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的主导产业仍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化,产业链短,产业配套基本不存在,比较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竞争力弱小:而城镇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快,发展迅速,城镇又是多项产业的集聚地,产业链长,配套能力较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比较健全。
4.城乡劳动就业不协调
城乡间的就业不协调是阻碍我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因素。表现在:第一,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居住的大都是“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第二,转移进城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没有经过职业技能培训,造成就业率低,即使就业从事的也都是环卫、保安等职业,很难融入城市生活。
5.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2. 05倍扩大到了20120年的2.9倍,这一数字还没有考虑到城镇居民的隐形收入,否则其实际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整体上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幅还存在变动大、态势不稳定的问题,对于差距的缩小也是一个极大的不利因素。
健全政府的管理职能,保障制度环境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负有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提供公共产品等多项职能,必须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新制度,形成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实现农村和城市的良性互动。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必须充分考虑包头市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因素。首先,要把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构建新型城市形态的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科学制定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法制政策平台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应努力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法律、条例和政策等方面有所突破,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从体制和制度上根本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障碍。
加强城乡经济一体化、推动该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按照“规模集中、产业调优”的思路,各旗县区要依据发展定位、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着重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第二,继续加大培植和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放大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努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贮藏、保鲜、运销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平衡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尤为明显,因此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推进城市道路、供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沟通联网。
(石家庄市发改委)(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存在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不够,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职能和财政功能仍偏重于经济建设,向注重公共基础建设服务转变不够,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导致财政政策主要倾向于对城市经济贡献率大的產业部门,社会公共服务均衡与公平被忽视。政府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解侧偏于城镇化,认为通过城镇化就可以实现城市“统一”乡村,将农民吸纳到城镇中,从而“消灭”乡村和农民,达到城乡一体。这必然会忽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2、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城乡统筹考虑不足,规划偏重于镇区的发展,对面积广大的乡村地域缺乏规划的指导,对农村人口、产业、空间、生态、环保等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规划市政部分未统筹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产业发展方面,农村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更是没有涉及。
3.城乡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
一是收支层面的二元结构。2010年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支出更是上涨到2019年的9855元。城乡居民收支差距虽有减缓的趋势,但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历年差距均在2.3倍以上,城乡收支层面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层面的二元结构。由于过于强调城市的中心性地位,固定资产绝大多数投资到城市。镇以下投资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低,分配到农、林、牧方面的投资比重则更低。投资层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农村生产的落后。
4.城乡社会保障、就业及科教文卫存在差距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价格不断攀升,农牧民医疗负担还很重,大病看不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很普遍,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牧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第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状况依旧低于城镇居民。
5.财政及信贷资源分配方面的差距
第一,财政用于农牧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偏小。第二,金融机构投放到农村的信贷资金所占比重小,且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由7. 7亿元增加到814亿元,增长了104. 7倍,其中农业和乡镇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资金增长了52. 8倍,增长幅度远远低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幅度。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制约因素
1.不同的发展战略与体制的制约
城乡之间的差距与城乡实行不同的发展战略与体制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我国城乡关系与全国处于一个状态即工农矛后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强化。究其原因,从经济因素分析,主要受以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及为其服务的城市化战略偏差造成的;从体制政策因素分析,主要受城乡分割、重城轻乡、重工抑农的体制和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2.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长期以来,城区与农村二元管理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致使城乡之间资金、劳力、技术发展失衡,造成农业与非农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_业发展机会和条件的不均等。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欠帐较多。城市人居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农村几十年面貌依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反差很大。
3.产业结构和教育体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的主导产业仍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化,产业链短,产业配套基本不存在,比较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竞争力弱小:而城镇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快,发展迅速,城镇又是多项产业的集聚地,产业链长,配套能力较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比较健全。
4.城乡劳动就业不协调
城乡间的就业不协调是阻碍我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因素。表现在:第一,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居住的大都是“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第二,转移进城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没有经过职业技能培训,造成就业率低,即使就业从事的也都是环卫、保安等职业,很难融入城市生活。
5.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2. 05倍扩大到了20120年的2.9倍,这一数字还没有考虑到城镇居民的隐形收入,否则其实际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整体上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幅还存在变动大、态势不稳定的问题,对于差距的缩小也是一个极大的不利因素。
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对策
健全政府的管理职能,保障制度环境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负有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提供公共产品等多项职能,必须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新制度,形成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实现农村和城市的良性互动。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必须充分考虑包头市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因素。首先,要把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构建新型城市形态的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科学制定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法制政策平台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应努力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法律、条例和政策等方面有所突破,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从体制和制度上根本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障碍。
加强城乡经济一体化、推动该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按照“规模集中、产业调优”的思路,各旗县区要依据发展定位、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着重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第二,继续加大培植和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放大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努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贮藏、保鲜、运销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平衡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尤为明显,因此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推进城市道路、供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沟通联网。
(石家庄市发改委)(石家庄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