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夏以来天热,各大医院来看病的中暑病人为数不少,许多平时很注意防暑降温的人也被一种暑气击倒,原来是中了“阴暑”。
专家说,阴暑本身虽然不是大病,一般可在一周内自愈,但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者须多加防范。
中暑也有阴阳之分
前不久,家住杭州市江干区的杜女士突然发热、头痛,全身出不了汗。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进一步询问后,医生诊断,她“中暑”了。令杜女士想不明白的是,她出门打伞遮阳,骑车时“全副武装”,在室内不离空调,怎么会中暑呢?杭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对此有专门说法,原来,杜女士是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静而得之为阴暑”。中医将在烈日下劳作、长途赶路,或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劳作等引起的中暑称为“阳暑”;若过于避热趋凉,则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阳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骤。
如今,随着防暑知识日益普及、防暑条件的普遍改善,“阳暑”病人较往年有所减少,而那些并不常在烈日下活动的人群,因为长时间待在室内吹空调,耐热能力下降,加上防护不够,像杜女士那样因“静”所致的“阴暑”病例却在上升。“阴暑”发病时的症状有: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和腹痛腹泻等。
防“阴暑”健康处方
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如何应对“阴暑”,健康专家开出处方。
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睡眠、午休、纳凉之时不要过于避热趋凉,特别是睡眠时要合理使用电扇,不对头直吹。空调温度保持在26℃以上,空调一般开2~3小时应停半小时后再用。
不用冷水迅速降温。从事体育运动或烈日下劳作回屋后,只需将身上的汗液擦干即可,等皮肤温度降下后再用温水洗澡。不要快速饮用凉开水或冰镇饮料。
不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和山(或防空)洞里乘凉的时间不应过长;夜间尽量不露宿在外。
注意饮食与休息。高热身体不适时应多饮水,保持饮食清淡,可常喝些稀饭、淡菜、菜汤、豆浆、水果汁等,每天吃些梨、西瓜等性偏凉的水果。
据《生活与健康报》
专家说,阴暑本身虽然不是大病,一般可在一周内自愈,但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者须多加防范。
中暑也有阴阳之分
前不久,家住杭州市江干区的杜女士突然发热、头痛,全身出不了汗。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进一步询问后,医生诊断,她“中暑”了。令杜女士想不明白的是,她出门打伞遮阳,骑车时“全副武装”,在室内不离空调,怎么会中暑呢?杭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对此有专门说法,原来,杜女士是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静而得之为阴暑”。中医将在烈日下劳作、长途赶路,或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劳作等引起的中暑称为“阳暑”;若过于避热趋凉,则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阳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骤。
如今,随着防暑知识日益普及、防暑条件的普遍改善,“阳暑”病人较往年有所减少,而那些并不常在烈日下活动的人群,因为长时间待在室内吹空调,耐热能力下降,加上防护不够,像杜女士那样因“静”所致的“阴暑”病例却在上升。“阴暑”发病时的症状有: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和腹痛腹泻等。
防“阴暑”健康处方
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如何应对“阴暑”,健康专家开出处方。
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睡眠、午休、纳凉之时不要过于避热趋凉,特别是睡眠时要合理使用电扇,不对头直吹。空调温度保持在26℃以上,空调一般开2~3小时应停半小时后再用。
不用冷水迅速降温。从事体育运动或烈日下劳作回屋后,只需将身上的汗液擦干即可,等皮肤温度降下后再用温水洗澡。不要快速饮用凉开水或冰镇饮料。
不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和山(或防空)洞里乘凉的时间不应过长;夜间尽量不露宿在外。
注意饮食与休息。高热身体不适时应多饮水,保持饮食清淡,可常喝些稀饭、淡菜、菜汤、豆浆、水果汁等,每天吃些梨、西瓜等性偏凉的水果。
据《生活与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