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对话能力,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课堂中的对话能力很弱,对话效果较低。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使他们学会沟通,善于交流,以切实推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对话能力 培养
  所谓“对话”,从简单的意义讲,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从深层的意义讲,它挑战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课堂中的对话能力是很弱的,对话低效的状况普遍存在。如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使他们学会沟通,善于交流,同时切实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语文课堂更精彩呢?
  一、以“情境”导话,激发对话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松鼠吃一个果子就栽一棵松树,现在这些小松树已经长成一片美丽的松树林。请看(课件出示:美丽的松树林),今天这只小松鼠来到了我们班,大家快鼓掌欢迎!小松鼠带来了一些松果,他邀请我们同学一起和他种树,你们愿意吗?学生激情高涨,教师借机引出识字要求:每一个松果上都有一个字娃娃,只要你把它们都认下来,并选一个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你就种下了一棵自己的小松树。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在这样一个情境下识字,学生学得轻松。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更加积极努力。接下来,可以结合开火车的游戏,进一步强化识字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在合作中学,通过认字比赛,看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摘苹果”“找朋友”等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核心是兴趣的建立与利用,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如“快乐识字”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识字,真正为阅读和写话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巧妙创设识字教学情境,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对话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以“方法”导话,提升对话的品质
  有效对话的关键在于对话有效的信息,而“方法”是影响对话效果的主要因素。《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并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怎样才能使学生记住这些字并喜欢学习汉字呢?
  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采用“看图识字”“联系生活识字”“字理识字”,使学生充分掌握识字方法,使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轻松,将识字教学从课内引向课外,通过学习使学生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
  关注学生对话的有效性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这犹如给学生的对话加入了“催化剂”,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以“互动”导话,开发对话的深度
  识字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我们不是互相对抗,而是共同合作。在对话中,人人都是胜者。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处在对话的早期阶段,有很多困惑和需要帮助的地方。教师这个辅导员需要有效地促进对话的进行。
  1.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他们之间单一的语言谈话,而是双方的相互“敞开…‘接纳”和“分享”,是对对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体现出的一大理念,也是对话理论中倡导的理念。
  2.在学习《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的导人时,学生看图交流:“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引出本课的生字“哪、座、房、漂、亮”,分别学认这些字的时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这些生字。对学生发现的能巧妙记住生字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就在争论、探究、交流中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识字的方法。
  对话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精神。真正的对话,应景而生,应情而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平等对话应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情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