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现代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个基本理论,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然后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方式的特点,对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提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本文为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校;教学改革;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84-03
一 基本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为实施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重视差异、注重实践性、注重开发性、智能多样化。多元智能的培养需要各种教育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的支持,从而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而信息技术正发挥着这一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1]。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其认为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潜能,即获取知识是学习者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信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路径,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了一个优越的学习平台。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实践中,帮助和指引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建构以及整合,利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和活动的安排应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最好通过类似真实情景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对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出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实践场所,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真实情境之中。
二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方式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高等教育向智慧教育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实施高校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改变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使得课程的教学模式逐渐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2]。
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角色。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平台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学生可以自主學习,然后与教师进行讨论。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课前着重于对问题的创设,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入课程思政因素,开展互动教学,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利用好现有的设备和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协作、探究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满足个性化需求。现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的个性发展需求也不断提高。教学个别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班级授课形式无法完全满足这种需要,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教学个别化,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丰富的表现形式。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备课,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游戏等表现知识点。而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甚至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
5 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课程内容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学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自学的任务,学生通过查看各种资料,帮助了解课程的内容、背景等,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了解到教师的讲授内容。课后,也会有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等。
三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手段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电脑、网络、投影机、监控、各种教学软件和话筒等已经成为一间基础多媒体教室的标准配置。上课前,教师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公式、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声音、动画等内容整理到教学课件中,课堂上就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来。网络上有很多素材资源集锦,可以使教师的课件更加丰富、美观。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调研报告和案例,也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某些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开展讨论,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移动终端APP的使用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基于移动终端开展智慧课堂建设。移动终端APP走进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模式,整个课堂显得更加活泼生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实践型、研究型转变。目前,课堂中可以使用的移动终端APP有很多,这些APP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方便师生互动,方便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包括: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课堂派、爱班云课堂、雨课堂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媒体PPT与移动终端APP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案例课程中,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APP开展课堂小组讨论。
移动终端APP的使用可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上课前,教师可以发通知,提前布置好自主预习任务,通过观看视频或学习资料的形式,学生提前对课程内容学习和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终端APP把学生分小组,方便小组同学提交小组课堂作业和开展小组课堂讨论,而且,移动终端APP在考勤签到、讨论、投票、选人、抢答、课堂测验、作业批改等环节效果也比较好,课后,教师可以把推荐的书目、阅读的资料、布置的课后作业通过平台共享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APP评估教学成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移动终端APP会对学生所有的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打分,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实时了解。 (三)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混合式教学是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下面介绍的3种外,还包括诸如:基于智慧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SPOC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形式。
1 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包含电脑端和手机端(学习通APP)。教师可以利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通过泛雅平台把课程视频、PPT、电子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除了教师的讲授外,师生之间可以开展交流讨论、答疑,通过签到、投票、讨论、主题讨论、问卷、选人、抢答、分组任务、群聊等各种活动实现师生之間的互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或者利用电子问卷、微信、论坛发帖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与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管理。
2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雨课堂以“电脑端+微信”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雨课堂+慕课”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雨课堂+慕课”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自动产生学习行为的记录,这些数据为实施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改革提供了支撑。
3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
目前,国内知名的慕课平台包括中国大学MOOC(平台名“爱课程”)、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平台名“学堂在线”)、超星(平台名“学银在线”)、智慧树等。目前,一些高校也开设了慕课在线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校内慕课平台,进行注册及选课,修学分,进行慕课学习。
一些教师把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慕课平台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高质量的视频学习资源。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观看慕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解答、引导分析、评价成果等教学活动,课后是巩固提高阶段。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时间、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权[3]。
(四)基于互联网媒介的交流平台
进入大学的学生普遍感觉与专业教师接触交流少,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微博等工具,搭建用于学习交流的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进行反馈。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分享也同样重要。为了方便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学生可以通过腾讯文档、石墨文档或金山文档等进行多人在线协作,共同完成调研报告或写作任务。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学习成果、作业提交到百度网盘、微云,学生通过网盘或云盘等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作业等,可以让学生互评,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
(五)虚拟仿真实验
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虚拟实验室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模拟传统的现场实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实验教学支持系统,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在网络平台上学习和进行模拟实验,既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组织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一些在线实验平台,具备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可以开展在线实验教学,例如: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www.ilab-x.com)、EduCoder在线实践教学平台(www.educoder.net)等[4]。
(六)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教学的形式多种:第一种网络直播教学,教师可以使用的直播平台包括:腾讯课堂、陌陌、ZOOM等;第二种是采用直播、录播,或者引用已有的在线课程等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完成学习,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外,还有其他网络教学的形式。无论采取哪种网络教学形式都要尽可能体现完整教学过程。
四 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手段
高校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形式到后来的多媒体PPT课件的普及使用,再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多种课堂教学手段的出现等多个阶段。在未来,教学手段必将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也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未来将出现人工智能教育、助教机器人、虚拟现实沉浸式课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课堂、远程互动课堂等多种形式。
五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实实在在的知识传递。一些教师虽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应用,但形式过于花哨,没有抓住重点,学生往往被教学形式吸引,而忽视课程学习内容[5]。
2 目前我国慕课的建设和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仍在探索阶段,规模较小,教学模式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学校的一些在线课程也处于试点阶段,并没有大规模推开。慕课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自觉学习的情况并不理想,这将会影响到慕课学习的效果。
3 课程内容没有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真正的结合。目前,一些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接受了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对现代信息技术还不太了解,而且缺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导致不能将课程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也有部分教师表现为另一个极端,即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4 智能手机对课堂带来的挑战。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低头族”已成为课堂上一道风景线,智能手机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在课堂上防止学生利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也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5 一些院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不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程度不高,在教师中的使用率不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與教学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评价制度不完善。
(二)解决措施
1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其智能应用还不足以取代教师,所以只能定位于“辅助”。而且,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度关注教学形式,要在内容上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2 教师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来建设慕课,使慕课内容更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了更好、充分地利用慕课资源,教师可以采取“慕课+”其他教学方式的方法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混合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慕课学习的过程考核,来强化学生对慕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3 提高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学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能对它产生过多的依赖性。
4 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手机开展互动交流,在讨论、分小组、选人、投票等环节发挥手机作为教学工具的优势,避免学生使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要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重视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
5 高校要推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大信息技术建设的力度,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搭建平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师的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给大学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新的发展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被融入各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完成课程目标。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效果,既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今后将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思考,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俐军,王冬梅,张士强.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27-130.
[2]杨勇.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8(7):52-56.
[3]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6(7)6-11.
[4]郭莉,任维政,夏海兰.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6):118-122.
[5]王健,周美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校教学促进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231-235.
(责任编辑:张宏玉)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校;教学改革;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84-03
一 基本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为实施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重视差异、注重实践性、注重开发性、智能多样化。多元智能的培养需要各种教育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的支持,从而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而信息技术正发挥着这一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1]。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其认为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潜能,即获取知识是学习者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信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路径,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了一个优越的学习平台。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实践中,帮助和指引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建构以及整合,利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和活动的安排应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最好通过类似真实情景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对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出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实践场所,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真实情境之中。
二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方式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高等教育向智慧教育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实施高校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改变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使得课程的教学模式逐渐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2]。
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角色。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平台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学生可以自主學习,然后与教师进行讨论。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课前着重于对问题的创设,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入课程思政因素,开展互动教学,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利用好现有的设备和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协作、探究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满足个性化需求。现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的个性发展需求也不断提高。教学个别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班级授课形式无法完全满足这种需要,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教学个别化,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丰富的表现形式。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备课,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游戏等表现知识点。而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甚至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
5 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课程内容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学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自学的任务,学生通过查看各种资料,帮助了解课程的内容、背景等,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了解到教师的讲授内容。课后,也会有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等。
三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手段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电脑、网络、投影机、监控、各种教学软件和话筒等已经成为一间基础多媒体教室的标准配置。上课前,教师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公式、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声音、动画等内容整理到教学课件中,课堂上就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来。网络上有很多素材资源集锦,可以使教师的课件更加丰富、美观。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调研报告和案例,也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某些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开展讨论,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移动终端APP的使用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基于移动终端开展智慧课堂建设。移动终端APP走进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模式,整个课堂显得更加活泼生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实践型、研究型转变。目前,课堂中可以使用的移动终端APP有很多,这些APP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方便师生互动,方便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包括: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课堂派、爱班云课堂、雨课堂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媒体PPT与移动终端APP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案例课程中,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APP开展课堂小组讨论。
移动终端APP的使用可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上课前,教师可以发通知,提前布置好自主预习任务,通过观看视频或学习资料的形式,学生提前对课程内容学习和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终端APP把学生分小组,方便小组同学提交小组课堂作业和开展小组课堂讨论,而且,移动终端APP在考勤签到、讨论、投票、选人、抢答、课堂测验、作业批改等环节效果也比较好,课后,教师可以把推荐的书目、阅读的资料、布置的课后作业通过平台共享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APP评估教学成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移动终端APP会对学生所有的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打分,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实时了解。 (三)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混合式教学是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下面介绍的3种外,还包括诸如:基于智慧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SPOC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形式。
1 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包含电脑端和手机端(学习通APP)。教师可以利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通过泛雅平台把课程视频、PPT、电子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除了教师的讲授外,师生之间可以开展交流讨论、答疑,通过签到、投票、讨论、主题讨论、问卷、选人、抢答、分组任务、群聊等各种活动实现师生之間的互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或者利用电子问卷、微信、论坛发帖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与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管理。
2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雨课堂以“电脑端+微信”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雨课堂+慕课”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雨课堂+慕课”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自动产生学习行为的记录,这些数据为实施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改革提供了支撑。
3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
目前,国内知名的慕课平台包括中国大学MOOC(平台名“爱课程”)、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平台名“学堂在线”)、超星(平台名“学银在线”)、智慧树等。目前,一些高校也开设了慕课在线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校内慕课平台,进行注册及选课,修学分,进行慕课学习。
一些教师把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慕课平台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高质量的视频学习资源。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观看慕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解答、引导分析、评价成果等教学活动,课后是巩固提高阶段。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时间、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权[3]。
(四)基于互联网媒介的交流平台
进入大学的学生普遍感觉与专业教师接触交流少,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微博等工具,搭建用于学习交流的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进行反馈。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分享也同样重要。为了方便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学生可以通过腾讯文档、石墨文档或金山文档等进行多人在线协作,共同完成调研报告或写作任务。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学习成果、作业提交到百度网盘、微云,学生通过网盘或云盘等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作业等,可以让学生互评,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
(五)虚拟仿真实验
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虚拟实验室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模拟传统的现场实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实验教学支持系统,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在网络平台上学习和进行模拟实验,既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组织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一些在线实验平台,具备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可以开展在线实验教学,例如: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www.ilab-x.com)、EduCoder在线实践教学平台(www.educoder.net)等[4]。
(六)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教学的形式多种:第一种网络直播教学,教师可以使用的直播平台包括:腾讯课堂、陌陌、ZOOM等;第二种是采用直播、录播,或者引用已有的在线课程等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完成学习,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外,还有其他网络教学的形式。无论采取哪种网络教学形式都要尽可能体现完整教学过程。
四 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手段
高校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形式到后来的多媒体PPT课件的普及使用,再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多种课堂教学手段的出现等多个阶段。在未来,教学手段必将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也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未来将出现人工智能教育、助教机器人、虚拟现实沉浸式课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课堂、远程互动课堂等多种形式。
五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实实在在的知识传递。一些教师虽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应用,但形式过于花哨,没有抓住重点,学生往往被教学形式吸引,而忽视课程学习内容[5]。
2 目前我国慕课的建设和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仍在探索阶段,规模较小,教学模式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学校的一些在线课程也处于试点阶段,并没有大规模推开。慕课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自觉学习的情况并不理想,这将会影响到慕课学习的效果。
3 课程内容没有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真正的结合。目前,一些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接受了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对现代信息技术还不太了解,而且缺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导致不能将课程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也有部分教师表现为另一个极端,即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4 智能手机对课堂带来的挑战。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低头族”已成为课堂上一道风景线,智能手机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在课堂上防止学生利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也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5 一些院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不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程度不高,在教师中的使用率不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與教学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评价制度不完善。
(二)解决措施
1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其智能应用还不足以取代教师,所以只能定位于“辅助”。而且,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度关注教学形式,要在内容上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2 教师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来建设慕课,使慕课内容更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了更好、充分地利用慕课资源,教师可以采取“慕课+”其他教学方式的方法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混合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慕课学习的过程考核,来强化学生对慕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3 提高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学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能对它产生过多的依赖性。
4 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手机开展互动交流,在讨论、分小组、选人、投票等环节发挥手机作为教学工具的优势,避免学生使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要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重视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
5 高校要推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大信息技术建设的力度,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搭建平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师的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给大学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新的发展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被融入各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完成课程目标。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效果,既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今后将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思考,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俐军,王冬梅,张士强.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27-130.
[2]杨勇.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8(7):52-56.
[3]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6(7)6-11.
[4]郭莉,任维政,夏海兰.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6):118-122.
[5]王健,周美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校教学促进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231-235.
(责任编辑:张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