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相关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的现况,并探索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智齿冠周炎相关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鹤壁某高校非口腔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认知水平较高,但对定期口腔检查认可偏低,大学生就医行为水平普遍较低。医学专业学生更注重口腔卫生。且就医行为较非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认知程度较高,但健康维护行为水平较低,应强化大学生及时就医的健康理念,消除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不良应对方式。
[关键词]智齿冠周炎;认知;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7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253-02
第三磨牙是牙列中最后萌出的牙,用于增加食物的咀嚼度,促使食物与唾液更好地混合,由于人类的进化发展,食物精细程度的提高,颌骨尤其是下颌骨不断地缩短使得其萌出位置不足形成阻生,部分牙冠露于牙龈之外,部分被牙龈软组织覆盖形成盲袋,容被细菌滋扰。体质下降或细菌毒力较强时便引起第三磨牙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即为冠周炎。智齿多于18至25歲出现,此时多处于大学学习阶段,因而大学生成为智齿冠周炎的多发人群。为了解大学生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情况,现对鹤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研究调查。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鹤壁某大学非口腔医学专业学生115人,与非医学专业学生115人,共计23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调查。
1.2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的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①一般情况:性别、出生地、年龄、零食食用情况等②健康认知部分:评价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健康知识的了解知晓程度。⑧健康行为部分:对大学生口腔健康维护行为及就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收回问卷226份,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为93.9%。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平均年龄(22.57±3.29)岁。饮茶与吃零食习惯比例分别占16.2%(n=35)和48.6%(n=105);认为自己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的仅有11.5%(n=25)。
2.2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
近3/4的大学生认为口腔卫生很重要,也知道晚上刷牙更为重要,认为智齿对生活影响较大,但对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识不足。结果见表1.
2.3大学生智齿冠周炎的健康维护行为与就医行为现状
大学生日常刷牙习惯较好,一般都能保持每天刷牙两次(65.2%)。但刷牙次数和刷牙方式有所欠缺,保持刷牙3min以上的仅占2.7%,且存在吸烟等不良习惯较多;有超过1/3的人从未看过牙医,并且自觉牙齿无问题不需要定期检查;刷牙不规律多因遗忘而未刷牙。结果见表2.
2.4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比较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智齿冠周炎健康认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可度普遍较低。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医学院校学生在有无不良口腔习惯,正确的刷牙习惯,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行为率更高。
3讨论
3.1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认知程度较高
研究显示,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知识认知度普遍较高,对口腔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研究对象都认为刷牙应该选择软刷毛、横刷法是错误的刷牙方法、牙膏需经常更换,应使用含氟牙膏及使用牙线有效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同时能够认识到防范智齿冠周炎的重要意义。但对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认识不足(6.9%)。因而,教育者应强化学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观念,有效防范智齿冠周炎的发生。
3.2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行为水平较低
大学生在出现口腔问题后一般不采取措施,普遍认为口腔疾病只需待其自行缓解。同时绝大多数研究对象表示对智齿冠周炎进行治疗缺乏相关知识和就医途径,甚至个别研究对象认为智齿冠周炎采取就医方式没有价值。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们应积极拓宽大学生就医途径与方式,改善直接就医条件,同时采取各种宣传教育(如专题讲座、宣传海报及咨询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维护行为。
3.3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口腔健康维护行为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学生的刷牙方式方法更为正确,更为注重自身口腔卫生。一天刷牙两次以上且刷牙持续3min以上可有效清除食物残渣滋生的细菌以及酵解的酸性物质,横向+竖向刷牙则有效减少单独横向刷牙使牙齿楔状缺损,正确使用牙齿保健品能较好保护牙龈以及牙釉质。
[关键词]智齿冠周炎;认知;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7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253-02
第三磨牙是牙列中最后萌出的牙,用于增加食物的咀嚼度,促使食物与唾液更好地混合,由于人类的进化发展,食物精细程度的提高,颌骨尤其是下颌骨不断地缩短使得其萌出位置不足形成阻生,部分牙冠露于牙龈之外,部分被牙龈软组织覆盖形成盲袋,容被细菌滋扰。体质下降或细菌毒力较强时便引起第三磨牙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即为冠周炎。智齿多于18至25歲出现,此时多处于大学学习阶段,因而大学生成为智齿冠周炎的多发人群。为了解大学生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情况,现对鹤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研究调查。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鹤壁某大学非口腔医学专业学生115人,与非医学专业学生115人,共计23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调查。
1.2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的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①一般情况:性别、出生地、年龄、零食食用情况等②健康认知部分:评价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健康知识的了解知晓程度。⑧健康行为部分:对大学生口腔健康维护行为及就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收回问卷226份,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为93.9%。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平均年龄(22.57±3.29)岁。饮茶与吃零食习惯比例分别占16.2%(n=35)和48.6%(n=105);认为自己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的仅有11.5%(n=25)。
2.2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
近3/4的大学生认为口腔卫生很重要,也知道晚上刷牙更为重要,认为智齿对生活影响较大,但对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识不足。结果见表1.
2.3大学生智齿冠周炎的健康维护行为与就医行为现状
大学生日常刷牙习惯较好,一般都能保持每天刷牙两次(65.2%)。但刷牙次数和刷牙方式有所欠缺,保持刷牙3min以上的仅占2.7%,且存在吸烟等不良习惯较多;有超过1/3的人从未看过牙医,并且自觉牙齿无问题不需要定期检查;刷牙不规律多因遗忘而未刷牙。结果见表2.
2.4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比较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智齿冠周炎健康认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可度普遍较低。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医学院校学生在有无不良口腔习惯,正确的刷牙习惯,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行为率更高。
3讨论
3.1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认知程度较高
研究显示,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知识认知度普遍较高,对口腔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研究对象都认为刷牙应该选择软刷毛、横刷法是错误的刷牙方法、牙膏需经常更换,应使用含氟牙膏及使用牙线有效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同时能够认识到防范智齿冠周炎的重要意义。但对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认识不足(6.9%)。因而,教育者应强化学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观念,有效防范智齿冠周炎的发生。
3.2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行为水平较低
大学生在出现口腔问题后一般不采取措施,普遍认为口腔疾病只需待其自行缓解。同时绝大多数研究对象表示对智齿冠周炎进行治疗缺乏相关知识和就医途径,甚至个别研究对象认为智齿冠周炎采取就医方式没有价值。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们应积极拓宽大学生就医途径与方式,改善直接就医条件,同时采取各种宣传教育(如专题讲座、宣传海报及咨询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对智齿冠周炎的健康维护行为。
3.3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口腔健康维护行为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学生的刷牙方式方法更为正确,更为注重自身口腔卫生。一天刷牙两次以上且刷牙持续3min以上可有效清除食物残渣滋生的细菌以及酵解的酸性物质,横向+竖向刷牙则有效减少单独横向刷牙使牙齿楔状缺损,正确使用牙齿保健品能较好保护牙龈以及牙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