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经典场景在现代作品中的再演绎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anch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为永恒的经典,西游记一直是中外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前人对《西游记》的再创造及影视改编上作出了很多贡献。但在对《西游记》的改编所反映的社会心理问题上,却很少有所联系,本文中,我选择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和荣格的相关理论来阐释西游记改编带来的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并结合当今具体的具有热点性质的社会现象作为补充佐证。
   关键词:《西游记》 大闹天宫 孙悟空形象 现代人心理 逃避自由观 英雄主义
   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对传统神话《西游记》进行现代再演绎的作品,在本年度暑期上映,并以黑马之姿,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斩获近10亿人民币的票房,再次引发西游记》的讨论热潮,可谓近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其实,对于《西游记》的现代再演绎从来都未停止过。作为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其改编作品的《西游记》,无疑具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这和《西游记》本身所传达出的反抗、抗争的内核有很大关系,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西游记》的现代演绎的层出不穷和广泛接受反映出来现代人许多独特的心理特征,值得探讨。在此我们选取和《西游记》“抗争、反抗”内核息息相关的热门现代演绎场景——“大闹天宫”进行探讨。
   一、深厚的文化土壤与历史渊源——吴承恩的《西游记》本身就是一次再创造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吴承恩的《西游记》本身就是一次再创造。首先,就有唐贞观三年,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后玄奘弟子辑录《大唐西域记》,宋元年间又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元代,又有具有代表性的戏剧艺术《西游记杂剧》对西游传说进行了进一步的丰满。再比如说,我们常提到的《西游记平话》等等许多作品都为吴承恩版的《西游记》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可以说,经过前人不断地再创造,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及“大闹天宫”这一情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薄到丰满的过程。
   二、原著中“大闹天宫” 的由来,以及这一情节在原著中的作用
   作为《西游记》最经典场景之一,“大闹天宫”(前七回),其古今演变值得深思。它作为一种母题,在现代的作品中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
   首先,我要简单地追溯一下“大闹天宫”的由来。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下简称《诗话》)中,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他是以一位白衣秀才的形象出现。在《诗话》中,当猴行者和唐僧到达西王母处,猴行者对唐僧说自己八百岁时曾偷过王母蟠桃,“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这里很明显出现了大闹天宫的雏形。其后,元朝出现的《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对“大闹天宫”有了更多的补充。《平话》已失传,但通过《朴通事谚解》的批注:“闹乱天宫”,我们可以推测《平话》中已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大闹天宫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大闹天宫”在原著中有着这样的几点作用:第一,它是《西游记》的宏伟开篇,确立孙悟空的主人公地位,为“西天取经”的后续行文提供了缘由。第二,它生动地为读者展现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表现孙悟空这一形象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性格和行动上的一致性。就像林庚说的,“孙悟空的偷盗行骗几乎贯穿了整个西天之行的全过程,可以说从蟠桃会上兜率宫中一直偷到了朱紫国和平顶山,又不限于五庄观的偷吃人参果了……这些都说明了孙悟空形象前后一致的完整性”。第三,它增强小说的神话色彩和魔幻故事性,奠定小说的浪漫主义基调。
   三、“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以吴承恩版《西游记》为例
   我将“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本领高强,敢于反抗。原著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言语描述,如“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强者为尊该让我”,孙悟空定要玉帝让出天宫,“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第二,天性自由,顺遂自然。孙悟空酷爱自由。通过斗争去获取自由,是孙悟空性格的显著特征。第三,重品节,好虚名。原著中孙悟空时而“流露出一些名士的派头”,他重品节、好虚名,折射出传统士大夫自命清高的意识。如原著中,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没有品从。”“没品,想必是大之极也。”“不大,不大,只唤作未入流。”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鉴,径至南天门。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莫采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第四,不谙世事,真性而为。“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真如本性任为之”,正如菩提老祖对孙悟空的期望,孙悟空因他的种种性格特点,而于世界的世俗规矩格格不入,屡遭外界排挤。
   总的来说,原著中的孙悟空形象有他的矛盾性存在:追求自由,又“定要做齐天大圣,到底名根不断,所以还受人束缚,受人驱使”。敢于反抗,但却都是被动下的反抗。
   四、后世改编作品“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
   鉴于《西游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国内、国外都对《西游记》(吴承恩著)进行了不断改编,再创造。在此,我选取其中针对经典情节“大闹天宫”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再创造作品的改编后的“大闹天宫”场景做进一步探讨。
   首先,我们从国内的动画片说起。95年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具反抗精神的孙悟空。影片最后,让孙悟空打上灵霄宝殿,吓得玉帝抱头鼠窜,然后自己回到花果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一改编,孙悟空的斗争变得特别彻底,他对霸权的蔑视和反抗也就和当时反帝反修的时代精神相契合。 自此,改编作品,开始以人的形式展现孙悟空的抗争。99年央视制作动画片《西游记》则为我们展现了更具人情味的孙悟空。如孙悟空与哪吒交战时,在打斗中交上了朋友,二人边打边躲到水帘洞中畅叙,一帆推心置腹的畅叙之后,哪吒从水帘洞中退出,佯败而返。在这里,哪吒与孙悟空的“打斗”成了心不在焉的“官样文章”,或者违背了个人心志的“立场表白”,这无疑构成了对“天宫”秩序的深层解构。
其他文献
为了考核和提升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以下简称“总站”)及8个分站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法检定铁路罐车容积的技术能力,评估其检定结果的准确程度和一致性,总站作为主导实验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