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修饰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具有高营养性和良好的功能特性,但是,采用“碱溶酸沉”的传统方法所获得SPI往往会发生部分变性,最终常会以热力学稳定的水不溶性大聚集体和/或沉淀形式出现,对其凝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际生产中为改善SPI的凝胶性质,可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或酶法修饰,其中物理和化学改性反应特异性低,难以控制蛋白变性程度;而酶法修饰手段因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得率高、生产过程安全等特点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不同酶法修饰手段对SPI凝胶形成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描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深圳口岸获取我国三文鱼主要进口国(法罗群岛、挪威、智利、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的三文鱼样品共16份,并采集中国产三文鱼(虹鳟)样品2份,分析三文鱼肌肉、表皮、鳞片以及骨骼中的碳、氮、氢、氧、硫稳定同位素比值,比较不同产地以及不同部位同位素分布差异,采用判别分析对不同产地进行判别。三文鱼的碳、硫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具有显著的产地差异。不同组织之间同位素呈现明显的同位素分馏效应。鳞片以及表皮同位素比值对产地的指示效果优于肌肉和骨骼,结果表明采用稳定同位素能完全将以上产地的样品区分开,且还能将中国的虹鳟与
建立一种特种乳中乳源动物成分快速鉴别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通过筛选建立8种不同乳源物种检测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里可同时检测4种乳源的特异性靶基因,绝对灵敏度达0.1~5 pg/μL,检出限可达0.1%。同时,建立了高效的DNA提取方法,样品裂解后可在12 min左右完成96个样品的DNA提取,大大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特色乳产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标识不准确的产品比例达36.36%。
采用脂质去除分散固相萃取进行前处理建立鸡蛋中62种农药残留筛查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检测方法。经过条件优化后,样品用10 mL 1%乙酸-乙腈和5 mL水提取,提取液经氯化钠盐析后取有机相,最后将有机相转移至增强型脂质去除(EMR-Lipid)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管中净化并高速离心,G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62种农药在5~400μg/L范围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5以上,其中59
茶叶香气是茶叶感官评价和品质化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在采前自然生长与采后加工阶段参与多种胁迫响应,这些胁迫因子能够促进香气化合物的形成、积累与释放,积累的香气物质一方面有利于茶叶香气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茶树逆境防御机制的产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叶香气物质在胁迫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如食叶害虫取食、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和环境因子、加工工艺等非生物胁迫对茶叶香气物质代谢的调控机制以及茶叶香气响应胁迫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茶叶香气品质和茶树病虫害防御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