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章介绍了6集电视理论片的简要内容,指出《社会主义“有点潮”》在“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话语,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使理论不再枯燥,使青年人深受启发。
【关键词】社会主义;“潮”;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逻辑;生活逻辑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曲折历史,指出“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六个时间段”,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伟大实践都是与这一历史进程分不开的。《社会主义“有点潮”》电视理论片,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为历史线索和理论依据,以追寻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为问题引导,以《乌托邦是座什么岛?》《<共产党宣言>是本什么书?》《“阿芙乐尔号”为什么开炮?》《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中国梦是什么梦》等6个方面为切入点,以标志性事件为线索,以设问的形式,阐述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从初步探索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视角新颖,生动形象,令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体现了专题片创作者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的深刻把握和艺术表现上的独具匠心。
以广大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的故事”,使马克思主义从“意义世界”走向人们的“生活世界”,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话语,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命题,《社会主义“有点潮”》在这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这部电视理论片以访谈为形式,不仅有诸位嘉宾的娓娓道来,更特别设置了现场提问互动环节,把话语权交给现场的观众,由观众与嘉宾现场互动。现场的观众不仅有中国学生,还有外国的留学生,学生们从各自的视角谈论中国,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交流与对话中,为人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颖的角度和宽阔的视野。
——这部电视理论片避免了刻板空洞的话语,着力构建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又契合社会大众理解力,既具有理论亲和力又具有情感亲近性的语言范式。在整个的六期节目中,嘉宾们的表达是活泼生动、亲切自然的,没有晦涩艰深的概念和抽象教条,有的是接地气、有生活的娓娓道来。这些凝练大众话语的对话,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穿透力。
——这部电视理论片展现了理论的独有魅力,通过6集扎实的内容呈现了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西方到中国的发展进程,逻辑十分清晰,道理明白晓畅。特别是在具体的叙述中,尝试更多地结合大众的生活聊马克思主义,从单一地强调理论逻辑转向寻求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思想政治层面的宣讲也有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方式、人生价值、精神追求等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思考和解读,从而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感,有助于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引向深入、导向持久。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种深刻的联系更需要以鲜活的形式来展现。《社会主义“有点潮”》通过对理论鲜活表现形式的运用,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意义,使理论不再枯涩,使真理更加透亮,汇成清新的雨露滋润心田,化为温暖的阳光照耀人生,从而把“有意义”的事做得很“有意思”。
【关键词】社会主义;“潮”;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逻辑;生活逻辑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曲折历史,指出“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六个时间段”,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伟大实践都是与这一历史进程分不开的。《社会主义“有点潮”》电视理论片,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为历史线索和理论依据,以追寻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为问题引导,以《乌托邦是座什么岛?》《<共产党宣言>是本什么书?》《“阿芙乐尔号”为什么开炮?》《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中国梦是什么梦》等6个方面为切入点,以标志性事件为线索,以设问的形式,阐述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从初步探索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视角新颖,生动形象,令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体现了专题片创作者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的深刻把握和艺术表现上的独具匠心。
以广大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的故事”,使马克思主义从“意义世界”走向人们的“生活世界”,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话语,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命题,《社会主义“有点潮”》在这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这部电视理论片以访谈为形式,不仅有诸位嘉宾的娓娓道来,更特别设置了现场提问互动环节,把话语权交给现场的观众,由观众与嘉宾现场互动。现场的观众不仅有中国学生,还有外国的留学生,学生们从各自的视角谈论中国,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交流与对话中,为人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颖的角度和宽阔的视野。
——这部电视理论片避免了刻板空洞的话语,着力构建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又契合社会大众理解力,既具有理论亲和力又具有情感亲近性的语言范式。在整个的六期节目中,嘉宾们的表达是活泼生动、亲切自然的,没有晦涩艰深的概念和抽象教条,有的是接地气、有生活的娓娓道来。这些凝练大众话语的对话,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穿透力。
——这部电视理论片展现了理论的独有魅力,通过6集扎实的内容呈现了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西方到中国的发展进程,逻辑十分清晰,道理明白晓畅。特别是在具体的叙述中,尝试更多地结合大众的生活聊马克思主义,从单一地强调理论逻辑转向寻求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思想政治层面的宣讲也有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方式、人生价值、精神追求等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思考和解读,从而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感,有助于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引向深入、导向持久。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种深刻的联系更需要以鲜活的形式来展现。《社会主义“有点潮”》通过对理论鲜活表现形式的运用,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意义,使理论不再枯涩,使真理更加透亮,汇成清新的雨露滋润心田,化为温暖的阳光照耀人生,从而把“有意义”的事做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