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被证明是太阳系成员的著名彗星,也是人们研究最多的彗星。其实它的质量并不大,月球的质量还比它大几百万倍呢!但也许是因为它绕太阳运行一圈的周期平均为76年,接近于人类的平均寿命,所以让人倍感亲切,一代一代也传下了不少的佳话。
哈雷彗星最早的史料是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记录,载于我国古籍《春秋》中:“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中。”而《史记》中则说:“鲁文公十四年,彗星入北斗,周史曰‘七年,宋、齐、晋君死。’”在我国的史料中,有关它的“身世”至少有29次记载,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公元760年,在“安史之乱”的兵祸战火中,哈雷彗星竟不甘寂寞,还带上了一个“同伴”,使得那年5月的夜空中竟然同时出现了两颗明亮的大彗星,先是哈雷彗星于16日夜五更出现于东方夜空,4天后在西南方的夜空中则又有一颗长尾摇曳的彗星与之呼应,它们做伴的时间长达40多天。这种双彗闪烁的奇景在中外历史上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77年后的837年,哈雷彗星又一次让人大开眼界:《旧唐书》说,三月“乙丑(4月10日)夜,彗星长五丈,岐分两尾,其一指氐(天秤座),其一掩房(天蝎座)。”从史料可知,当时在人马座附近的哈雷彗星,两条彗尾的角度竟达100°左右。
本来自然界中彗星有多条长尾并不新奇,1744年曾出现过六尾的记录(歇索彗星),但哈雷彗星出现两尾也唯此一次。
哈雷彗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1066年的那次回归。它把中国的宋朝天子吓得不轻。当时的宋英宗赵曙竟坐卧不安,以至“避正殿减膳”,来向上苍表示反省自己的决心。
而在欧洲更是鸡犬不宁,因为正当它在天穹中闪闪发光时,德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正与英国国王哈德罗二世酣战不休,结果是英军在黑斯廷斯地区几乎全军覆没,哈德罗二世本人也中箭而死。于是威廉大军长驱直入,在伦敦举行了加冕典礼,成为威廉一世,也有人称“征服者威廉”。所以这次哈雷彗星被他们当成胜利者的大福星。历史学家也说“日耳曼人被一颗彗星领导着入侵英国”。
威廉夫人玛蒂尔达在高兴之余,亲手编织了一幅墙毯,墙毯长70.4米,宽49.5厘米,它由一连串生动的画面记述了这一事件,它左半部表演的是她的臣民们在惊愕地抬头观看红焰长尾的彗星,而右半部则是惊慌失措的英王,看着天上的彗星、远方的敌舰,吓得几乎要从皇位的宝座上跌下来。后来的英王还命人把彗星长尾的尾纹铸在他的皇冠上,以让人永远铭记黑斯廷斯战役之耻。
另外,1456年的哈雷彗星让强大的土耳其大军不战而退,从而为贝尔格莱德解围的轶事也是一直让人津津乐道的事。
哈雷彗星要76年才能再度光临人间,所以能与它“第二次握手”的人真寥若晨星。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是这样一个幸运者,这位幽默大师曾在给友人的信上说:“1835年,我伴随哈雷彗星来到人世,明年它将再次归来。我深切地期望能随它一起同时离开这个世界。否则真是我此生的最大不幸了。”巧的是,后来真是让他见到了哈雷彗星,并在它远离而去时逝世了。因而有人戏称他是“彗星带来的灵魂”。
但哈雷彗星似乎有着特别的“中国情结”,因为在中国天文界至少有三位元老,都“梅开二度”,两次见到了它的光辉。这三个人是:紫金山天文台第三任台长,1125“中华”小行星发现者张钰哲,他在八九岁时见到了1910年的哈雷彗星,1985年底,83岁高龄的张老又一次邂逅了久违的老朋友;第二位则是生于1898年、卒于1989年的上海天文台台长李珩先生,还有一位则是长期担任北京天文馆科学顾问的李鉴澄,他诞生于1905年1月,逝世于2006年,101岁的人生使他也成为见到二次哈雷彗星的佼佼者。
编辑/梁宇清
哈雷彗星最早的史料是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记录,载于我国古籍《春秋》中:“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中。”而《史记》中则说:“鲁文公十四年,彗星入北斗,周史曰‘七年,宋、齐、晋君死。’”在我国的史料中,有关它的“身世”至少有29次记载,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公元760年,在“安史之乱”的兵祸战火中,哈雷彗星竟不甘寂寞,还带上了一个“同伴”,使得那年5月的夜空中竟然同时出现了两颗明亮的大彗星,先是哈雷彗星于16日夜五更出现于东方夜空,4天后在西南方的夜空中则又有一颗长尾摇曳的彗星与之呼应,它们做伴的时间长达40多天。这种双彗闪烁的奇景在中外历史上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77年后的837年,哈雷彗星又一次让人大开眼界:《旧唐书》说,三月“乙丑(4月10日)夜,彗星长五丈,岐分两尾,其一指氐(天秤座),其一掩房(天蝎座)。”从史料可知,当时在人马座附近的哈雷彗星,两条彗尾的角度竟达100°左右。
本来自然界中彗星有多条长尾并不新奇,1744年曾出现过六尾的记录(歇索彗星),但哈雷彗星出现两尾也唯此一次。
哈雷彗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1066年的那次回归。它把中国的宋朝天子吓得不轻。当时的宋英宗赵曙竟坐卧不安,以至“避正殿减膳”,来向上苍表示反省自己的决心。
而在欧洲更是鸡犬不宁,因为正当它在天穹中闪闪发光时,德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正与英国国王哈德罗二世酣战不休,结果是英军在黑斯廷斯地区几乎全军覆没,哈德罗二世本人也中箭而死。于是威廉大军长驱直入,在伦敦举行了加冕典礼,成为威廉一世,也有人称“征服者威廉”。所以这次哈雷彗星被他们当成胜利者的大福星。历史学家也说“日耳曼人被一颗彗星领导着入侵英国”。
威廉夫人玛蒂尔达在高兴之余,亲手编织了一幅墙毯,墙毯长70.4米,宽49.5厘米,它由一连串生动的画面记述了这一事件,它左半部表演的是她的臣民们在惊愕地抬头观看红焰长尾的彗星,而右半部则是惊慌失措的英王,看着天上的彗星、远方的敌舰,吓得几乎要从皇位的宝座上跌下来。后来的英王还命人把彗星长尾的尾纹铸在他的皇冠上,以让人永远铭记黑斯廷斯战役之耻。
另外,1456年的哈雷彗星让强大的土耳其大军不战而退,从而为贝尔格莱德解围的轶事也是一直让人津津乐道的事。
哈雷彗星要76年才能再度光临人间,所以能与它“第二次握手”的人真寥若晨星。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是这样一个幸运者,这位幽默大师曾在给友人的信上说:“1835年,我伴随哈雷彗星来到人世,明年它将再次归来。我深切地期望能随它一起同时离开这个世界。否则真是我此生的最大不幸了。”巧的是,后来真是让他见到了哈雷彗星,并在它远离而去时逝世了。因而有人戏称他是“彗星带来的灵魂”。
但哈雷彗星似乎有着特别的“中国情结”,因为在中国天文界至少有三位元老,都“梅开二度”,两次见到了它的光辉。这三个人是:紫金山天文台第三任台长,1125“中华”小行星发现者张钰哲,他在八九岁时见到了1910年的哈雷彗星,1985年底,83岁高龄的张老又一次邂逅了久违的老朋友;第二位则是生于1898年、卒于1989年的上海天文台台长李珩先生,还有一位则是长期担任北京天文馆科学顾问的李鉴澄,他诞生于1905年1月,逝世于2006年,101岁的人生使他也成为见到二次哈雷彗星的佼佼者。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