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安全是与包括消费者、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等多个群体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作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各类饮料产品生产企业,更应该重视饮料生产各环节的质量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提升饮料产品品质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饮料生产;质量问题;食品安全
一、饮料生产质量问题概述
饮料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5% 的制品,也可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 [1]。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行业,饮料凭借其广大的消费群体以及丰富的种类成为炙手可热的快消品之一。饮料分类包括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水、果蔬汁(浆)、蛋白饮料、含乳饮料、碳酸饮料、运动饮料、风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固体饮料等多种,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升级以及饮料市场的细分,满足消费者不同口感、功能、营养等方面需求的饮料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开展饮料生产的质量问题分析,并形成相应的质量管理策略,是饮料生产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质量问题分析的核心,是产品本身的质量标准,围绕包括配方、工艺、环境、设备、检验的一系列生产程序开展全面分析,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最终目标,找出可能造成偏差的各类原因[2]。对于饮料生产企业,质量问题分析贯穿生产整个过程,建立针对企业本身的有效质量分析策略,开展日常自主化质量控制活动,实现饮料终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企业的规范化运行,是饮料生产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尤其体现在终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阶段,暴露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分析工作的许多缺陷。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与新闻报道,总结出饮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希望给相关企业或单位提供参考。
二、饮料生产质量问题分析
(一)添加剂使用超标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饮料使用添加剂的相关要求,针对不同类型饮料可以使用的添加剂种类、添加量做出明确规定,然而实际生产活动中,仍然出现饮料配方审核欠缺、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导致企业添加非食品级别添加剂到饮料中,或超出范围使用添加剂等情况,如过量食用苯甲酸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3],然而为实现对饮料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有效控制,超量添加苯甲酸钠到饮料中的案例屡见报道。
(二)原料使用控制缺位
部分饮料产品有着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频繁的特点,导致企业开展这部分原料采购与管理工作时存在库存控制不当、原料使用标准缺失等问题,甚至存在黑心企业故意使用过期原料以此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情况;同时原料进货查验环节执行不到位、原料标准或影响饮料产品相关指标的变更,也会对饮料终产品带来影响,如衡量蛋白饮料如豆奶饮料、核桃饮料、杏仁露等的重要质量指标蛋白质,其来源主要有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等,是乳糖不耐症患者、素食主义者等补充蛋白质的理想来源,而供应商提供的这些蛋白质原料本身的蛋白质纯度、稳定性等,都会对蛋白饮料的相应指标造成影响,选取或更换蛋白质原料时要充分考虑温度、pH 值、料液比与盐浓度等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确保终产品蛋白饮料中蛋白含量达到标准。
(三)环境控制不达标
企业生产环境影响着饮料终产品的感官、风味、货架期等许多方面,当前我国还存在一部分生产条件较差、卫生辅助设施缺失、缺少有效环境监管的饮料生产企业,具体包括清洁卫生水平没达到标准,湿度控制不当,微生物檢测、预警技术落后、环境检测原始记录缺失,微生物清洁死角等问题,造成饮料终产品出现微生物交叉污染,固体饮料霉菌超标等情况,严重影响饮料品质和企业信誉。
(四)工艺技术条件不成熟
以茶饮料为例,茶饮料以茶叶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其中重要的功效成分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缓解由吗啡引起的便秘等多种生理功能,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4],也是衡量茶饮料质量等级的重要指标,茶饮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原料的浸提,浸提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利用率,浸提过程效果不好,易导致茶多酚含量低于国家标准。目前原料企业常用的茶原料浸提发包括低温浸提法、酶法浸提、超声波萃取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或耗时较长或成本太高,许多饮料企业承受困难,只能选择如高温浸提法等投入少、浸提快的工艺技术,导致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极大损失,产品质量无法提升。
(五)企业人员执行不力
无论饮料企业的规模如何,都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分析体系以及相应的制度标准等,而有效的执行质量分析策略以及制度标准才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然而太多饮料企业的员工工作不到位、相互推诿,缺乏对质量分析手段与方法的有效执行,如缺少对必要生产环节微生物情况的监控与检测,原料、添加剂存放区域卫生质量差,空气、水污染等情况缺少避免措施等,甚至在能够避免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出现之前没有通过相关条件、数据的变化及时分析上报问题,造成企业难以避免的重大隐患发生。
总结
质量分析是饮料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全面、系统、自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对比、评价工作的开展,为饮料企业质量管理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依据,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0789-2015:1.
[2] 欧阳剑. 全面质量管理在食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07):42.
[3] 朱沁玲,余蓓,蒲玟静等. 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多次给药对雌性大鼠肝脏、肾脏及卵巢毒性的研究[J]. 广东医学,2018,39(03):355-358.
[4] 李柯欣. 茶多酚的提取、抑菌作用与抑菌机理研究[D]. 西华大学,2017.
关键词:饮料生产;质量问题;食品安全
一、饮料生产质量问题概述
饮料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5% 的制品,也可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 [1]。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行业,饮料凭借其广大的消费群体以及丰富的种类成为炙手可热的快消品之一。饮料分类包括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水、果蔬汁(浆)、蛋白饮料、含乳饮料、碳酸饮料、运动饮料、风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固体饮料等多种,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升级以及饮料市场的细分,满足消费者不同口感、功能、营养等方面需求的饮料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开展饮料生产的质量问题分析,并形成相应的质量管理策略,是饮料生产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质量问题分析的核心,是产品本身的质量标准,围绕包括配方、工艺、环境、设备、检验的一系列生产程序开展全面分析,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最终目标,找出可能造成偏差的各类原因[2]。对于饮料生产企业,质量问题分析贯穿生产整个过程,建立针对企业本身的有效质量分析策略,开展日常自主化质量控制活动,实现饮料终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企业的规范化运行,是饮料生产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尤其体现在终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阶段,暴露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分析工作的许多缺陷。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与新闻报道,总结出饮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希望给相关企业或单位提供参考。
二、饮料生产质量问题分析
(一)添加剂使用超标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饮料使用添加剂的相关要求,针对不同类型饮料可以使用的添加剂种类、添加量做出明确规定,然而实际生产活动中,仍然出现饮料配方审核欠缺、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导致企业添加非食品级别添加剂到饮料中,或超出范围使用添加剂等情况,如过量食用苯甲酸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3],然而为实现对饮料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有效控制,超量添加苯甲酸钠到饮料中的案例屡见报道。
(二)原料使用控制缺位
部分饮料产品有着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频繁的特点,导致企业开展这部分原料采购与管理工作时存在库存控制不当、原料使用标准缺失等问题,甚至存在黑心企业故意使用过期原料以此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情况;同时原料进货查验环节执行不到位、原料标准或影响饮料产品相关指标的变更,也会对饮料终产品带来影响,如衡量蛋白饮料如豆奶饮料、核桃饮料、杏仁露等的重要质量指标蛋白质,其来源主要有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等,是乳糖不耐症患者、素食主义者等补充蛋白质的理想来源,而供应商提供的这些蛋白质原料本身的蛋白质纯度、稳定性等,都会对蛋白饮料的相应指标造成影响,选取或更换蛋白质原料时要充分考虑温度、pH 值、料液比与盐浓度等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确保终产品蛋白饮料中蛋白含量达到标准。
(三)环境控制不达标
企业生产环境影响着饮料终产品的感官、风味、货架期等许多方面,当前我国还存在一部分生产条件较差、卫生辅助设施缺失、缺少有效环境监管的饮料生产企业,具体包括清洁卫生水平没达到标准,湿度控制不当,微生物檢测、预警技术落后、环境检测原始记录缺失,微生物清洁死角等问题,造成饮料终产品出现微生物交叉污染,固体饮料霉菌超标等情况,严重影响饮料品质和企业信誉。
(四)工艺技术条件不成熟
以茶饮料为例,茶饮料以茶叶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其中重要的功效成分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缓解由吗啡引起的便秘等多种生理功能,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4],也是衡量茶饮料质量等级的重要指标,茶饮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原料的浸提,浸提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利用率,浸提过程效果不好,易导致茶多酚含量低于国家标准。目前原料企业常用的茶原料浸提发包括低温浸提法、酶法浸提、超声波萃取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或耗时较长或成本太高,许多饮料企业承受困难,只能选择如高温浸提法等投入少、浸提快的工艺技术,导致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极大损失,产品质量无法提升。
(五)企业人员执行不力
无论饮料企业的规模如何,都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分析体系以及相应的制度标准等,而有效的执行质量分析策略以及制度标准才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然而太多饮料企业的员工工作不到位、相互推诿,缺乏对质量分析手段与方法的有效执行,如缺少对必要生产环节微生物情况的监控与检测,原料、添加剂存放区域卫生质量差,空气、水污染等情况缺少避免措施等,甚至在能够避免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出现之前没有通过相关条件、数据的变化及时分析上报问题,造成企业难以避免的重大隐患发生。
总结
质量分析是饮料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全面、系统、自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对比、评价工作的开展,为饮料企业质量管理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依据,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0789-2015:1.
[2] 欧阳剑. 全面质量管理在食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07):42.
[3] 朱沁玲,余蓓,蒲玟静等. 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多次给药对雌性大鼠肝脏、肾脏及卵巢毒性的研究[J]. 广东医学,2018,39(03):355-358.
[4] 李柯欣. 茶多酚的提取、抑菌作用与抑菌机理研究[D]. 西华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