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G水”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一例

来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水”,即γ-羟基丁酸(γ-hydroxybutyrate,GHB),是一种无色、无味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临床用作麻醉剂。近年来,GHB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性侵犯的辅助药物的报道日渐增多。但由于GHB检测上存在困难,国内有关GHB滥用的报道不多。我院收治1例滥用“G水”导致精神障碍的患者,本病例诊断上以患者自我报告为主,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较好。对GHB的科普和预防是有必要的,希望将来有便捷准确的检测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吸烟成瘾与非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肺功能对比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吸烟组(n=62)、非吸烟组(n=62),分析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
目的:通过化学方法设计合成得到唑吡坦的半抗原及其人工抗原.方法:唑吡坦小分子连接上经化学修饰的连接臂,并使用碳二亚胺法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唑吡坦人工抗原,并通过质谱分
目的:探讨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的70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按照不同的术中血栓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血栓抽吸+病变近端注入替罗非班,35例)与观察组(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TMPG分级为3级与术后ST段回落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c TFC记帧帧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K-
目的:探究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妇产科住院患者300份病历,提取资料中的有关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信息,用本院自制调查表统计本院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次数、预防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等,并对不合理用药类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了预防性抗菌药物(100%),共使用568次,使用次数最多是头孢菌素类(32.9%),第二是硝基咪唑类(24.5%)。研究显示有160例患者为单一用药,占比53.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200例尿毒症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n=10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成果。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方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2,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方面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1,P=0.516)。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是全球禁毒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美两国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的现状存在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美两国新精神活性物质在认定方式、预警机制、列管标准、列管程序及后续司法处置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从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时列管制度,完善已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量刑标准,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模式的建议。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90)采用异甘草酸镁
“吸毒工具相关行为”指生产,贩卖,提供,运输,储存,持有吸毒工具的行为.近年来,吸毒工具相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增多,危害日益突出,然而仅某些地方性禁毒条例对管制吸毒工
目的:探讨基于药物影响因素偏倚校正下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本院实施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7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研究时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取随机
目的:对某院2016—202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健全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提供改进依据。方法:抽取某院2016年至2020年间上报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报告的上报率、漏报率、无效卡比率和报告类型累计百分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并提出建议与对策。结果:近五年药品不良反应填报率和新的/严重的报告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无效比为减少的趋势,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比为31.86%,无效卡中填写不规范和信息缺失的情况最多,分别为1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