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o样激酶1在细胞有丝分裂期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olo样激酶1(Plk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细胞有丝分裂期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Plk1在细胞中的定位不同,并与不同的底物相互作用,从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文章对Plk1在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功能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脑转移是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一个普遍以及灾难性的后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通过降低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肿瘤血管形成、引起凋亡增加、抑制分次照射中肿瘤细胞再增殖、降低辐射抗性等途径,发挥对放疗的增敏作用.同期放疗联合EGFR-TKI(如吉非替尼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其有更高的有效率、更长的生存期.EGFR-TKI自身毒性相对较低,患
目的 探讨p53和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鼻咽癌40例、慢性鼻咽炎22例组织中p5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与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慢性鼻咽炎组p53及nm23-H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27.2%,而鼻咽癌组为92.5%、55.0%.在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的22例鼻咽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9例(40.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联用尼妥珠单抗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64例无远处转移的初治、评估认为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组,32例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后超调强组):先行放疗41.4 Gy/23次,共5周,后行放疗27 Gy/18次,共2周;32例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联合组):放射治疗方法同后超调强组,在放
目的 探讨早期喉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表达、HRAS、PIK3CA突变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早期喉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99年4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96例早期(T2N0~1M0)喉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及术后病理标本检测HPV感染和p16蛋白表达情况;测序检测HRAS、PIK3CA热点突变.结果 9.8%(16/163)患者合并高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短期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56例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2Gy/次,每周5次,腹主动脉旁总剂量60Gy.联合治疗组在三维适形放疗第1天起给予卡培他滨1 250 mg/m2,每日2次,第1天至第14天,休息7d为1个周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规范治疗后有完整随访记录的61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24-2、CA72-4、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以复发或转移为观察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与33例无复发或转移患者比较,28例发生复发或转移患者血清CE
目的 分析以静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深静脉血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分析23例以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栓塞部位、是否合并肺栓塞、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血小板计数、原发肿瘤类型、转移与否以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上肢3例,下肢13例),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7例(上肢2例,下肢4例,胸壁1例
目的 探讨胃下部癌D2根治术清扫No.14v淋巴结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2根治术并清扫No.14v淋巴结的176例胃下部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胃癌根治术中清扫该组淋巴结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176例胃下部癌患者共检出No.14v淋巴结321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1.82枚,其中19例(10.8%)患者共有29枚淋巴结转移,转移度为9.03%(29/321).侵出浆膜者较未侵出浆膜者No.14
为顺应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刊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用中华医学会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期刊
新辅助放疗可降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Ⅲ期直肠癌患者中,术前短程放疗比术前常规放疗具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分子标志物联合基因技术可作为预测放疗的敏感性指标.术前常规剂量放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明确,放化疗联合的治疗模式具有更好的疗效.多种分子标志物及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发展为直肠癌患者术前制定个体化放疗方案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