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创新—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着眼点之一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到,必须按照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构建“探究创新—主体参与”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培养有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富于创新的人。在教学中,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索和解决问题,把学习知识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
   近几年,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模式内涵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体参与、大胆创新”。
   二、理论依据
  
  1、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善循教授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为了将来胜任工作,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为了不变成“文盲”,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知识。可见,对知识的探究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学习技能,而是现在乃至未来的生存能力。
   3、从小学教育学理论来看,小学生具有崇敬、信赖、服从老师的“向师性”,同时也会愈来愈多地显示出自己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即与前者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他们自主独立的意识已经开始发展,渴望能够自己独立的学习和行动。二者之间却不矛盾,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教师愈是注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愈能得到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爱戴,愈益显示出学生的“向师性”。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主动的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式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明确目标是得出结论的先决条件。说明文颇具理性,教师应创设一种严谨、洗练的逻辑推理空间,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把学生带入课堂。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
   3、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万物莫相异,每个学生更是有各自的特点与长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一无所知,一无所获,都在积极地大胆地尝试。教师要抓住机遇,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智力操作活动,启发学生思维。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求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5、赞可夫说过:“如果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就有很多学生的设计思路与众不同,这不就是“不相同的智慧”吗?为什么不让他们得以展示呢?尝试不就是为了创新吗?于是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求异,“谁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既给了学生表现智慧的机会,也给其他学生造成一种刺激,引发创造。
   6、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向。”“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内心涌起短暂的乐趣;“授人以渔”才能使人终身收益,其乐无穷。因此,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7、在实践模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改的前沿信息,善于反馈家长的评价性信息,善于总结学生的过程性信息。应把新的理念归结为“三条主线”:一是在作业布置上要体现“1+1>2”的新思想,打破常规的作业模式,重视人的发展,让孩子学会学习,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二是充分理解“三个空白”即“课前空白(让学生通过检索资料、深入实践初步感知所学内容)、课中空白(课上不是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依据预习掌握的知识给老师提问题或学生间相互提问题)、下课前空白(结论性的知识不是教师去总结,而是由学生来发现)”;三是充分运用“四新一定式”。即: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验,用新的教学方法驾驭课堂,用新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新的作业形式发散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形式。
   “探究创新——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的几节课上,更应大胆尝试在其他学科的实施。英国教育家斯宾说过:“教学时应该引导儿童去探索,自己去推论”。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个人经验,倡导学生集自然、科学、社会及人文各科的实践活动于一体,激发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在过程中探索,在过程中收获,在过程中终身收益。通过我们的改革和探索,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感受到“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走向自由,走向卓越。
   总之,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学生实际出发,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挖掘创造的潜能:发散思维训练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十分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更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现代教育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钥匙”,无疑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
期刊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利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基础上的教学法。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
期刊
摘 要: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反思;内容;方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
期刊
摘 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现存的各种问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出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师知识结构等几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以便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材;师资;学生;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基石。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却存在着如下问题,最终培养出学生的使用能力不能完
期刊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微机的机型已从8位机为主要机型发展到以32位为主要机型,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是2-3年更新一种机型,机器的价格却大幅度降低。软件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这种计算机软硬件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大大促进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两年来,中小学的配机数量、机型、教师配备都有了令人可喜的改观,为开展计算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主要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多
期刊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必须重基础、重综合、重能力,开展研究性教学,使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其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三复习;诱思探究      “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是诱导、思考、探索、研究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法是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集基础教育27年的实践经验、潜心研究22年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探讨课堂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 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