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档案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机读材料和其他载体形式的记录,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和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技术方法不同,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挑战,档案工作者只有正确积极地认识电子档案的特点,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和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一、电子档案的特点
1.文件记录方式多样,变化性大。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由档案人员手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受传统归档方法的限制,查阅检索较为不便,难以充分将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但电子档案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承载介质,可将档案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进行存储归档。
2、电子档案信息具有非直读性的优点。
电子档案以数字编码将内容记录在载体上,如磁带等磁性载体上记录信息的“磁畴”极性是物质内部的物理特性,无法直观看到;光盘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斑点是由激光刻写的。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压缩编码或加密等技术处理,所以即使有相应的设备,如果不解压、解密也不能读取其存贮的内容。
3.电子档案对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
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必须依附在文件信息中,否则将无法恢复电子文件的原貌;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前身是电子文件,其传送往往是在网络上进行,操作者互不见面,体现背景关系的信息直接反映在电子文件上的可能性较小,而是常常被存放在其他地方,如果事先不提供或补充这部分背景信息,会给将来档案的有效利用带来隐患。
二、电子档案的优越性
1.电子档案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这就为工作人员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等困难,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在提高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的同时,也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2.电子档案的微机管理有利于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
传统的纸质档案的文书立卷方法在遇到文件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补漏增缺,需要拆卷重做。但电子档案采用微机网络管理后,文档用微机按“件”即可整理归档。这样可随时补漏增缺,文档也不易形成存积。可见,微机管理省时省力,给工作人员节省了充足的时间去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3.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更利于文档的保密。
在传统的纸质档案时代,查阅档案时通常是整卷提供利用,尽管查阅者只需利用卷中的一份或几份文件,但却能够看到整卷档案内容,显然,这是不能保证文档管理的保密性要求的。但电子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能简单地将其改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这样查阅者就无法接触其他无关的文件,从而保证了文件的保密性。
三、电子档案服务方式枚举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4.开展在线服务。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四、拓展电子档案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
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4.注重“反馈”,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
反馈方法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根据电子档案自身的特点,不仅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注重软件建设,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及电子资料管理制度,提高电子文件制作及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准确、快速地向社会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最终做到既能节约开发资源,又能提升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层次和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文化艺术中心)
一、电子档案的特点
1.文件记录方式多样,变化性大。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由档案人员手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受传统归档方法的限制,查阅检索较为不便,难以充分将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但电子档案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承载介质,可将档案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进行存储归档。
2、电子档案信息具有非直读性的优点。
电子档案以数字编码将内容记录在载体上,如磁带等磁性载体上记录信息的“磁畴”极性是物质内部的物理特性,无法直观看到;光盘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斑点是由激光刻写的。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压缩编码或加密等技术处理,所以即使有相应的设备,如果不解压、解密也不能读取其存贮的内容。
3.电子档案对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
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必须依附在文件信息中,否则将无法恢复电子文件的原貌;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前身是电子文件,其传送往往是在网络上进行,操作者互不见面,体现背景关系的信息直接反映在电子文件上的可能性较小,而是常常被存放在其他地方,如果事先不提供或补充这部分背景信息,会给将来档案的有效利用带来隐患。
二、电子档案的优越性
1.电子档案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这就为工作人员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等困难,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在提高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的同时,也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2.电子档案的微机管理有利于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
传统的纸质档案的文书立卷方法在遇到文件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补漏增缺,需要拆卷重做。但电子档案采用微机网络管理后,文档用微机按“件”即可整理归档。这样可随时补漏增缺,文档也不易形成存积。可见,微机管理省时省力,给工作人员节省了充足的时间去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3.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更利于文档的保密。
在传统的纸质档案时代,查阅档案时通常是整卷提供利用,尽管查阅者只需利用卷中的一份或几份文件,但却能够看到整卷档案内容,显然,这是不能保证文档管理的保密性要求的。但电子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能简单地将其改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这样查阅者就无法接触其他无关的文件,从而保证了文件的保密性。
三、电子档案服务方式枚举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4.开展在线服务。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四、拓展电子档案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
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4.注重“反馈”,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
反馈方法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根据电子档案自身的特点,不仅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注重软件建设,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及电子资料管理制度,提高电子文件制作及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准确、快速地向社会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最终做到既能节约开发资源,又能提升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层次和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