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算最枯燥的、最无味、最艰难的艺术知识技能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被学生所理解、所掌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艺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多年来的美术教学,我在趣味教学方面做了粗浅的尝试,与大家共勉。
一、体验是与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三年级《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这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颜色,知道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间色,如何调配等知识。同学们的工具携带方便的是油画棒和水彩笔,我首先明确固定的定义三原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然后让大家用油画棒或水彩笔拿出3种原色,2个2个的颜色画在一起,出现什么颜色?大家饶有兴趣的再纸上尝试着,跟发现新大陆式的,惊奇的回答出:橙色、绿色、紫色。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得出结论: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接着让同学们继续尝试间色的深浅变化,即原色中哪种颜色调和的多,那么间色就会趋向哪种颜色,这样就会出现深浅不同的变化这就是以后我们要学习的渐变。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牢牢的掌握的知识,并且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有助于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大大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鸟的家”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在一片茂密的深林里,鸟儿们在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这时密林深处传来恐怖的砍伐树木的声音,鸟儿们惊慌失措,各自逃窜.。不一会葱郁的森林不见了,.这时传来凄惨的哭声,原来是一只小小鸟独自站在被砍伐过得的家园,有的说大森林是受国家保护的,不该乱砍乱伐。我顺势问大家:鸟儿们没了家园怎么办呢?大家献计献策:栽种树木,重建家园。然后迎接鸟儿们入住,经过一番探讨,同学们掌握了鸟窝,鸟儿的制作方法和绘制方法以及材料的使用等。于是大家开始纷纷分组制作鸟窝、鸟儿。从此,深林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在这一情景中同学们不知不觉的知道了森林是受国家保护,不能随意砍伐;鸟是人类的朋友,要关爱它们;要帮助有困难的朋友。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美术课堂中一改传统的说教式、封闭式教学模式,变为大家在老师的引领下畅所欲言,极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充盈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上《影子的游戏》一课,那天阳光明媚,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只粉笔头,让他们来到操场,操场上他们出现了他们各种姿态的影子,还有树木、楼房等的影子清晰可见,分组后让他们互相充当模特,把模特的影子描画出来,这样操场像大展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然后带领学生们回到教室,让他们创作一幅《影子的游戏》,首先画出最初始的图样,然后添加自己的想象,再画上背景,涂上颜色,根据画面内容起个名称,有了前面的创作基础,水到渠成,大家信心十足,在愉悦的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教学培养的学生的各种能力,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美术课堂中,我还有意识的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角色表演,让其如身临其境,进行心理体验。
四、层层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如我在教学《有趣的瓶盖》一课,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瓶盖都是什么形状的?同学回答:大多是圆形。我又问:看到这些圆形的瓶盖你会想到什么呢?同学回答:太阳、月亮、花朵、按钮等,我又问:物体中某一部分是圆形的也可以,比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同学纷纷回答出:小鸟的眼睛,米老鼠的头和耳朵,花的花瓣,车的轮子等。我又问:看到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瓶盖,怎么同我们联想到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拼一拼,玩一玩,看谁说的最多?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动手动脑拼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比如很多瓶盖横着摆出了一条毛毛虫、蛇等,很多瓶盖竖着摆出了糖葫芦、一串小灯笼等,2个摞在一起摆出了汉堡包、几个摞在一起摆出了茶壶,围绕一个瓶盖转圈摆出了一朵花等。我這样设计问题,环环紧扣,挖掘了潜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我们学校幼儿班的班额较大,孩子又偏小,上课纪律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我教画《骆驼》这节课,这是给幼儿班的孩子上的课,我首先问大家:你们喜欢听老师唱歌吗?大家非常高兴,回答喜欢,我适时给大家出问题:你们听后要答出老师唱的是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同学们都静静了下来,支这耳朵准备听老师唱歌。于是我唱了《天边的骆驼》的前2句:“天边走来一队队——跋涉的骆驼,走呀走呀走在那——茫茫的沙漠”时,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答出了是骆驼,生活在沙漠里。我这样的导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这时我引导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骆驼长的什么样呢?你能用基本图形说出某个部分的特点吗?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答出了骆驼的样子:身体近似于大椭圆形,头近似于小椭圆形,耳朵近似于三角形,眼睛近似于圆形,四肢近似于长方形,但最大的特点是背上背着2座山,告诉同学们这叫驼峰,有什么作用你们知道吗?有的同学答出了一些:储存养料及运输驮运货物等。老师鼓励大家多读书才会知道很多,并加以补充。我又问:根据大家描绘的特点你能画出骆驼来吗?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了骆驼的雏形,老师加以修正完成骆驼的画法。
然后小组探究讨论:你想让你的骆驼到哪里去呢?大家展开想象,看谁想的最大胆。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想法:到集市把运的货物卖掉;来到树林、小河边要补充能量;骑着骆驼到宇宙去探索秘密等。最后同学们小组合作添加上城市高楼、街市车水马龙的背景;重重叠叠的树林、潺潺的流水的背景;茫茫宇宙、各种星体在运行的背景等,共同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大家画出了异彩分层的、奇思妙想的画,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有一份成就感,增加了信心,培养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欲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保持了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此外,游戏法、、谈话法等运用恰当,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愿同行们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多多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美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算最枯燥的、最无味、最艰难的艺术知识技能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被学生所理解、所掌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艺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多年来的美术教学,我在趣味教学方面做了粗浅的尝试,与大家共勉。
一、体验是与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三年级《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这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颜色,知道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间色,如何调配等知识。同学们的工具携带方便的是油画棒和水彩笔,我首先明确固定的定义三原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然后让大家用油画棒或水彩笔拿出3种原色,2个2个的颜色画在一起,出现什么颜色?大家饶有兴趣的再纸上尝试着,跟发现新大陆式的,惊奇的回答出:橙色、绿色、紫色。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得出结论: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接着让同学们继续尝试间色的深浅变化,即原色中哪种颜色调和的多,那么间色就会趋向哪种颜色,这样就会出现深浅不同的变化这就是以后我们要学习的渐变。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牢牢的掌握的知识,并且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有助于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大大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鸟的家”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在一片茂密的深林里,鸟儿们在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这时密林深处传来恐怖的砍伐树木的声音,鸟儿们惊慌失措,各自逃窜.。不一会葱郁的森林不见了,.这时传来凄惨的哭声,原来是一只小小鸟独自站在被砍伐过得的家园,有的说大森林是受国家保护的,不该乱砍乱伐。我顺势问大家:鸟儿们没了家园怎么办呢?大家献计献策:栽种树木,重建家园。然后迎接鸟儿们入住,经过一番探讨,同学们掌握了鸟窝,鸟儿的制作方法和绘制方法以及材料的使用等。于是大家开始纷纷分组制作鸟窝、鸟儿。从此,深林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在这一情景中同学们不知不觉的知道了森林是受国家保护,不能随意砍伐;鸟是人类的朋友,要关爱它们;要帮助有困难的朋友。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美术课堂中一改传统的说教式、封闭式教学模式,变为大家在老师的引领下畅所欲言,极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充盈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上《影子的游戏》一课,那天阳光明媚,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只粉笔头,让他们来到操场,操场上他们出现了他们各种姿态的影子,还有树木、楼房等的影子清晰可见,分组后让他们互相充当模特,把模特的影子描画出来,这样操场像大展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然后带领学生们回到教室,让他们创作一幅《影子的游戏》,首先画出最初始的图样,然后添加自己的想象,再画上背景,涂上颜色,根据画面内容起个名称,有了前面的创作基础,水到渠成,大家信心十足,在愉悦的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教学培养的学生的各种能力,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美术课堂中,我还有意识的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角色表演,让其如身临其境,进行心理体验。
四、层层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如我在教学《有趣的瓶盖》一课,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瓶盖都是什么形状的?同学回答:大多是圆形。我又问:看到这些圆形的瓶盖你会想到什么呢?同学回答:太阳、月亮、花朵、按钮等,我又问:物体中某一部分是圆形的也可以,比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同学纷纷回答出:小鸟的眼睛,米老鼠的头和耳朵,花的花瓣,车的轮子等。我又问:看到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瓶盖,怎么同我们联想到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拼一拼,玩一玩,看谁说的最多?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动手动脑拼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比如很多瓶盖横着摆出了一条毛毛虫、蛇等,很多瓶盖竖着摆出了糖葫芦、一串小灯笼等,2个摞在一起摆出了汉堡包、几个摞在一起摆出了茶壶,围绕一个瓶盖转圈摆出了一朵花等。我這样设计问题,环环紧扣,挖掘了潜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我们学校幼儿班的班额较大,孩子又偏小,上课纪律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我教画《骆驼》这节课,这是给幼儿班的孩子上的课,我首先问大家:你们喜欢听老师唱歌吗?大家非常高兴,回答喜欢,我适时给大家出问题:你们听后要答出老师唱的是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同学们都静静了下来,支这耳朵准备听老师唱歌。于是我唱了《天边的骆驼》的前2句:“天边走来一队队——跋涉的骆驼,走呀走呀走在那——茫茫的沙漠”时,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答出了是骆驼,生活在沙漠里。我这样的导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这时我引导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骆驼长的什么样呢?你能用基本图形说出某个部分的特点吗?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答出了骆驼的样子:身体近似于大椭圆形,头近似于小椭圆形,耳朵近似于三角形,眼睛近似于圆形,四肢近似于长方形,但最大的特点是背上背着2座山,告诉同学们这叫驼峰,有什么作用你们知道吗?有的同学答出了一些:储存养料及运输驮运货物等。老师鼓励大家多读书才会知道很多,并加以补充。我又问:根据大家描绘的特点你能画出骆驼来吗?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了骆驼的雏形,老师加以修正完成骆驼的画法。
然后小组探究讨论:你想让你的骆驼到哪里去呢?大家展开想象,看谁想的最大胆。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想法:到集市把运的货物卖掉;来到树林、小河边要补充能量;骑着骆驼到宇宙去探索秘密等。最后同学们小组合作添加上城市高楼、街市车水马龙的背景;重重叠叠的树林、潺潺的流水的背景;茫茫宇宙、各种星体在运行的背景等,共同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大家画出了异彩分层的、奇思妙想的画,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有一份成就感,增加了信心,培养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欲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保持了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此外,游戏法、、谈话法等运用恰当,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愿同行们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多多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美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