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活动的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那么,怎样进行人物的动作描写呢?
一、回顾描摹
作文所写的人物,既然值得我们写,就应该是我们脑中留下过较为深刻的印象的。写作前,我们要竭力回顾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特别是对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动作举止,在某件事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要抓住几个主要环节,细细描摹。方志敏在《清贫》中,有这样一节描写:“两个国民党的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子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一个铜板都没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手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在这节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兵士”的关键性动作,写出了他们的贪婪、凶恶的本性。这就是说,写人要先在脑中思考、回顾,想得细些、深些、活些,笔下描摹的人物才能显得真切、具体。动作描写一定要构想好几个关键过程,要善于抓住人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如果信手涂鸦乱写一气,肯定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
二、借助修辞
我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借助比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修辞手法用得妥帖,会给人鲜明的印象。读过《故乡》的人,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笔下杨二嫂的形象:“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在这里,鲁迅先生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杨二嫂的动作,写得十分形象和贴切。
三、精选动词
写人物动作,离不开动词。我们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时善于选词用词。如表示“看”这个动作,就有远眺、近观、俯瞰、顾后、窥探、端详、仰望、参观、瞥见、浏览、观察、注视、盯住、瞄准等词语。细细体会,每个词语都有它不同的用处。刻画人物的动作时,特别是刻画细腻的动作时,要注意精选动词,力求描写得准确,以突出主题。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关父亲爬月台去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动词就用得非常准确。先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蹒跚”一词表现出父亲的老态和行动不便,暗示后面爬铁道更难。从月台下来,写父亲“慢慢探身下去”,“探”字用得很传神,表现父亲小心翼翼地在冒险。接着是更精彩的一笔描写:父亲要爬上去,用一个“攀”字,显示月台高,很不容易爬;两只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那是无可奈何的笨办法;“身体向左微倾”,显示腿抬不起来,很费力,很艰难。这一连串的动作便是无声的语言,打动了作者的心,“泪很快地流下来”。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父亲爱子这一性格特征的。
此外,在动词前后加上适当的限制性和修饰性词语,可以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表达出来。如一个“跳”字所表现的动作,前后加上的修饰语不同,所描绘的形象就有区别。“他一咬牙,猛地跳了下去”和“他摆动两手,像一阵风似的往前一跳……”同是写跳,但二者却显然不同。这说明,在动词前后加上必要的限制修饰性词语所带来的效果是不可小看的。
那么,怎样进行人物的动作描写呢?
一、回顾描摹
作文所写的人物,既然值得我们写,就应该是我们脑中留下过较为深刻的印象的。写作前,我们要竭力回顾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特别是对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动作举止,在某件事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要抓住几个主要环节,细细描摹。方志敏在《清贫》中,有这样一节描写:“两个国民党的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子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一个铜板都没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手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在这节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兵士”的关键性动作,写出了他们的贪婪、凶恶的本性。这就是说,写人要先在脑中思考、回顾,想得细些、深些、活些,笔下描摹的人物才能显得真切、具体。动作描写一定要构想好几个关键过程,要善于抓住人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如果信手涂鸦乱写一气,肯定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
二、借助修辞
我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借助比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修辞手法用得妥帖,会给人鲜明的印象。读过《故乡》的人,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笔下杨二嫂的形象:“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在这里,鲁迅先生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杨二嫂的动作,写得十分形象和贴切。
三、精选动词
写人物动作,离不开动词。我们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时善于选词用词。如表示“看”这个动作,就有远眺、近观、俯瞰、顾后、窥探、端详、仰望、参观、瞥见、浏览、观察、注视、盯住、瞄准等词语。细细体会,每个词语都有它不同的用处。刻画人物的动作时,特别是刻画细腻的动作时,要注意精选动词,力求描写得准确,以突出主题。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关父亲爬月台去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动词就用得非常准确。先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蹒跚”一词表现出父亲的老态和行动不便,暗示后面爬铁道更难。从月台下来,写父亲“慢慢探身下去”,“探”字用得很传神,表现父亲小心翼翼地在冒险。接着是更精彩的一笔描写:父亲要爬上去,用一个“攀”字,显示月台高,很不容易爬;两只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那是无可奈何的笨办法;“身体向左微倾”,显示腿抬不起来,很费力,很艰难。这一连串的动作便是无声的语言,打动了作者的心,“泪很快地流下来”。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父亲爱子这一性格特征的。
此外,在动词前后加上适当的限制性和修饰性词语,可以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表达出来。如一个“跳”字所表现的动作,前后加上的修饰语不同,所描绘的形象就有区别。“他一咬牙,猛地跳了下去”和“他摆动两手,像一阵风似的往前一跳……”同是写跳,但二者却显然不同。这说明,在动词前后加上必要的限制修饰性词语所带来的效果是不可小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