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性·社会性·阶级性--国际政治的特性与国际观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aiping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政治包括了三个方面特性,即缺乏中央权威而产生的无政府性,主要由国家间社会与经济的交往而产生的社会性,世界生产关系中享有不同权力与利益的社会力量所形成的阶级性。世界生产关系中享有不同权力与利益的社会力量所形成的阶级性。信奉不同政治意识形态(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的人对这三种特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强调,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国际政治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三种国际观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者去理解、分析国际关系的不同属性是有用的,但这三种属性共存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在国际关系的具体研究中仍应兼收并蓄,否则不能全面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亚太地区多极化进程在本地区正在加速,呈现出两个相对均衡化的发展趋势。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有取代前十年的欧洲羞为国际安全关注焦这势。美国城本地区的有利地位有所加强。我国则日益成为地区各国联合与防范的重要对象。美国谋求建立亚洲版多层次安全合作机制。
随着欧洲货币聪明的形成,大西洋关系中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政治为经济服务已成为欧盟未来发展的不可回避的选择。大西洋关系中的共同维护西方特性的政治需求正在向维护经济利益的需要转化;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的确立为欧洲发展独立的防务能力奠定了基础。这三个结构性变化尽管仍处在发展之中,介是,对大西洋关系已经开始显现出影响作用。
冷战结束后,以建设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迅速席卷着全球各个角落。它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深刻的转变。一方面,以因特网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推动全球化在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民族国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政治概念如国家主权观念、国家利益、民族主义等受到了严重冲击。
在国际关系领域,道义是一个带有鲜明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概念,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追求的传统目标之一。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霸权野心的日益膨胀。它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突出了对所谓道义的追求在对外干涉中越来越频繁地高举道义的大旗插手世界事务以利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对人类某些共同价值观的肯定和追求来更好地维护其自身的全球利益,这种做法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因为它既掩盖了美国对其自身国家利
二战后,朝鲜半岛虽历经50多年分裂、干戈,但在北南双方人民心中,求统一的愿望反而日益强烈。跨入新世纪,朝鲜和韩国出人意料地促成历史性首脑会谈。文章分析:捐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诚意互动难能可贵;求战略生存是现实因素;同族同宗服从民族最高利益原则是出发点和归宿;地缘政治战略平衡是外部条件;并预测姗姗来临的“世纪握手”将产生深刻的东北亚效应。
作者认为,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是相互推动的进程,而不是相互矛盾的。首先,作者对地区化和全球化、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概念作了说明;其次,介绍了反对地区主义的一些观点,并对其进行了批驳;接下来,作者进上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地区主义是多边主义的必要补充,并分析了如何规避地区主义的潜在风险;最后,作者谈到了对地区间主义的几点看法,以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会议为例,从几个方面论证了其对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秩序所
作者以冲绳峰会为切入点,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发展、运作机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并对其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文全面回顾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守去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认为,虽然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学科,然而,二战之前,该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战后,安全与战略研究又主导的国际关系领域。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了国际政治经济学重新勃发的动力。其后,随着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论战的深入,国际政治经济学获得了长足发展。
基于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作者关于中国经济转轨模型的研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本文紧扣中国加入WTO的制度效应,提出了“正向效应”、“成熟效应”和“升级效应”等新范畴,搭建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勾画中国“入世”后制度变迁的轮廓。论文还就新经济所要求的“直接经济”和“横向合作”等原则,探讨了中国“物流”、“钱流”、“信誉流”层面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