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位的肌肤,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中医认为,捏脊疗法能疏通经络,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营养需求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胃肠功能调节较差,加之消化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致使消化道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而捏脊疗法可以改善这些情况,增强消化吸收和神经调节功能,特别是对生长发育期小儿的消化道疾病,如疳积、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厌食、营养不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捏脊疗法效果显著,没有副作用,且容易被家长掌握和孩子接受,又不需任何器械,实为一种简便实用的保健佳法。具体操作如下:
1.让小儿俯卧在床上或趴在家长腿上,露出背部和腰骶部。
2.操作者用手掌在小儿背上轻轻按摩2~3遍,使其肌肉放松,气血流通。
3.操作者的双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双手沿脊柱两旁,从脊柱下端的尾骨开始,连续向前移动,一直推捏至背部顶端。如此推捏6遍。然后,再以两拇指从小儿的命门穴(第二、三腰椎之间)向肾俞穴(命门穴两侧约小儿本人2横指宽处)左右各推压2~3次。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进行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4.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较轻,“捏三提一法”刺激最强。
5.捏脊的时间视孩子的病情和体质而定,一般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5~6分钟,6次为一个疗程。
家长在给小儿捏脊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脊,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操作时,室内温度要适中,避免着凉。
▲手法宜轻揉,以减轻小儿的疼痛感。
▲体质较差的小儿捏拿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3~5分钟为宜。
▲当孩子患有感染性疾病(肠道感染等)、严重营养不良、重症心脏病、癫痫、痴呆、紫癜、皮肤病或背部皮肤有破损时,不适宜做捏脊治疗。伴有高热、出血倾向的孩子更要慎用捏脊疗法。
中医认为,捏脊疗法能疏通经络,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营养需求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胃肠功能调节较差,加之消化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致使消化道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而捏脊疗法可以改善这些情况,增强消化吸收和神经调节功能,特别是对生长发育期小儿的消化道疾病,如疳积、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厌食、营养不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捏脊疗法效果显著,没有副作用,且容易被家长掌握和孩子接受,又不需任何器械,实为一种简便实用的保健佳法。具体操作如下:
1.让小儿俯卧在床上或趴在家长腿上,露出背部和腰骶部。
2.操作者用手掌在小儿背上轻轻按摩2~3遍,使其肌肉放松,气血流通。
3.操作者的双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双手沿脊柱两旁,从脊柱下端的尾骨开始,连续向前移动,一直推捏至背部顶端。如此推捏6遍。然后,再以两拇指从小儿的命门穴(第二、三腰椎之间)向肾俞穴(命门穴两侧约小儿本人2横指宽处)左右各推压2~3次。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进行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4.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较轻,“捏三提一法”刺激最强。
5.捏脊的时间视孩子的病情和体质而定,一般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5~6分钟,6次为一个疗程。
家长在给小儿捏脊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脊,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操作时,室内温度要适中,避免着凉。
▲手法宜轻揉,以减轻小儿的疼痛感。
▲体质较差的小儿捏拿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3~5分钟为宜。
▲当孩子患有感染性疾病(肠道感染等)、严重营养不良、重症心脏病、癫痫、痴呆、紫癜、皮肤病或背部皮肤有破损时,不适宜做捏脊治疗。伴有高热、出血倾向的孩子更要慎用捏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