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视野下,学生逐渐回归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小学美术教学亦是如此。然而,美术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在启蒙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艺术能力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但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美术并未受到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无法实现。基于此,从分析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环节不足入手,阐述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生动手能力 途径
小学生天性贪玩、活泼,对趣味性的教学十分感兴趣,且求知欲十分旺盛。而小学美术本就是一门趣味性的学科,且其课堂教学内容如“绘画”“剪纸”等本就含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内容。因此,通过小学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其可行性。然而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环节存在不足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方案亟待改革创新。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学环节存在不足
受制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发挥。首先,部分学校美术课课时不够,在高年级还存在被所谓“主课”教师占用的现象,这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开展动手能力培养方案。其次,教师自身也存在着问题。部分教师的素质不足,在课上以绘画技巧的理论灌输为主,教学上以临摹或单纯的绘画为主。这导致学生成为制图机器,缺乏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等重要素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无法系统建立。
(二)学生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自身特点造成的影响。小学生天性爱玩儿,比较活泼,且好奇心强。这导致课上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其动手能力的学习效果因此受到影响。此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尚且不足,缺乏必要的审美能力、创作意识等,这导致学生在动手环节比较迷茫,动手能力存在不足。
受制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重视美术课程,在课上主动降低自己的学习标准,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了其动手能力的有效形成。此外,在教师填鸭式教学的引导下,学生错误地认为美术仅仅是画画、剪纸,形成了“老师让干啥我干啥”“书上有啥我学啥”的错误学习方法。在这种缺乏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美术思维引导下,学生更加无法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助益学生发展
首先,美術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丰富的动手操作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其次,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感知、观察生活事物,并将其与美术元素有机结合,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也得到启发与有效培养。再次,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线条、色彩等能够感知美、深化对美的了解,并最终学会如何评价美、使用美的元素,因此,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启发与有效培养。因此,通过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可形成各项重要素养,最终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二)助益教学发展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且受制于学生不断变化的性格特点与不断提高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势必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发展,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因此得以保障。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
学校与教师都要转变教育思想,要认识到素质教育视野下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美术课在小学教育的地位。首先,学校要保证课时,使美术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提高对美术教师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美术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并不断维护更新,为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践环节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再次,为应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工作水平,调整教学思想。为此,教师要不断阅读美术类、教育类等书籍,不断关注最新的主流美术思想与创作风格,保持自身理论的常备常新,不断促进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法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对现有教学环节不断创新,为美术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教育方法,启蒙动手意识。传统的美术学习模式由于其以模仿为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受到重视,学生的作品如流水线一般,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将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以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特点为基础展开教学,尊重学生在思想上的差异与观念上的不同,为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
第二,教师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课上鼓励学生多说、多问、多动手,鼓励其按照自己的思路评价、创作美术作品,使学生形成美术课“创新思想最重要”“我想画啥就画啥”的良好学习氛围,启发其动手意识,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小学生思维天马行空,有的小孩子会把云彩化成红色、有的会化成绿色,教师应用鼓励的话语、欣赏的态度合理评价学生的作品,如“虽然云彩没有绿色的,但你的创意老师给满分”等。学生会因此更加喜爱学习美术,学生会逐渐将其天马行空的思维转化为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其动手意识得到了启蒙。同时,教师要注意开展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案,实现小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第三,提高美术能力,培养动手思维。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其思维的支配,因此学生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才能够使行动在科学的思想动力支持下有效开展。笔者认为在美术学习层面,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在审美能力方面,审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技能,其动手思维与创新思维在具有良好审美能力的美术素养引导下才能有效形成。教师可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并结合翻转课堂或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体验、评价并最终总结美术作品风格、意境,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这一层面,教师要紧扣教材主题,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不可因超纲等问题加重学生的理解难度,为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在创作能力方面,小学生缺乏理解的能力,导致其无法通过想象将抽象的美术线条、色彩、图案在思维中有机结合并展开创作,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其动手能力受到影响,美术教学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教师也可通过情景教学法加深对学生创作能力的有效培养。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美术元素、语言如线条、颜色等产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加深了对美术的了解,减轻了其想象的难度,其创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在这一层面,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在自主创作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颜色搭配的效果,各种图案、线条搭配的实际效果,或与学生分享更加新颖的图案,减轻学生在绘画时因想象力不足带来的创作压力,其动手能力因此得以有效提高。以《香甜的水果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各类的水果,通过带领学生展开模仿实现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
第五,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可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富有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要言简意赅,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接收信息开展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美的元素,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并不断寻找创作灵感,学生因此能够做到“看的美”“想得美”,在动手环节自然就能够做到“画的美”,其动手能力因此得到有效培养。以《走进大自然》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大自然,并与学生实地讨论大自然中的美景,并在课后要求同学任选一样画出来,有的学生会画一朵小花,有的会画一棵大树,其动手能力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以《风景写生》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本地的景色,如苏州的小桥流水、北京的宫殿等,并就此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并确立构图的重点与中心思想,动手能力的高效培养因此得以实现。
第六,开展实践活动,巩固动手能力教学效果。小学生虽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但学生贪玩爱闹的性格导致其在游戏环节、实践环节反倒能够集中精力。同时,学生在课上形成的动手能力,也需要教师在课下予以持续关注,将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延伸至课下,持续巩固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成果。教师可在低年级开展简单的剪纸等竞赛活动,在高年级开展美术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深化发展。在实践中,当学生遇到创作瓶颈,或在实际创作环节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以一定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良好思想品格与健康心理的有效培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视野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小学美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反思现有教学环节不足,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方法,不断启发、巩固学生的美术思维,以此实现其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通过不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驗教学成果,深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到动手能力的养成与巩固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项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为教学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袁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J].发展,2019,(08) :90.
[2]袁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科学大众,2019,(09) :66.
[3]陈曌今.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亚太教育,2019,(06) :51.
[4]杨松海.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 :125.
[5]姜广胜.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才智,2019,(11) :65.
【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生动手能力 途径
小学生天性贪玩、活泼,对趣味性的教学十分感兴趣,且求知欲十分旺盛。而小学美术本就是一门趣味性的学科,且其课堂教学内容如“绘画”“剪纸”等本就含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内容。因此,通过小学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其可行性。然而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环节存在不足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方案亟待改革创新。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学环节存在不足
受制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发挥。首先,部分学校美术课课时不够,在高年级还存在被所谓“主课”教师占用的现象,这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开展动手能力培养方案。其次,教师自身也存在着问题。部分教师的素质不足,在课上以绘画技巧的理论灌输为主,教学上以临摹或单纯的绘画为主。这导致学生成为制图机器,缺乏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等重要素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无法系统建立。
(二)学生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自身特点造成的影响。小学生天性爱玩儿,比较活泼,且好奇心强。这导致课上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其动手能力的学习效果因此受到影响。此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尚且不足,缺乏必要的审美能力、创作意识等,这导致学生在动手环节比较迷茫,动手能力存在不足。
受制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重视美术课程,在课上主动降低自己的学习标准,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了其动手能力的有效形成。此外,在教师填鸭式教学的引导下,学生错误地认为美术仅仅是画画、剪纸,形成了“老师让干啥我干啥”“书上有啥我学啥”的错误学习方法。在这种缺乏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美术思维引导下,学生更加无法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助益学生发展
首先,美術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丰富的动手操作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其次,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感知、观察生活事物,并将其与美术元素有机结合,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也得到启发与有效培养。再次,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线条、色彩等能够感知美、深化对美的了解,并最终学会如何评价美、使用美的元素,因此,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启发与有效培养。因此,通过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可形成各项重要素养,最终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二)助益教学发展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且受制于学生不断变化的性格特点与不断提高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势必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发展,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因此得以保障。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
学校与教师都要转变教育思想,要认识到素质教育视野下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美术课在小学教育的地位。首先,学校要保证课时,使美术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提高对美术教师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美术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并不断维护更新,为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践环节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再次,为应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工作水平,调整教学思想。为此,教师要不断阅读美术类、教育类等书籍,不断关注最新的主流美术思想与创作风格,保持自身理论的常备常新,不断促进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法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对现有教学环节不断创新,为美术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教育方法,启蒙动手意识。传统的美术学习模式由于其以模仿为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受到重视,学生的作品如流水线一般,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将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以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特点为基础展开教学,尊重学生在思想上的差异与观念上的不同,为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
第二,教师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课上鼓励学生多说、多问、多动手,鼓励其按照自己的思路评价、创作美术作品,使学生形成美术课“创新思想最重要”“我想画啥就画啥”的良好学习氛围,启发其动手意识,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小学生思维天马行空,有的小孩子会把云彩化成红色、有的会化成绿色,教师应用鼓励的话语、欣赏的态度合理评价学生的作品,如“虽然云彩没有绿色的,但你的创意老师给满分”等。学生会因此更加喜爱学习美术,学生会逐渐将其天马行空的思维转化为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其动手意识得到了启蒙。同时,教师要注意开展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案,实现小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第三,提高美术能力,培养动手思维。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其思维的支配,因此学生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才能够使行动在科学的思想动力支持下有效开展。笔者认为在美术学习层面,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在审美能力方面,审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技能,其动手思维与创新思维在具有良好审美能力的美术素养引导下才能有效形成。教师可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并结合翻转课堂或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体验、评价并最终总结美术作品风格、意境,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这一层面,教师要紧扣教材主题,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不可因超纲等问题加重学生的理解难度,为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在创作能力方面,小学生缺乏理解的能力,导致其无法通过想象将抽象的美术线条、色彩、图案在思维中有机结合并展开创作,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其动手能力受到影响,美术教学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教师也可通过情景教学法加深对学生创作能力的有效培养。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美术元素、语言如线条、颜色等产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加深了对美术的了解,减轻了其想象的难度,其创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在这一层面,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在自主创作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颜色搭配的效果,各种图案、线条搭配的实际效果,或与学生分享更加新颖的图案,减轻学生在绘画时因想象力不足带来的创作压力,其动手能力因此得以有效提高。以《香甜的水果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各类的水果,通过带领学生展开模仿实现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
第五,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可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富有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要言简意赅,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接收信息开展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美的元素,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并不断寻找创作灵感,学生因此能够做到“看的美”“想得美”,在动手环节自然就能够做到“画的美”,其动手能力因此得到有效培养。以《走进大自然》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大自然,并与学生实地讨论大自然中的美景,并在课后要求同学任选一样画出来,有的学生会画一朵小花,有的会画一棵大树,其动手能力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以《风景写生》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本地的景色,如苏州的小桥流水、北京的宫殿等,并就此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并确立构图的重点与中心思想,动手能力的高效培养因此得以实现。
第六,开展实践活动,巩固动手能力教学效果。小学生虽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但学生贪玩爱闹的性格导致其在游戏环节、实践环节反倒能够集中精力。同时,学生在课上形成的动手能力,也需要教师在课下予以持续关注,将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延伸至课下,持续巩固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成果。教师可在低年级开展简单的剪纸等竞赛活动,在高年级开展美术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深化发展。在实践中,当学生遇到创作瓶颈,或在实际创作环节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以一定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良好思想品格与健康心理的有效培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视野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小学美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反思现有教学环节不足,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方法,不断启发、巩固学生的美术思维,以此实现其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通过不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驗教学成果,深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到动手能力的养成与巩固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项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为教学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袁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J].发展,2019,(08) :90.
[2]袁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科学大众,2019,(09) :66.
[3]陈曌今.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亚太教育,2019,(06) :51.
[4]杨松海.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 :125.
[5]姜广胜.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才智,2019,(11)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