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龙狮运动是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是最能反映我国民族文化精神和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显示了民族文化的思想、意志与精神面貌。龙狮运动不仅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动作难度大,还更具有观赏性。
关键词:舞龙;舞狮;演变
1 舞龙的由来背景
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它是以蛇的躯体、鹿的角、鱼的鳞片以及鹰的爪组合在一起虚构而成的。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此我们中华儿女常自称为龙的传人。人们还把龙看做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因此大凡久旱不雨之年、祈福迎新时刻,人们便喜欢以舞龙的形式进行祈福和庆贺。所以舞龙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书记载来看,大致可以追溯到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曰:当时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每条龙都有数丈长,每次5~9条龙同舞。舞龙也叫“耍龙灯”、 “龙灯舞”,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经过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创造传承和发展,舞龙的技术不断提高,使舞龙不仅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还具有了民族的特色和地域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毛龙(贵州石阡)、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舞龙可以按照地域特点分为“南龙”和“北龙”。南龙,故名思议,在江南一带发展出来的舞龙形式。舞龙南龙的龙身比较重,龙头在整条龙最重的部份。南龙的风格在有气势。因为它的重量关系,所以动作上说,没有像北龙般注重花巧,而在注重体力上。引南龙的在一颗龙珠一个人,而加上龙身,通常就要有十个人左右,龙身大约长九米。由于南龙不追求灵活,所以,龙身可以在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长龙。龙头大细,亦因应龙身长短而改变。在制作上,南龙比较传统,龙头用竹纸扎。传统的龙身花纹是用布缝上去,而比赛龙的龙身花纹,为求轻巧,也是在布上画出来的。现在大部份都在采用画上去的方法,甚至在电脑配合缝出来。南龙的动作,通常有盘圈、S弯、龙头越过龙身等等。
北龙在江北一带发展出的风格。以龙身来说,北龙龙头比较细小和轻巧,用料可以在传统的纸扎,或者比较新颖的用轻身的胶质,以便作出多花款的动作,譬如:左右翻腾等等。有别于南龙,北龙的动作范围细多,故而所要求的体力亦相对降低。北龙的动作,通常都适宜在漆黑环境中进行。所以,制作北龙的物料都是萤光。,北龙在世界上比较流行。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方,都经常举办舞龙的龙艺赛事和表演。
2 舞狮的由来背景
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狮子自西域传入我国,自传入之日起人们就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在佛教中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舞狮子的活动也随着狮子的形象一起传入中国。在民间也经常采用雕刻的石狮放于自家门前或者寺庙等地,人们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造成石料狮形以镇压或以示威武。舞狮文化源远流长,并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是中华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舞狮在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3舞龙舞狮运动项目的价值
3.1健身功能
龙狮项目是一项体力与智慧共同投入的项目,他要求舞者直接参与运动,由于在运动中要完成各种动作,因此舞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对于舞者的心肺功能、运动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功能都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3.2娱乐功能
龙狮是一项集武术、舞蹈、民族鼓乐等因素融合为一体的项目,要求舞者在运动中能够按照鼓乐的节拍将舞蹈艺术与武术技能有机结合。运动中在运动中可以获得愉悦身心的功能。
3.3教育功能
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舞者在运动中给自己和观赏者除了艺术熏陶之外还是一种民族爱国精神的良好教育。对于舞者身体素质、意志力都具有良好的俄锻炼效果。
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国的传统体育运动,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保护,舞龙舞狮运动又出现了新的生机,该项目不断被商业开发而且还作为高校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生,雷军蓉.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李传武.试论我国龙狮运动的文化渊源与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
[3]雷军蓉.龙狮运动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吴小茹,吴纪饶.对我国竞技体育无形资产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7。
[5]张伟.试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
[6]钟巧玲.龙舟传统体育运动的经济社会学浅析[J].世纪桥,2008。
關于作者:
杨晓妮(1982.9-),女,讲师,山东烟台人,现就职于保山学院体育学院。200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与健康促进。
关键词:舞龙;舞狮;演变
1 舞龙的由来背景
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它是以蛇的躯体、鹿的角、鱼的鳞片以及鹰的爪组合在一起虚构而成的。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此我们中华儿女常自称为龙的传人。人们还把龙看做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因此大凡久旱不雨之年、祈福迎新时刻,人们便喜欢以舞龙的形式进行祈福和庆贺。所以舞龙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书记载来看,大致可以追溯到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曰:当时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每条龙都有数丈长,每次5~9条龙同舞。舞龙也叫“耍龙灯”、 “龙灯舞”,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经过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创造传承和发展,舞龙的技术不断提高,使舞龙不仅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还具有了民族的特色和地域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毛龙(贵州石阡)、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舞龙可以按照地域特点分为“南龙”和“北龙”。南龙,故名思议,在江南一带发展出来的舞龙形式。舞龙南龙的龙身比较重,龙头在整条龙最重的部份。南龙的风格在有气势。因为它的重量关系,所以动作上说,没有像北龙般注重花巧,而在注重体力上。引南龙的在一颗龙珠一个人,而加上龙身,通常就要有十个人左右,龙身大约长九米。由于南龙不追求灵活,所以,龙身可以在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长龙。龙头大细,亦因应龙身长短而改变。在制作上,南龙比较传统,龙头用竹纸扎。传统的龙身花纹是用布缝上去,而比赛龙的龙身花纹,为求轻巧,也是在布上画出来的。现在大部份都在采用画上去的方法,甚至在电脑配合缝出来。南龙的动作,通常有盘圈、S弯、龙头越过龙身等等。
北龙在江北一带发展出的风格。以龙身来说,北龙龙头比较细小和轻巧,用料可以在传统的纸扎,或者比较新颖的用轻身的胶质,以便作出多花款的动作,譬如:左右翻腾等等。有别于南龙,北龙的动作范围细多,故而所要求的体力亦相对降低。北龙的动作,通常都适宜在漆黑环境中进行。所以,制作北龙的物料都是萤光。,北龙在世界上比较流行。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方,都经常举办舞龙的龙艺赛事和表演。
2 舞狮的由来背景
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狮子自西域传入我国,自传入之日起人们就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在佛教中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舞狮子的活动也随着狮子的形象一起传入中国。在民间也经常采用雕刻的石狮放于自家门前或者寺庙等地,人们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造成石料狮形以镇压或以示威武。舞狮文化源远流长,并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是中华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舞狮在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3舞龙舞狮运动项目的价值
3.1健身功能
龙狮项目是一项体力与智慧共同投入的项目,他要求舞者直接参与运动,由于在运动中要完成各种动作,因此舞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对于舞者的心肺功能、运动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功能都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3.2娱乐功能
龙狮是一项集武术、舞蹈、民族鼓乐等因素融合为一体的项目,要求舞者在运动中能够按照鼓乐的节拍将舞蹈艺术与武术技能有机结合。运动中在运动中可以获得愉悦身心的功能。
3.3教育功能
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舞者在运动中给自己和观赏者除了艺术熏陶之外还是一种民族爱国精神的良好教育。对于舞者身体素质、意志力都具有良好的俄锻炼效果。
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国的传统体育运动,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保护,舞龙舞狮运动又出现了新的生机,该项目不断被商业开发而且还作为高校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生,雷军蓉.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李传武.试论我国龙狮运动的文化渊源与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
[3]雷军蓉.龙狮运动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吴小茹,吴纪饶.对我国竞技体育无形资产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7。
[5]张伟.试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
[6]钟巧玲.龙舟传统体育运动的经济社会学浅析[J].世纪桥,2008。
關于作者:
杨晓妮(1982.9-),女,讲师,山东烟台人,现就职于保山学院体育学院。200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与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