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7家族包括KDM7A、KDM7B、KDM7C三种蛋白,主要通过去除与转录沉默相关的特定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进而对基因转录发挥调控作用.目前,对KDM7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在神经分化、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的作用,而对其在脑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本文从该蛋白家族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结构生物学及其在脑神经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其在脑神经疾病中的功能机制提供参考,为理解脑神经疾病分子病理机制以及探索基于该机制的有效治疗靶点带来新的启示.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院,西安71006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生物证据研究院,西安71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7家族包括KDM7A、KDM7B、KDM7C三种蛋白,主要通过去除与转录沉默相关的特定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进而对基因转录发挥调控作用.目前,对KDM7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在神经分化、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的作用,而对其在脑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本文从该蛋白家族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结构生物学及其在脑神经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其在脑神经疾病中的功能机制提供参考,为理解脑神经疾病分子病理机制以及探索基于该机制的有效治疗靶点带来新的启示.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研究区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结合科研生产实际,文章编制了二连基地钻孔、图件、文档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措施.据此模型,分别构建了二连基地钻孔、图件、文档数据库,形成了二连基地铀资源多元信息数据库.二连基地多元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便于科研生产人员进行检索、查询、数据分析、信息提取和成图等.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开展了三维建模分析、沉积建造特征研究等示范研究,有效支撑了二连盆地各项铀矿地质科研生产工作的开展.
为支撑我国热液型铀矿深部探测需求,结合我国自然γ能谱测井技术发展现状,研究了直径Φ59 mm的小口径γ能谱深测井探管耐高温技术.重点介绍探管材料、一体化机械结构、真空隔热技术及相变吸热技术,实测了γ能谱测井探管内部电路的热功耗,通过理论计算设计了耐高温探管连续工作15h的相变材料体积.并在我国相山铀矿科学深钻CUSD1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井下近110℃坏境下探管内部监测温度为64.19℃,满足γ能谱探管工作温度要求.
砂岩型铀矿是一种主要赋存于盆地砂岩中的后生铀矿床.流体的运移在铀成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铀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介质,因此流体运移机制的研究对于建立成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盆地流体的一般运移机制,再梳理了国内外数值模拟在砂岩型铀矿流体运移机制中的研究现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实例分析,研究盆地在隆升过程中对流体运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是研究砂岩型铀矿流体运移机制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鹿井地区部分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数据受干扰严重,为去除噪声干扰以获得真实准确的地下电性结构信息,基于数学形态滤波原理构建正负结构元素相结合的组合广义形态滤波器,对鹿井地区多个测点的时间序列做滤波去噪处理.把该区2号线的5、7、27号测点去噪前后的时间序列、功率谱密度和视电阻率进行对比,发现取得了较好的去噪效果.综合认为组合广义形态滤波方法能快速高效地去除三角波、方波、似充放电三角波、阶跃噪声等形态明显的噪声,应用效果较好.
岩石的电位差(△Eh)的变化与成矿机理及探矿找矿有密切关系.文章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采用电位落差法、氧化系数法来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氧化还原电位,系统研究两种方法对砂岩型铀矿△Eh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升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性的检测效率.结果 表明,通过矿物成分中的Fe3+/Fe2+值判断矿化带的氧化还原特性,与电位落差法测定的结果相吻合,两种方法得到佐证.可将该电位落差法测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电位引入铀矿勘测现场,对环境影响较小,现场初步检测工作效率提升.为野外寻矿探矿现场快速地对砂型铀矿氧化还原性判断提供了理论
5 四○六队rn1)队伍组建与变迁rn1957年1月17日,三局在向三机部部长宋任穷、副部长刘杰的报告中提出组织一个东北普查队(等于两个普通的普查分队).1957年2月16日,在北京成立三机部三局四○六队,为三局的直属分队,在东北地区开展普查工作.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铀矿集区及周边航磁、航放、重力资料的处理与综合解释,总结了钱家店铀矿集区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了磁、放、重地球物理场与区域构造背景、砂岩型铀成矿地质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具有控矿意义的断裂构造F2-1、F5、Fg1等的重磁场特征分析,探讨了断裂构造与盆地基底断块升降、砂岩型铀矿化之间的成因关系.此外,应用半定量预测技术和地球物理异常信息叠合研究,指出了成矿有利度高值带突出分布的部位,并探讨了今后研究区砂岩型铀矿重点勘查方向.结果 表明,航磁、航放和重力三者结合,可有效地指导
运动形式的适应性演化与生物的捕食、防御、繁殖和通讯等生存行为紧密相关.哺乳动物演化出的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对占领新栖息地和获取新生存资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滑翔和飞行能力是哺乳动物为适应环境而演化出的特殊运动形式,该类群动物已成为适应性演化研究的热点模型之一.为了适应生存,滑翔和飞行哺乳动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和转录组等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日益发展,适应性演化研究进入了组学时代,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揭示适应性演化背后的分子基础.本文对哺乳动物滑翔和飞行能力的起源
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BET)蛋白家族作为表观“阅读器”,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家族内的各成员通过识别各种表观修饰并募集相应的功能复合物,对相关基因进行精密调控,促使早期胚胎向特定方向分化和发育.另外,随着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重编程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BET蛋白家族在体细胞重编程中可能也占据着核心地位.本文总结了BET蛋白家族在哺乳动物发育和iP
自噬是一种依赖于液泡或溶酶体,从酵母到人类都高度保守的物质降解途径,其在维持细胞稳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噬功能的异常与人类多种重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维持生物体内稳态平衡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细胞自噬的发生受到精密的调控.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可逆的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在自噬的精密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乙酰化修饰在自噬调控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自噬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