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研究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文献获取相关资料,主要关注的是在网络环境下自动学习行为在社会学视角下的深层含义。一方面以行动者理论分析出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发生的“目的——激励”模式,并分析其实际价值。再一方面则是关注对网络学习行为发生进行理性选择视角的关注,得出网络自主学习是理性深化的重要促进途径。基于此,研究者认为,针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有着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网络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 行动者 理性化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一项社会性“革命”,基于网络而产生的变化无论是在个人体现上还是在整体社会特征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虚拟网络社区的发展,将实际的人从物质世界中抽离出现,呈现出在“身体不在场”前提下的互动与交流,以及更多的基于这种互动交流,而在此之前只存在于实际社会中的行为。网络带给我们的变化范围之广以及程度之深是现代人始料未及的,但是同时,也是现代人最习以为常的现代社会的模式。
基于对以往研究的分析,以及思考到网络学习行为的自主性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对其的研究是有实际价值的。具体来说,网络学习资源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庄科君,2008)。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在社会学理论的引导下,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进行探讨是对现有研究不足之补充,同时也是“社会学想象力”的发散。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也体现出对学习之研究的理论价值,因为当其被贯之以不同情境时,其反映出的实际是不同的。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重点不单是在网络,更多的是关于在网络情景下的学习,以及网络中自主学习对实际生活的意义。
二、文献探讨
(一)文献综述
梳理国内外学界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研究成果最主要的是展现在这几个方面,一部分是关于网络学习技术的模型建构,在彭文辉的研究中是通过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建模和对已建立模型的再研究。还有部分研究者关注的是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的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包括了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着重强调的是“情境性教学”。首先应使学习在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Cunningham,1991),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authentic task),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远离现实问题的情景。由于具体问题会同时与多种概念原理相关,所以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其次,主张学习的过程是情再现的过程,最为重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分析问题解决的策略,最终是为了实现对现实情境的可处理能力。在寻求对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就已经反应出了学习的效果(Merill,1991),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化的评估(Jonassen,1992)(张建伟,1996)。同时,陈琦所做的是对建构主义的视角进行过详细的梳理,而这种视角下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内,对社会学视角下的自主学习行为不甚重视,当看到,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其在实质上就是一个在虚拟社会内的行动实际,其不仅对网络社会有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中的学习行为产生作用。彭文辉等认为,网络学习行为中的行为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要由学习者自己控制,并受到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2006)。另一部分研究则是关注到网络学习行为自主性的不完備之处,在庄科君的文章中,完整论证了网络学习行为发生的资源环境已然很完备、很充分,但是人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不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这也是横在实现终身学习的条件完备和终身学习能力之间的一道障碍,“自我监控”是这部分研究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概念。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笔者发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网络学习行为自主性的研究可以是这样几个视角,一是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验证性研究,即网络学习行为体现着学习者的自主性,是一种主动、自觉的态度;二是对建构主义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的拓展发散,更加关注其中体现着的个体心理因素,以及个体借用网络教育资源而产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等方面的研究;三是针对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不充足而需采取策略的建议主张。总的来说,研究的领域未能超出个体界限,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则是在于引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对网络学习行为的自主性进行研究,即在社会学视角下的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和行动者而进行的研究,一方面是对网络学习行为自主性的进一步认识,再一方面则是对网络自学习行为自主性的社会学探究。
(二)网络自主学习行为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学习行为。网络学习行为在其实质上也是学习行为的一种,而之于网络学习行为,则是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媒介,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设施构成的全方位、多信道、交互式的教学环境而进行的自主学习行为(高丹,2008)。有研究者将网络学习行为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信息获取加工、人际交流行为和问题解决行为,并指出三种行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黄克斌,2006)。对于本次研究,所关注到的是,网络学习行为是个过程,其开始于对信息的获取,而在其中包括了信息获取的目的和途径,之后则是对信息的处理,这是对信息进行认同、删选进而转化的一系列过程,最后则是信息的再扩散,即内化信息为之所用,抑或是对信息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传播等。
三、研究设计
为了实现本次研究的效果,研究的整体进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的准备;第二阶段,明确研究对象和具体的研究问题;第三阶段,决定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第四阶段,整理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第五阶段,根据所得资料进行论证分析,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查阅文献,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最终确定的本次研究是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文献研究和访谈的方法。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以及主要研究者的研究著作等,分析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本次访谈,总共对10个访谈对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时访谈对象的选取是以研究主题需要的条件相一致,即有网络学习经历、对网络资源比较了解、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也有一般的和较差的等。
(三)研究的不足
本次研究虽然是本着力求实现对网络学习行为自主性在新的研究角度下的再认识,但是由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最终依旧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这也是此次研究无法避免的缺憾之一。
四、研究结果
(一)网络自主学习是行动者的“主动建构”
通过访谈资料,再加之文献研究的结果,可以从中理出一条关于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逻辑主线,首先是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学习者;再者,基于建构的视角,学习者是有主动性的,因而,其学习行为的发生是有选择、有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进而,网络学习行为是发生于一定的目的前提下,而这个目的则是学习者主动寻求实现的。根据这条理解线索,可以看出的是,积极作为的网络主动学习行为的发生是基于“目的——激励”模式而产生,这是对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建构。
首先来說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学习者。这类学习者的特点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对知识的认识,认为其只是一种相对的假设,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性的知识;第二,关于学习活动,学习不是被动地“传递—接受”模式,而是学习者在进行主动的建构,这其中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能力;第三,对学习者的理解,衔接与之前的特点,学习者是有着自身的生活经验、有着已有知识,是以一种主动地姿态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对接受的新知识会进行判断,并最终决定是否对已有旧的知识进行替换。在此理论之中,学习者是积极、能动的,其存在目的需求,已经具备一定知识,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选择。网络学习行为的发生,就是学习者已经存在学习目的,而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进行的进一步知识内化。也就是说,学习者是积极的行动者。“行动者”的理论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强调社会人的主动性,强调个体的能动性。当个人在面对已存在形式化的“结构”①时,个人所采取的究竟是“接受”抑或“行动”的态度,这是取决于行动者行动性的结果。以行动者的理论理解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即具备了更多的说服力。“目的——激励”模式的产生,比之实际的学习行为,网络游戏中的学习行为方式更能体现行动者的角色。
在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玩家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是持有学习目的而进行的对象甄别,更是一种积极参与和获取的姿态,而这也正是基于其目的实现的激励促进。从此间就可以看到,网络生活中的学习者,其表现的主动性更值得重视和研究。
(二)理性化的网络与社会
从以上的分析中,也隐约有体现出,在社会层面上的理性化更加渗入到日常行为的选择,无论是现实向虚拟的扩散还是虚拟向现实的侵入,最终的结果都是实现了行为选择的理性化。
具体说,在学习者自主性增强的同时,个体的行为选择是自觉自愿的,而这种自觉自愿是建立在其行为可以实现预设目的的基础上,是一种理性人②的表现。网络资源的充足性满足了不同的需求,但是在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在面对着大量可用信息时,人们需要以其目标位标尺而进行选择,选择行为发生的前提则是自我意识的决定性性质。“你在玩网游的时候,是漫无目的地看到什么玩什么还是有选择地进行”?“一个是因为同学都玩有参与进去试试,随便玩的哪种,不过后来也就有自己更喜欢的了,就会比较喜欢玩这样的”。在网游学习的过程的行为发生的亲提条件也是进行理性选择,进行一定的判断。自我意识主导自主行为的发生,而自主行为发生更加促进理性化,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从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机理出发关注社会化过程中的理性品质塑造,是社会学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关注的意义所在。
五、结论与讨论
基于以上的讨论,首先可以总结出,本次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主要是涵盖着行动者和理性人的再解释,基于此以访谈资料进行补充,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有更加清晰的现象认识,并分析出其内在的含义,也就是对自主学习中“目的——激励”模式的重要性探究,以及在网络学习行为选择中体现出来的理性程度对实际社会化过程的意义。但是同时,从这一研究出发,更深层的问题,即与自主学习行为有关的问题,如网络学习模式的对实际学习生活的意义,更深层来说,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也是值得再讨论的,也会是进一步研究的可取方向之一。
注 释
①注释:这里对其的解释是,现有的学习途径、学习方式、惯用的学习思维等;
②注释:理性人,并不是倾向于对行为的算计,而是一种目标行动对应性的增强,是说行为的进行是以目的实现为前提,有了更多的效率和意义的考量。
参考文献
[1]姚纯贞.国内外_学习行为_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10);
[2]高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张建伟.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04);
[4]金枝.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5]陈琦.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01);
[6]庄科君.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7]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李玉斌.网络学习行为模型的建构与实证_基于在校大学生的调查[J].网络教育,2012(02);
[9]杨莉莉.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应用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关键词:网络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 行动者 理性化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一项社会性“革命”,基于网络而产生的变化无论是在个人体现上还是在整体社会特征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虚拟网络社区的发展,将实际的人从物质世界中抽离出现,呈现出在“身体不在场”前提下的互动与交流,以及更多的基于这种互动交流,而在此之前只存在于实际社会中的行为。网络带给我们的变化范围之广以及程度之深是现代人始料未及的,但是同时,也是现代人最习以为常的现代社会的模式。
基于对以往研究的分析,以及思考到网络学习行为的自主性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对其的研究是有实际价值的。具体来说,网络学习资源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庄科君,2008)。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在社会学理论的引导下,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进行探讨是对现有研究不足之补充,同时也是“社会学想象力”的发散。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也体现出对学习之研究的理论价值,因为当其被贯之以不同情境时,其反映出的实际是不同的。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重点不单是在网络,更多的是关于在网络情景下的学习,以及网络中自主学习对实际生活的意义。
二、文献探讨
(一)文献综述
梳理国内外学界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研究成果最主要的是展现在这几个方面,一部分是关于网络学习技术的模型建构,在彭文辉的研究中是通过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建模和对已建立模型的再研究。还有部分研究者关注的是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的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包括了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着重强调的是“情境性教学”。首先应使学习在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Cunningham,1991),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authentic task),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远离现实问题的情景。由于具体问题会同时与多种概念原理相关,所以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其次,主张学习的过程是情再现的过程,最为重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分析问题解决的策略,最终是为了实现对现实情境的可处理能力。在寻求对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就已经反应出了学习的效果(Merill,1991),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化的评估(Jonassen,1992)(张建伟,1996)。同时,陈琦所做的是对建构主义的视角进行过详细的梳理,而这种视角下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内,对社会学视角下的自主学习行为不甚重视,当看到,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其在实质上就是一个在虚拟社会内的行动实际,其不仅对网络社会有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中的学习行为产生作用。彭文辉等认为,网络学习行为中的行为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要由学习者自己控制,并受到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2006)。另一部分研究则是关注到网络学习行为自主性的不完備之处,在庄科君的文章中,完整论证了网络学习行为发生的资源环境已然很完备、很充分,但是人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不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这也是横在实现终身学习的条件完备和终身学习能力之间的一道障碍,“自我监控”是这部分研究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概念。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笔者发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网络学习行为自主性的研究可以是这样几个视角,一是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验证性研究,即网络学习行为体现着学习者的自主性,是一种主动、自觉的态度;二是对建构主义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的拓展发散,更加关注其中体现着的个体心理因素,以及个体借用网络教育资源而产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等方面的研究;三是针对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不充足而需采取策略的建议主张。总的来说,研究的领域未能超出个体界限,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则是在于引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对网络学习行为的自主性进行研究,即在社会学视角下的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和行动者而进行的研究,一方面是对网络学习行为自主性的进一步认识,再一方面则是对网络自学习行为自主性的社会学探究。
(二)网络自主学习行为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学习行为。网络学习行为在其实质上也是学习行为的一种,而之于网络学习行为,则是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媒介,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设施构成的全方位、多信道、交互式的教学环境而进行的自主学习行为(高丹,2008)。有研究者将网络学习行为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信息获取加工、人际交流行为和问题解决行为,并指出三种行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黄克斌,2006)。对于本次研究,所关注到的是,网络学习行为是个过程,其开始于对信息的获取,而在其中包括了信息获取的目的和途径,之后则是对信息的处理,这是对信息进行认同、删选进而转化的一系列过程,最后则是信息的再扩散,即内化信息为之所用,抑或是对信息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传播等。
三、研究设计
为了实现本次研究的效果,研究的整体进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的准备;第二阶段,明确研究对象和具体的研究问题;第三阶段,决定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第四阶段,整理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第五阶段,根据所得资料进行论证分析,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查阅文献,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最终确定的本次研究是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文献研究和访谈的方法。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以及主要研究者的研究著作等,分析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本次访谈,总共对10个访谈对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时访谈对象的选取是以研究主题需要的条件相一致,即有网络学习经历、对网络资源比较了解、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也有一般的和较差的等。
(三)研究的不足
本次研究虽然是本着力求实现对网络学习行为自主性在新的研究角度下的再认识,但是由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最终依旧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这也是此次研究无法避免的缺憾之一。
四、研究结果
(一)网络自主学习是行动者的“主动建构”
通过访谈资料,再加之文献研究的结果,可以从中理出一条关于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逻辑主线,首先是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学习者;再者,基于建构的视角,学习者是有主动性的,因而,其学习行为的发生是有选择、有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进而,网络学习行为是发生于一定的目的前提下,而这个目的则是学习者主动寻求实现的。根据这条理解线索,可以看出的是,积极作为的网络主动学习行为的发生是基于“目的——激励”模式而产生,这是对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建构。
首先来說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学习者。这类学习者的特点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对知识的认识,认为其只是一种相对的假设,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性的知识;第二,关于学习活动,学习不是被动地“传递—接受”模式,而是学习者在进行主动的建构,这其中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能力;第三,对学习者的理解,衔接与之前的特点,学习者是有着自身的生活经验、有着已有知识,是以一种主动地姿态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对接受的新知识会进行判断,并最终决定是否对已有旧的知识进行替换。在此理论之中,学习者是积极、能动的,其存在目的需求,已经具备一定知识,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选择。网络学习行为的发生,就是学习者已经存在学习目的,而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进行的进一步知识内化。也就是说,学习者是积极的行动者。“行动者”的理论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强调社会人的主动性,强调个体的能动性。当个人在面对已存在形式化的“结构”①时,个人所采取的究竟是“接受”抑或“行动”的态度,这是取决于行动者行动性的结果。以行动者的理论理解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即具备了更多的说服力。“目的——激励”模式的产生,比之实际的学习行为,网络游戏中的学习行为方式更能体现行动者的角色。
在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玩家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是持有学习目的而进行的对象甄别,更是一种积极参与和获取的姿态,而这也正是基于其目的实现的激励促进。从此间就可以看到,网络生活中的学习者,其表现的主动性更值得重视和研究。
(二)理性化的网络与社会
从以上的分析中,也隐约有体现出,在社会层面上的理性化更加渗入到日常行为的选择,无论是现实向虚拟的扩散还是虚拟向现实的侵入,最终的结果都是实现了行为选择的理性化。
具体说,在学习者自主性增强的同时,个体的行为选择是自觉自愿的,而这种自觉自愿是建立在其行为可以实现预设目的的基础上,是一种理性人②的表现。网络资源的充足性满足了不同的需求,但是在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在面对着大量可用信息时,人们需要以其目标位标尺而进行选择,选择行为发生的前提则是自我意识的决定性性质。“你在玩网游的时候,是漫无目的地看到什么玩什么还是有选择地进行”?“一个是因为同学都玩有参与进去试试,随便玩的哪种,不过后来也就有自己更喜欢的了,就会比较喜欢玩这样的”。在网游学习的过程的行为发生的亲提条件也是进行理性选择,进行一定的判断。自我意识主导自主行为的发生,而自主行为发生更加促进理性化,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从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机理出发关注社会化过程中的理性品质塑造,是社会学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关注的意义所在。
五、结论与讨论
基于以上的讨论,首先可以总结出,本次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主要是涵盖着行动者和理性人的再解释,基于此以访谈资料进行补充,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有更加清晰的现象认识,并分析出其内在的含义,也就是对自主学习中“目的——激励”模式的重要性探究,以及在网络学习行为选择中体现出来的理性程度对实际社会化过程的意义。但是同时,从这一研究出发,更深层的问题,即与自主学习行为有关的问题,如网络学习模式的对实际学习生活的意义,更深层来说,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也是值得再讨论的,也会是进一步研究的可取方向之一。
注 释
①注释:这里对其的解释是,现有的学习途径、学习方式、惯用的学习思维等;
②注释:理性人,并不是倾向于对行为的算计,而是一种目标行动对应性的增强,是说行为的进行是以目的实现为前提,有了更多的效率和意义的考量。
参考文献
[1]姚纯贞.国内外_学习行为_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10);
[2]高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张建伟.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04);
[4]金枝.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5]陈琦.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01);
[6]庄科君.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7]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李玉斌.网络学习行为模型的建构与实证_基于在校大学生的调查[J].网络教育,2012(02);
[9]杨莉莉.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应用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