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歌圩”情歌的分类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歌圩”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南部及红水河流域,是壮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赛歌形式。在壮语中,它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比如“窝峒” (ok deongh)、“窝岩”(okgamj)、“窝坡”(ok bo)、“行峒”(hangz deonsh)、“坡会”(bo hoih)、“放球”等等。壮族的“歌圩”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邝露的《赤雅》就有这样的记载:“峒女(即壮族少女。因壮人聚而成村为峒)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名山,五丝刺同心结百
其他文献
5月23-25日,由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亚太分会、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办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暨浙江大学第五届教育信息化论坛”在
东西关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武胜县烈面区境内,是嘉陵江中游河段上一座电航结合、综合开发、以发电为主的待建中型水电工程。该电站1958~1960年间完成了初设阶段的勘测设计,并进行
<正> 古代东南越人土地制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各个时期各越支系之间社会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兼之史料缺乏,很难完全弄清其本来面貌。本文仅对东南越人土地制度的形式及形成原因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正> 一、内迁民和降服民明洪武四年(元宣光二年,137工年),明朝为了隔绝漠南蒙古与漠北蒙古之间的往来,将大批塞外居民迁入内地。是年三月,徙山后民3万5千户于内地,徙沙漠民3万2千户于北平(今北京)。是时,故元溃散军民于宜州、兴州、锦州、川州(今辽宁北票市境)等地屯住。洪武六年为明军征服,安置内地。《明实录》洪武六年条载。“三月丁巳,燕山卫指挥朱杲奏:近领兵以山后宜、兴、锦、川等处搜获故元溃散军民九百余户,请以少壮者隶各卫为军,俾之屯守,老弱隶北平为民。从之。”
<正> 映秀湾电站引水系统的取水口、无压洞进口和有压洞进口分别各设置一道拦污栅,作为电站的取水防污设施。运行以来,由于电站没有可靠的清污设施,拦污栅经常被堵塞,影响正
<正> 随着地下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施工机械的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各国经济也在不断增长,工业生产不断提高,而能源和交通运输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
普安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不断发展壮大烤烟、核桃、茶叶、畜牧业等产业,让广大老百姓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让普安四万多贫困人口看到了脱贫的希
对光纤光栅用作接收端光噪音滤波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计算了通信系统中矩形光脉冲信号经"强"、"弱 "Bragg光纤光栅滤波器后的输出光脉冲波形,同时也计算了矩形光脉冲信号
本文介绍了倒易点及其倒易点二维图的概念、倒易点形状及其倒易点二维图同晶格形变的关系,推导了热应力作用下双层膜发生弯曲的理论公式,阐明了晶格弯曲的原因和晶格倒易点二
<正> 广东有畲族3200人(1982年),占全国畲族人口的0.87%。广东畲族人口少,且居住分散,除粤中及粤东诸地有几处以乡或村为单位的聚居地外,大多散杂居在其他民族中。但广东畲族却被视为畲族中的老大哥。畲族族谱及民间相传,广东潮州市凤凰山是畲族始祖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