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实开拓成效显著
(一)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对外交流的区域扩大,格局更趋优化,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05年我办共审批办理因公出国团组4095批,14357人次;赴港澳团组470批,1966人次。经过积极协调和努力,有38位市领导成功出访,比上年增加80%以上。不仅加强了与美、加、澳、日、韩、新和香港等热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还开辟和拓展了南美、北非、南亚和西亚等地区的合作新渠道。外事接待日益频繁,来访的政界高官多、世界著名的经济界高层人士多,使天津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去年共接待外宾390批,4676人次。党宾国宾中,元首级3人,总理、副总理级34人,副部级以上140人次,比以往明显增多。深化友城工作,促进了一批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举办了天津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和日本四日市结为友好城市25周年庆典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全面合作。促进了与友城荷兰格罗宁根市、丹麦凯伦堡市、乌克兰哈尔科夫市、希腊萨洛尼卡市、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大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及日本千叶市等友城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二)强化外事服务和管理,营造规范有序的涉外环境。
拓宽“绿色通道”,进一步改进了出入境管理。深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简化因公出国(境)审批程序,为推动“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加强了因公护照的收缴和集中保管工作;对出访团组时间长、人员多,出访目的不明确、邀请函不实等问题,加强审核与管理;从严控制出访南非等热点国家团组,从严掌握邀请外国前政要来津参加国际会议。强化协调和管理职能,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外事件。制定了《天津市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了涉外职能部门和区县外办主任联席会的职能,通过研究政策、把握全局、综合协调、互相协作,妥善处理涉外事件118起,树立了我市国际化港口大都市的新形象。加强非政府组织在津活动的管理。及时建立了 “天津市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津活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着手开展调研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积极拓展外宣工作,提升了天津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加强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国外媒体日益关注天津。通过树立大外宣的思想,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资源、渠道和专业优势,与有关部门互相协调、密切合作,把工作重点放到国际主流媒体方面,主动提供信息、提供渠道,引导境外媒体和记者的采访,谋划对外宣传,为天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共审批和接待境外新闻机构记者来津采访及外国驻京记者来津采访49批,257人次。邀请14国外国驻京媒体的16名外国记者来津集体采访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成绩,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把握重点,协调指导,成功参与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全年共参与和协助举办了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首届“津洽会”、第十五届全国书市、2005世界滑水锦标赛等大型国际活动和国际会议23项。积极推动由办外事到管外事的转变,较好地发挥了外办的主导作用,确保了国际活动和会议的成功举办。
(四)充分发挥友协民间对外交往优势,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空间。
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渠道,组派我市中小学教育交流代表团6批137 人次赴国外参加交流活动。密切了与国际组织的交往。组织天津市政府代表团出席了在韩国召开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亚太区大会”;协助安排市领导出席“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派员出席在韩国召开的韩中妇女高层论坛;加强我市与亚太旅游振兴组织和世界大都市协会的交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开展对日的民间交往。排除了日本极右势力的影响,推进了20余年传统的中日太极拳交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准确把握政策,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妥善处理日本民间团体在津修建“在日死难华工纪念堂”等敏感项目。
着眼大局“外事为民”
回顾过去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主要的经验和体会是:
(一)着眼大局积极进取,较好地发挥了外办在全市对外交往中的职能作用。新形势下的地方外事工作舞台更广阔,内涵更丰富,任务更繁重。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天津已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津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外办如何发挥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面临着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年来,我办认真做好重要党宾和国宾的接待,积极配合了国家总体外交;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外事件百余件,保证了天津涉外环境的稳定;着力推动天津与新加坡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在意大利成功举办“中国天津周”活动,推动了天津与意大利的进一步合作。
(二)适应对外开放新任务,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由办外事到管外事的转变,在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把握适度,把工作重点放到政策把握、礼宾活动、协调指导、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在接待工作中,不满足于一般的迎来送往,而是主动出击,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加大了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力度。对于较大团组的接待,统筹安排、抓重点放一般,较圆满地完成了接待任务。
(三)加强外事管理和协调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日益活跃,涉外事件呈日益上升趋势,且牵涉面广、类别复杂。为维护我市对外开放的良好秩序,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事的归口管理和统筹协调。
(四)深化“四个转变”,体现“外事为民”的思想。以构建和谐机关为载体,不断加强了办党组的先进性建设和能力建设。办党组着力推进外办工作在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工作重心和服务作风四个方面的转变,取得新的成效。推行了政务公开透明管理。积极开辟渠道,整合资源,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办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外事工作联结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全面推进我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构建和谐天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一)整合资源,再创优势,把我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推入新阶段。坚持以地方经济结构和比较优势为依托,以外事促开放、促经贸和促发展,坚持“渠道共享,双向辐射,多方受益”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大外事”的观念,加强与各部门、各区县的沟通协调,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优化国际交流的格局,拓展国际合作的平台,深化合作的领域和方式,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与合作水平。充分发挥以互利为前提的务实协调型友城资源,积极拓展新的友城合作渠道和新的合作领域,为我市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服务。加大民间交流的力度,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要进一步加强与新加坡的联系,推动新加坡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合作;以在我市举办环渤海三国十城市市长及经济人会议为契机,积极邀请各城市的企业代表团和市民代表团参会,充分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带动作用,推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要以外办内设港澳事务处为契机,加强港澳事务的管理与协调,强化与港澳特区政府的交流沟通,推动天津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二)优化机制,加强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涉外环境。加强出入境的管理。要进一步拓宽出入境“绿色通道”,简化程序,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并以个性化服务为切入点,使国际交流能够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要配合中央,充分发挥“天津市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津活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沟通和指导,完善工作措施,加大管理力度,维护国家安全和我市的稳定大局。加强对区县和涉外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要充实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外事专办员培训制度、涉外职能部门例会制度和区县外办主任联席例会制度等,积极主动地研究对策,探索和创新开展外事管理的方法、路子,加强涉外事件协调处理的力度,使外事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我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外事为民”的服务意识。要建立健全涉外应急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天津市民和企业在海外的利益;改进和规范对在津境外人员的管理,为常驻天津的外国机构、外籍人士和临时来津外国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三)拓展内涵,创新手段,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紧紧围绕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配合天津“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措施的实施,加强与国际公关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做好重要对外宣传工作的策划,拓展对外宣传的方法,创新对外宣传的手段,丰富对外宣传的内容,引导境外媒体正面推介或采访天津市的重点项目和大型国际活动,树立天津国际交流的新形象。要围绕我市中心工作,搭建对境外媒体正面报道的平台。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率先形成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发展环境服务。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积极参与组织好大型国际活动。
(四)继续推进和谐机关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继续积极倡导“四个理念”,实施“四个战略”,推进“四个转变”,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管理,创新工作,把构建和谐机关、创新型机关提高到新水平。要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活,改善机关环境,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营造人与人、人与工作、人与身心、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每个人的发展和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
(一)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对外交流的区域扩大,格局更趋优化,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05年我办共审批办理因公出国团组4095批,14357人次;赴港澳团组470批,1966人次。经过积极协调和努力,有38位市领导成功出访,比上年增加80%以上。不仅加强了与美、加、澳、日、韩、新和香港等热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还开辟和拓展了南美、北非、南亚和西亚等地区的合作新渠道。外事接待日益频繁,来访的政界高官多、世界著名的经济界高层人士多,使天津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去年共接待外宾390批,4676人次。党宾国宾中,元首级3人,总理、副总理级34人,副部级以上140人次,比以往明显增多。深化友城工作,促进了一批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举办了天津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和日本四日市结为友好城市25周年庆典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全面合作。促进了与友城荷兰格罗宁根市、丹麦凯伦堡市、乌克兰哈尔科夫市、希腊萨洛尼卡市、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大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及日本千叶市等友城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二)强化外事服务和管理,营造规范有序的涉外环境。
拓宽“绿色通道”,进一步改进了出入境管理。深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简化因公出国(境)审批程序,为推动“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加强了因公护照的收缴和集中保管工作;对出访团组时间长、人员多,出访目的不明确、邀请函不实等问题,加强审核与管理;从严控制出访南非等热点国家团组,从严掌握邀请外国前政要来津参加国际会议。强化协调和管理职能,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外事件。制定了《天津市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了涉外职能部门和区县外办主任联席会的职能,通过研究政策、把握全局、综合协调、互相协作,妥善处理涉外事件118起,树立了我市国际化港口大都市的新形象。加强非政府组织在津活动的管理。及时建立了 “天津市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津活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着手开展调研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积极拓展外宣工作,提升了天津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加强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国外媒体日益关注天津。通过树立大外宣的思想,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资源、渠道和专业优势,与有关部门互相协调、密切合作,把工作重点放到国际主流媒体方面,主动提供信息、提供渠道,引导境外媒体和记者的采访,谋划对外宣传,为天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共审批和接待境外新闻机构记者来津采访及外国驻京记者来津采访49批,257人次。邀请14国外国驻京媒体的16名外国记者来津集体采访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成绩,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把握重点,协调指导,成功参与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全年共参与和协助举办了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首届“津洽会”、第十五届全国书市、2005世界滑水锦标赛等大型国际活动和国际会议23项。积极推动由办外事到管外事的转变,较好地发挥了外办的主导作用,确保了国际活动和会议的成功举办。
(四)充分发挥友协民间对外交往优势,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空间。
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渠道,组派我市中小学教育交流代表团6批137 人次赴国外参加交流活动。密切了与国际组织的交往。组织天津市政府代表团出席了在韩国召开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亚太区大会”;协助安排市领导出席“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派员出席在韩国召开的韩中妇女高层论坛;加强我市与亚太旅游振兴组织和世界大都市协会的交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开展对日的民间交往。排除了日本极右势力的影响,推进了20余年传统的中日太极拳交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准确把握政策,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妥善处理日本民间团体在津修建“在日死难华工纪念堂”等敏感项目。
着眼大局“外事为民”
回顾过去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主要的经验和体会是:
(一)着眼大局积极进取,较好地发挥了外办在全市对外交往中的职能作用。新形势下的地方外事工作舞台更广阔,内涵更丰富,任务更繁重。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天津已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津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外办如何发挥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面临着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年来,我办认真做好重要党宾和国宾的接待,积极配合了国家总体外交;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外事件百余件,保证了天津涉外环境的稳定;着力推动天津与新加坡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在意大利成功举办“中国天津周”活动,推动了天津与意大利的进一步合作。
(二)适应对外开放新任务,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由办外事到管外事的转变,在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把握适度,把工作重点放到政策把握、礼宾活动、协调指导、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在接待工作中,不满足于一般的迎来送往,而是主动出击,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加大了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力度。对于较大团组的接待,统筹安排、抓重点放一般,较圆满地完成了接待任务。
(三)加强外事管理和协调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日益活跃,涉外事件呈日益上升趋势,且牵涉面广、类别复杂。为维护我市对外开放的良好秩序,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事的归口管理和统筹协调。
(四)深化“四个转变”,体现“外事为民”的思想。以构建和谐机关为载体,不断加强了办党组的先进性建设和能力建设。办党组着力推进外办工作在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工作重心和服务作风四个方面的转变,取得新的成效。推行了政务公开透明管理。积极开辟渠道,整合资源,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办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外事工作联结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全面推进我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构建和谐天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一)整合资源,再创优势,把我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推入新阶段。坚持以地方经济结构和比较优势为依托,以外事促开放、促经贸和促发展,坚持“渠道共享,双向辐射,多方受益”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大外事”的观念,加强与各部门、各区县的沟通协调,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优化国际交流的格局,拓展国际合作的平台,深化合作的领域和方式,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与合作水平。充分发挥以互利为前提的务实协调型友城资源,积极拓展新的友城合作渠道和新的合作领域,为我市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服务。加大民间交流的力度,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要进一步加强与新加坡的联系,推动新加坡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合作;以在我市举办环渤海三国十城市市长及经济人会议为契机,积极邀请各城市的企业代表团和市民代表团参会,充分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带动作用,推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要以外办内设港澳事务处为契机,加强港澳事务的管理与协调,强化与港澳特区政府的交流沟通,推动天津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二)优化机制,加强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涉外环境。加强出入境的管理。要进一步拓宽出入境“绿色通道”,简化程序,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并以个性化服务为切入点,使国际交流能够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要配合中央,充分发挥“天津市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津活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沟通和指导,完善工作措施,加大管理力度,维护国家安全和我市的稳定大局。加强对区县和涉外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要充实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外事专办员培训制度、涉外职能部门例会制度和区县外办主任联席例会制度等,积极主动地研究对策,探索和创新开展外事管理的方法、路子,加强涉外事件协调处理的力度,使外事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我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外事为民”的服务意识。要建立健全涉外应急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天津市民和企业在海外的利益;改进和规范对在津境外人员的管理,为常驻天津的外国机构、外籍人士和临时来津外国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三)拓展内涵,创新手段,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紧紧围绕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配合天津“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措施的实施,加强与国际公关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做好重要对外宣传工作的策划,拓展对外宣传的方法,创新对外宣传的手段,丰富对外宣传的内容,引导境外媒体正面推介或采访天津市的重点项目和大型国际活动,树立天津国际交流的新形象。要围绕我市中心工作,搭建对境外媒体正面报道的平台。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率先形成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发展环境服务。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积极参与组织好大型国际活动。
(四)继续推进和谐机关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继续积极倡导“四个理念”,实施“四个战略”,推进“四个转变”,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管理,创新工作,把构建和谐机关、创新型机关提高到新水平。要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活,改善机关环境,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营造人与人、人与工作、人与身心、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每个人的发展和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