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分工理论已经不能完美契合当今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编辑出版业是我们熟悉的一个行业,它是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一扇窗口,在如今各类信息平台、各种媒介不断出现的社会背景下,要想赢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经的一条路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人才出发,是提升水平的不二法门。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也非一蹴而就,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人本管理模式难以推进,正视这些问题,并以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是推进编辑出版业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人本管理内涵
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今天,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能力已经成为最重要且最具挑战的活动之一。在中国古代,人们便围绕着人性而提出各种管理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任、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也就是说,善良的本性是人们固有的,只不过是不自觉罢了,对善良的人们不能强制灌输,而要重视启发诱导,注重与他们的沟通交流。20世纪20年代,在梅奥等人的指引下,霍桑实验展开了。霍桑实验引发了大量学者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为人本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泰勒所提倡的科学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聚焦于生产力的提高,将员工视作赚钱的基础,只分配给员工容易、单一的工作,从而通过多次重复而提升生产率。而人本管理模式则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不再单纯地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是努力为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自主工作,高效工作。人本管理的落脚点在于“人”,核心思想也在于“人”。编辑出版业的人本管理,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是编辑出版业的主体,不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他们在地位上虽然不等,但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同样为“人”,是编辑出版业最核心的力量;第二,对人的管理不能以制度约束,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位员工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工作也有自身的理解,领导的过分干涉与参与有时候不仅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三,在编辑出版业各项业务之中,对人的管理是办好编辑出版社的基础工作,也是关键工作,所谓“管理”,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一群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的编辑社出版人员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共同奋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满足编辑出版社人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是必备条件。
二、编辑出版业人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和政府也对人才的培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合同法》、《劳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切实保障人力资源的权利不被侵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使得企业和人力资源在市场上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诚然,越来越多的编辑出版社更加关注人力资源,也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但是我国目前编辑出版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于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引入人本管理模式就成为编辑出版业的核心话题。
1.编辑出版业上下级之间的矛盾。编辑出版业是创造性、知识型劳动行业,在编辑出版业人群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编辑出版业继续沿用传统的以制度为主的管理体系必然会造成劳资双方的矛盾,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需求将过渡到精神方面。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于人才的管理往往将着眼点放在物质激励上,使得编辑出版业人员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工作的热情日渐衰退。
2.人才管理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我国编辑出版社当中大部分都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没有实质性的话语权,他们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招聘员工、发工资等方面。由于仅仅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作是编辑出版社的成本,企业并不愿意在这一工作上花费太多的经费,使得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时缺乏统一的工作流程标准,在岗位设置上也没有过多考虑,时常出现一人兼任多职或者某个岗位没有人任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得不到安全感,自然也不愿意发挥主动性。推进人本管理面临着重大的难题。
三、编辑出版业进行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1.可以有效避免上下级之间的矛盾。编辑出版业说到底是以攫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在利益的获取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领导者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约束编辑出版业下级人员的行为与思想,而下级人员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不能完全归于自身,由此造成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劳资双方的矛盾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种问题,极大地妨碍了编辑出版业效率的提高。人本管理不再将编辑出版业下级人员看做攫取利润的手段,而是通过与其沟通、交流,搭建心灵互动的桥梁,有效避免了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矛盾。
2.良好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核心要义。我国自十四大就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之后我国又提出市场是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有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社会是文化、政治、经济诸多方面的统一体,是人与人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的客观存在。在现行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因此,将人本管理导入编辑出版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编辑出版业进行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编辑出版业进行人本管理有利于盘活编辑出版业人才、充分发挥编辑出版业人才的价值,但是加强编辑出版业人本管理工作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导入人本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借用一句古话“攘外必先安内”,提高编辑出版业竞争力必须通过种种途径充分发挥人才价值。
1.更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用人的质量,因此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应当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在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部门方方面面的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编辑出版业领导与下级人员的关系,而良好的劳动关系正是编辑出版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方面,编辑出版业应当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授予他们一定的职权以承担起责任;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当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具备一定的能力做好这项工作,将营造和谐关系作为工作重点,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劳动关系协调的全过程。
2.着力建设企业文化,培养共同价值观。编辑出版业领导与下级员工签订的理性协议并不一定能够促使员工努力为实现编辑出版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但是如果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编辑出版业的目标联系起来,形成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产生的力量将是无限的。比起生硬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对编辑出版业人员的行为与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其心里认同感。企业文化对于规范编辑出版业人员的行为,激励他们竭尽所能朝着期望的方向努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凝聚员工士气比单纯的分派任务要更为有效。
3.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就是调动编辑出版业人群的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在完善编辑出版业激励机制时,应当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编辑出版业人员有着物质需求,也存在着精神需求,相应的激励方式也应当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2)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相结合,内在性激励主要与编辑出版业人员所担任的工作有关,可以通过让编辑出版业人员体验新工作内容、让员工参与决策计划的制定等来实现,而外在性激励则体现在对编辑出版业人员所追求的各种外在报酬上;(3)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结合,霍桑实验指出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且在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某一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个人的配合,因此加强对群体或者团队的激励就显得愈加重要。(4)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的目的是使编辑出版业人员正确的工作得到赞赏,从而在整个编辑出版业推广,而负向激励的目的则是对编辑出版业人员错误的工作以及不端正的态度进行惩罚,避免这一现象的再发生。
人才的本质就是编辑出版业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信息等,他们是深入工作的一线人员,其自身的思想素质与能力状况对于编辑工作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的21世纪,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这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编辑出版业需要重新审视人才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河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人本管理内涵
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今天,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能力已经成为最重要且最具挑战的活动之一。在中国古代,人们便围绕着人性而提出各种管理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任、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也就是说,善良的本性是人们固有的,只不过是不自觉罢了,对善良的人们不能强制灌输,而要重视启发诱导,注重与他们的沟通交流。20世纪20年代,在梅奥等人的指引下,霍桑实验展开了。霍桑实验引发了大量学者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为人本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泰勒所提倡的科学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聚焦于生产力的提高,将员工视作赚钱的基础,只分配给员工容易、单一的工作,从而通过多次重复而提升生产率。而人本管理模式则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不再单纯地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是努力为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自主工作,高效工作。人本管理的落脚点在于“人”,核心思想也在于“人”。编辑出版业的人本管理,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是编辑出版业的主体,不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他们在地位上虽然不等,但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同样为“人”,是编辑出版业最核心的力量;第二,对人的管理不能以制度约束,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位员工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工作也有自身的理解,领导的过分干涉与参与有时候不仅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三,在编辑出版业各项业务之中,对人的管理是办好编辑出版社的基础工作,也是关键工作,所谓“管理”,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一群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的编辑社出版人员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共同奋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满足编辑出版社人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是必备条件。
二、编辑出版业人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和政府也对人才的培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合同法》、《劳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切实保障人力资源的权利不被侵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使得企业和人力资源在市场上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诚然,越来越多的编辑出版社更加关注人力资源,也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但是我国目前编辑出版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于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引入人本管理模式就成为编辑出版业的核心话题。
1.编辑出版业上下级之间的矛盾。编辑出版业是创造性、知识型劳动行业,在编辑出版业人群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编辑出版业继续沿用传统的以制度为主的管理体系必然会造成劳资双方的矛盾,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需求将过渡到精神方面。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于人才的管理往往将着眼点放在物质激励上,使得编辑出版业人员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工作的热情日渐衰退。
2.人才管理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我国编辑出版社当中大部分都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没有实质性的话语权,他们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招聘员工、发工资等方面。由于仅仅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作是编辑出版社的成本,企业并不愿意在这一工作上花费太多的经费,使得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时缺乏统一的工作流程标准,在岗位设置上也没有过多考虑,时常出现一人兼任多职或者某个岗位没有人任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得不到安全感,自然也不愿意发挥主动性。推进人本管理面临着重大的难题。
三、编辑出版业进行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1.可以有效避免上下级之间的矛盾。编辑出版业说到底是以攫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在利益的获取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领导者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约束编辑出版业下级人员的行为与思想,而下级人员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不能完全归于自身,由此造成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劳资双方的矛盾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种问题,极大地妨碍了编辑出版业效率的提高。人本管理不再将编辑出版业下级人员看做攫取利润的手段,而是通过与其沟通、交流,搭建心灵互动的桥梁,有效避免了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矛盾。
2.良好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核心要义。我国自十四大就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之后我国又提出市场是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有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社会是文化、政治、经济诸多方面的统一体,是人与人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的客观存在。在现行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因此,将人本管理导入编辑出版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编辑出版业进行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编辑出版业进行人本管理有利于盘活编辑出版业人才、充分发挥编辑出版业人才的价值,但是加强编辑出版业人本管理工作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导入人本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借用一句古话“攘外必先安内”,提高编辑出版业竞争力必须通过种种途径充分发挥人才价值。
1.更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用人的质量,因此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应当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在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部门方方面面的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编辑出版业领导与下级人员的关系,而良好的劳动关系正是编辑出版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方面,编辑出版业应当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授予他们一定的职权以承担起责任;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当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具备一定的能力做好这项工作,将营造和谐关系作为工作重点,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劳动关系协调的全过程。
2.着力建设企业文化,培养共同价值观。编辑出版业领导与下级员工签订的理性协议并不一定能够促使员工努力为实现编辑出版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但是如果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编辑出版业的目标联系起来,形成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产生的力量将是无限的。比起生硬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对编辑出版业人员的行为与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其心里认同感。企业文化对于规范编辑出版业人员的行为,激励他们竭尽所能朝着期望的方向努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凝聚员工士气比单纯的分派任务要更为有效。
3.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就是调动编辑出版业人群的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在完善编辑出版业激励机制时,应当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编辑出版业人员有着物质需求,也存在着精神需求,相应的激励方式也应当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2)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相结合,内在性激励主要与编辑出版业人员所担任的工作有关,可以通过让编辑出版业人员体验新工作内容、让员工参与决策计划的制定等来实现,而外在性激励则体现在对编辑出版业人员所追求的各种外在报酬上;(3)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结合,霍桑实验指出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且在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某一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个人的配合,因此加强对群体或者团队的激励就显得愈加重要。(4)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的目的是使编辑出版业人员正确的工作得到赞赏,从而在整个编辑出版业推广,而负向激励的目的则是对编辑出版业人员错误的工作以及不端正的态度进行惩罚,避免这一现象的再发生。
人才的本质就是编辑出版业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信息等,他们是深入工作的一线人员,其自身的思想素质与能力状况对于编辑工作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的21世纪,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这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编辑出版业需要重新审视人才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河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