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写实小说以“回归写实”、“贴近大众”不同于先前的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又以专写琐碎的鸡毛小事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区别。本篇通过分析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刘震云等人的作品来细致地阐述这种创作手法。
关键词:新写实 琐碎 生活原生态 零度感情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纪实文学的创作处于低落状态,这时,一批作家一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创作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作品。这批作家凭借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来观照社会人生,运用琐碎的手笔记录芸芸众生近乎平庸的日常生活,为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批后起之秀的代表有池莉、刘震云等,他们所用的写作手法被评论界称做“新写实”。1989年《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一号专刊“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借助这期专刊,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青年作家开始被世人瞩目。然而,这次联展只显现了冰山一角,在此后纷至沓来的文学评论中,一部部成绩卓越的作品才逐渐被世人所认知、认可。如方方的《风景》、《黑洞》,池莉的《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四条好汉》,刘震云的《官场》、《一地鸡毛》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承担着过渡性角色。它的创作是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创作方法上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以生动而冷静的笔触,展示社会下层中芸芸众生窘困的生存状态。虽然从总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小说创作手法,新写实在题材选择和叙述方法上为其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一 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的苦涩,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
首先,以哀婉的笔触传达平民生活的艰苦。许多新写实小说把视点投向底层人的生活,凸现了他们卑微的生活情况。家庭是小人物生活的主要天地。因此,关于家庭的描绘成为新写实小说最集中关注的场景之一。池莉的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都是围绕家庭做文章的。《烦恼人生》写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底层工人印家厚四处碰壁,不断遭罪的生活。作者以家庭成员的身份来描绘他:工资被克扣;妻子对他的不满;女徒弟对他表示倾慕,而他却受制于对妻子的忠贞不渝;晨起的排队洗漱解手,上班坐车的拥挤,午饭吃到虫的愤懑等等。主人公印家厚苦苦地支撑着,努力维护家庭的完整,使一家老小生活有保障。他每天的经历都十分实际具体,但正是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使他神经时刻绷紧。池莉的另外两部小说内容更是琐碎、细微,充分描绘了普通市民泼辣俚俗的日常生活。
《一腔废话》是刘震云新写实小说的开端。“因为《一腔废话》这样的东西更接近我们生活的原生态。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物理时间里说的都是废话。我们生活中90%的时间里是在胡思乱想,嘴是在胡说八道。”小说的创作来源主要就来自日常生活,人物都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下层劳动人民,修鞋的、开澡堂的、卖杂碎的、当三陪的、搓背的……精神生活也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每天从电视里看到的,模仿秀、辩论赛、快乐总动员……生活当中人民群众的创造是新写实作家们创作的源泉,群众的创造走在了作家们文学、文艺创作的前面。“我觉得我们日常在餐桌上说的话,比我们的文学创作高明多了,这种高明使得艺术的实现达到了一种荒谬的程度。”
方方作品中的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状况更加令人触目惊心。《风景》中一家十一口蜗居在13平方米的空间中。兄妹之间相互倾轧、摧残,夫妻姐妹的亲情荡然无存。方方的另一部长篇《落日》由实际案例引出,反映家庭的不幸、老母畸形的心态。兄弟最原始的生存本能和欲望。悲剧的根源难以言说,促人思索。这些以平民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作品都反映了这样一个苦涩的事实:他们的生存境况窘困,然而他们在自怜自爱之后仍倔强的孜孜不倦的求生。
新写实小说中没有金戈铁马的浩然之气,没有生死离别的惊心动魄,有的只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如恋爱、结婚、生孩子,经济拮据,住房拥挤,气候的冷暖,菜价的上涨,夫妻间的打打闹闹,争争吵吵,婆媳之间的鸡毛蒜皮,勾心斗角等等,似乎大多都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家庭琐事。即使走出家庭,所展示的也还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上班、下班、工作繁忙,同事之间的争风吃醋、明争暗斗,领导之间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林林总总,无外乎家庭中或单位里的凡人小事。从家庭到社会,新写实小说把琐碎的生活片段不加修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从中领悟到人生苦涩的境况,从见惯不惊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震撼。
其次,新写实小说由对个人的描述达到对社会全貌的扫描,从具体的现实生活跟踪到对人生哲学的阐述。作家揭示了凡夫俗子暗无天日的凝固般的生活,他们在生活大潮的冲击下不得不被动机械地完成这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程。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方方在《风景》中借助七哥多次面对命运般的两条铁轨茫然思索隐含了作者对漫漫人生的思索。整部小说笼罩着灰暗的色调:生命如同树叶,所有的生长都是为了死亡。
新写实小说表现了我们所处的相对“平静”的时代:没有战争的厮杀、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斗争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更难以捉摸。它凝聚了作家对浩瀚苍生的怜惜之情。他们清醒、严格、深刻地记写现实,以真实的近乎报告的文学传达了平民的心声。
二 琐碎的鸡毛小事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创作素材
新写实主义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世俗文学,可以说是对远离大众生活的先锋派小说的反拨。刘震云的《单位》写的是大学生小林进入单位后,在这个生活圈子里的日常生活,写小林由刚开始“跟个孩子似的对什么都不在乎”到给局长老张帮忙搬家。《一地鸡毛》则进一步写了小林夫妇家庭内部一连串的琐事。作品的着眼点都放在了为一斤馊豆腐吵架、孩子入托、与保姆不和吵架、搭班车等日常生活小事上。文学从关心革命、批判政治、呼唤革命转而面向对平民百姓日常生存状态的探索。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也很突出:
首先,它消解了人物的典型性,还原生活、展示生活原生态。新写实采用的现实主义的笔调,却疏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论,消解了故事中的典型性格。《单位》、《一地鸡毛》中的主要人物像小林夫妇、老何、女小彭、老孙等,都是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随便抓出来的。既没有加工改造,也没有赋予他们典型性格。如,小林夫妇为一斤馊豆腐而争吵不休;单位中的女老乔、女小彭为一筐烂梨而挑三拣四;以及小林帮熟人卖烧鸭赚外快。这些庸俗的生活小事(即原生态生活)就构成了作品的主要情节。
其次,它采用流水账的写作方式,却不失激情——争吵。平凡的生活中毫无大事,只有接踵而至、使人应接不暇的鸡毛小事。生活只是由一系列毫无刺激感的事件碎片组成,琐碎成为这种生活的主要特点。“起床上班、与保姆争吵、给孩子看病、孩子入托……”这种被传统现实主义否定的生活现实一旦引入作品便毫无跌宕起伏可言。新写实主义者认为生活的原状并不是大起大落、激情不断的,而是近于一条没有多大曲折的直线。这些作品讲究的就是不讲究,流水账成了它的主要写作方式。但在如此平淡的叙述中有件事却是似乎有点激情的,那便是争吵。“女小彭与女老乔的争吵;小林与妻子的争吵;妻子与保姆的争吵”,争吵是无目的的和无必要的,争吵也是对生活的发泄。对生活这潭死水的搅和,使它有几分生气。新写实主义的争吵不像传统现实主义中的争论是为了大是大非、为了真理。它的争吵纯粹是为了相互伤害、相互宣泄以释放对平庸的不满。《一地鸡毛》中小林夫妇的争吵、《单位》中办公室内的争吵大多为此。
最后,新写实小说生活化的语言更加贴近大众。无论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的作品的语言大都要求书面化、陌生化、规范化,而新写实的语言则平民化、生活化、通俗化。单位中的事件就像是单位中的同事在讲述;《一地鸡毛》就像隔壁邻居在谈家务事;而《官场》则像是一名县委书记在讲他的官场见闻。新写实小说中无激情澎湃的感情抒发,也无诗一样的环境描写。更无长篇大论的人生哲理,有的只是对生活琐事的娓娓道来。
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中,作品要求作家的“零度切入”,但实际上作品中难免有主观意识的存在。如刘震云的小说《塔铺》《新兵连》都以不动声色的叙述显示出官本位对于农民子弟的影响。在他的小说《单位》《一地鸡毛》中,作者用平淡的语调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叙述开来。既不着意歌颂什么,也不讽刺某人物的某种行为,表现出一种客观冷峻的风格。看似作者是退出作品的,但“零度”情感的写作实际上仍有主观意识的存在。在作者冷眼旁观这一切的同时也渗入了个人的哲学思想。即“环境决定论”使个体生命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在《一地鸡毛》中便渗入了刘震云“鸡毛最重”的哲学思想。小林夫妇“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甚至连‘单位的局长处长’都不放在眼里,然而几年后不也很快‘淹没在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每日面对买豆腐看孩子等生活琐事,而且经过一番挣扎之后,“小林对老婆说‘其实世界上的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被平庸的生活完全同化了。传统现实主义将人物放在大风大浪、巨大灾难面前、枪林弹雨之中,人物变得崇高了。而新写实主义将人物放在日常生活的琐碎鸡毛中,人物却堕落了,变得庸俗了。现实主义者目光浅显,将轻重倒置了。事实上是“鸡毛最重”,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三 新写实主义者“不追求深度,本身就是一种深度”
首先,新写实主义作为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一波,接受了反传统的观念。它不但不回避从前文艺作品中所忌讳的丑,反而放弃美、专攻丑。因此,在新写实主义的作品中环境是肮脏的、充满腐烂气息的。像《单位》中的厕所、老乔身上的狐臭。这些意象中的肮脏显然有别于《受戒》中金黄色的芦苇丛;《边城》中碧绿的江水。同时生存方式上的丑也得到了相应的表现,人物的心态举止不再有以前我们所希冀的美感。《一地鸡毛》中偷水的行为没有人会觉得美。
其次,新写实主义者也为他们对丑的独特偏爱找到了理由:他们要写的是平常人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平庸而碌碌无为的。方方的《黑洞》写了拆迁户陆建桥尴尬地寄居在姐姐的家里,做着早日搬进新房的美梦;刘震云的《塔铺》写落榜考生们参加复习班,拼足全力准备再考一次;而池莉的《你是一条河》写守寡的小女子努力求生存,含辛茹苦挣扎着带大七个孩子。
最后,新写实主义实表面看来是反对深度的、不写深度的,而且反复攻击“深度论”。然而他们的写作中的冷漠与激情、选材与构思却正是源于深埋在思维深处的“深度意识”。他们被批评家读者所在意、所研究正是由于他们对生活的深度见解。“不追求深度,本身就是一种深度”。刘震云的官场系列、生活系列小说不仅是通俗的,而且是能经得起哲学上的品味。
综上所述,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在为中国当代文学赢得大量读者的同时,也大大拓宽了现实主义的表现领域、表现手法。作为现实主义在新时期发展形成的多元形式中的一元,新写实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学样式。相信这种在中国取得很大成功的文学样式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走向世界,像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一样为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刘锡庆:《中国文学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 刘震云:《刘震云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贺永芳,女,1972—,河南焦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焦作大学。
关键词:新写实 琐碎 生活原生态 零度感情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纪实文学的创作处于低落状态,这时,一批作家一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创作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作品。这批作家凭借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来观照社会人生,运用琐碎的手笔记录芸芸众生近乎平庸的日常生活,为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批后起之秀的代表有池莉、刘震云等,他们所用的写作手法被评论界称做“新写实”。1989年《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一号专刊“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借助这期专刊,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青年作家开始被世人瞩目。然而,这次联展只显现了冰山一角,在此后纷至沓来的文学评论中,一部部成绩卓越的作品才逐渐被世人所认知、认可。如方方的《风景》、《黑洞》,池莉的《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四条好汉》,刘震云的《官场》、《一地鸡毛》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承担着过渡性角色。它的创作是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创作方法上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以生动而冷静的笔触,展示社会下层中芸芸众生窘困的生存状态。虽然从总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小说创作手法,新写实在题材选择和叙述方法上为其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一 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的苦涩,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
首先,以哀婉的笔触传达平民生活的艰苦。许多新写实小说把视点投向底层人的生活,凸现了他们卑微的生活情况。家庭是小人物生活的主要天地。因此,关于家庭的描绘成为新写实小说最集中关注的场景之一。池莉的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都是围绕家庭做文章的。《烦恼人生》写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底层工人印家厚四处碰壁,不断遭罪的生活。作者以家庭成员的身份来描绘他:工资被克扣;妻子对他的不满;女徒弟对他表示倾慕,而他却受制于对妻子的忠贞不渝;晨起的排队洗漱解手,上班坐车的拥挤,午饭吃到虫的愤懑等等。主人公印家厚苦苦地支撑着,努力维护家庭的完整,使一家老小生活有保障。他每天的经历都十分实际具体,但正是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使他神经时刻绷紧。池莉的另外两部小说内容更是琐碎、细微,充分描绘了普通市民泼辣俚俗的日常生活。
《一腔废话》是刘震云新写实小说的开端。“因为《一腔废话》这样的东西更接近我们生活的原生态。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物理时间里说的都是废话。我们生活中90%的时间里是在胡思乱想,嘴是在胡说八道。”小说的创作来源主要就来自日常生活,人物都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下层劳动人民,修鞋的、开澡堂的、卖杂碎的、当三陪的、搓背的……精神生活也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每天从电视里看到的,模仿秀、辩论赛、快乐总动员……生活当中人民群众的创造是新写实作家们创作的源泉,群众的创造走在了作家们文学、文艺创作的前面。“我觉得我们日常在餐桌上说的话,比我们的文学创作高明多了,这种高明使得艺术的实现达到了一种荒谬的程度。”
方方作品中的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状况更加令人触目惊心。《风景》中一家十一口蜗居在13平方米的空间中。兄妹之间相互倾轧、摧残,夫妻姐妹的亲情荡然无存。方方的另一部长篇《落日》由实际案例引出,反映家庭的不幸、老母畸形的心态。兄弟最原始的生存本能和欲望。悲剧的根源难以言说,促人思索。这些以平民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作品都反映了这样一个苦涩的事实:他们的生存境况窘困,然而他们在自怜自爱之后仍倔强的孜孜不倦的求生。
新写实小说中没有金戈铁马的浩然之气,没有生死离别的惊心动魄,有的只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如恋爱、结婚、生孩子,经济拮据,住房拥挤,气候的冷暖,菜价的上涨,夫妻间的打打闹闹,争争吵吵,婆媳之间的鸡毛蒜皮,勾心斗角等等,似乎大多都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家庭琐事。即使走出家庭,所展示的也还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上班、下班、工作繁忙,同事之间的争风吃醋、明争暗斗,领导之间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林林总总,无外乎家庭中或单位里的凡人小事。从家庭到社会,新写实小说把琐碎的生活片段不加修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从中领悟到人生苦涩的境况,从见惯不惊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震撼。
其次,新写实小说由对个人的描述达到对社会全貌的扫描,从具体的现实生活跟踪到对人生哲学的阐述。作家揭示了凡夫俗子暗无天日的凝固般的生活,他们在生活大潮的冲击下不得不被动机械地完成这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程。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方方在《风景》中借助七哥多次面对命运般的两条铁轨茫然思索隐含了作者对漫漫人生的思索。整部小说笼罩着灰暗的色调:生命如同树叶,所有的生长都是为了死亡。
新写实小说表现了我们所处的相对“平静”的时代:没有战争的厮杀、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斗争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更难以捉摸。它凝聚了作家对浩瀚苍生的怜惜之情。他们清醒、严格、深刻地记写现实,以真实的近乎报告的文学传达了平民的心声。
二 琐碎的鸡毛小事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创作素材
新写实主义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世俗文学,可以说是对远离大众生活的先锋派小说的反拨。刘震云的《单位》写的是大学生小林进入单位后,在这个生活圈子里的日常生活,写小林由刚开始“跟个孩子似的对什么都不在乎”到给局长老张帮忙搬家。《一地鸡毛》则进一步写了小林夫妇家庭内部一连串的琐事。作品的着眼点都放在了为一斤馊豆腐吵架、孩子入托、与保姆不和吵架、搭班车等日常生活小事上。文学从关心革命、批判政治、呼唤革命转而面向对平民百姓日常生存状态的探索。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也很突出:
首先,它消解了人物的典型性,还原生活、展示生活原生态。新写实采用的现实主义的笔调,却疏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论,消解了故事中的典型性格。《单位》、《一地鸡毛》中的主要人物像小林夫妇、老何、女小彭、老孙等,都是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随便抓出来的。既没有加工改造,也没有赋予他们典型性格。如,小林夫妇为一斤馊豆腐而争吵不休;单位中的女老乔、女小彭为一筐烂梨而挑三拣四;以及小林帮熟人卖烧鸭赚外快。这些庸俗的生活小事(即原生态生活)就构成了作品的主要情节。
其次,它采用流水账的写作方式,却不失激情——争吵。平凡的生活中毫无大事,只有接踵而至、使人应接不暇的鸡毛小事。生活只是由一系列毫无刺激感的事件碎片组成,琐碎成为这种生活的主要特点。“起床上班、与保姆争吵、给孩子看病、孩子入托……”这种被传统现实主义否定的生活现实一旦引入作品便毫无跌宕起伏可言。新写实主义者认为生活的原状并不是大起大落、激情不断的,而是近于一条没有多大曲折的直线。这些作品讲究的就是不讲究,流水账成了它的主要写作方式。但在如此平淡的叙述中有件事却是似乎有点激情的,那便是争吵。“女小彭与女老乔的争吵;小林与妻子的争吵;妻子与保姆的争吵”,争吵是无目的的和无必要的,争吵也是对生活的发泄。对生活这潭死水的搅和,使它有几分生气。新写实主义的争吵不像传统现实主义中的争论是为了大是大非、为了真理。它的争吵纯粹是为了相互伤害、相互宣泄以释放对平庸的不满。《一地鸡毛》中小林夫妇的争吵、《单位》中办公室内的争吵大多为此。
最后,新写实小说生活化的语言更加贴近大众。无论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的作品的语言大都要求书面化、陌生化、规范化,而新写实的语言则平民化、生活化、通俗化。单位中的事件就像是单位中的同事在讲述;《一地鸡毛》就像隔壁邻居在谈家务事;而《官场》则像是一名县委书记在讲他的官场见闻。新写实小说中无激情澎湃的感情抒发,也无诗一样的环境描写。更无长篇大论的人生哲理,有的只是对生活琐事的娓娓道来。
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中,作品要求作家的“零度切入”,但实际上作品中难免有主观意识的存在。如刘震云的小说《塔铺》《新兵连》都以不动声色的叙述显示出官本位对于农民子弟的影响。在他的小说《单位》《一地鸡毛》中,作者用平淡的语调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叙述开来。既不着意歌颂什么,也不讽刺某人物的某种行为,表现出一种客观冷峻的风格。看似作者是退出作品的,但“零度”情感的写作实际上仍有主观意识的存在。在作者冷眼旁观这一切的同时也渗入了个人的哲学思想。即“环境决定论”使个体生命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在《一地鸡毛》中便渗入了刘震云“鸡毛最重”的哲学思想。小林夫妇“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甚至连‘单位的局长处长’都不放在眼里,然而几年后不也很快‘淹没在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每日面对买豆腐看孩子等生活琐事,而且经过一番挣扎之后,“小林对老婆说‘其实世界上的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被平庸的生活完全同化了。传统现实主义将人物放在大风大浪、巨大灾难面前、枪林弹雨之中,人物变得崇高了。而新写实主义将人物放在日常生活的琐碎鸡毛中,人物却堕落了,变得庸俗了。现实主义者目光浅显,将轻重倒置了。事实上是“鸡毛最重”,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三 新写实主义者“不追求深度,本身就是一种深度”
首先,新写实主义作为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一波,接受了反传统的观念。它不但不回避从前文艺作品中所忌讳的丑,反而放弃美、专攻丑。因此,在新写实主义的作品中环境是肮脏的、充满腐烂气息的。像《单位》中的厕所、老乔身上的狐臭。这些意象中的肮脏显然有别于《受戒》中金黄色的芦苇丛;《边城》中碧绿的江水。同时生存方式上的丑也得到了相应的表现,人物的心态举止不再有以前我们所希冀的美感。《一地鸡毛》中偷水的行为没有人会觉得美。
其次,新写实主义者也为他们对丑的独特偏爱找到了理由:他们要写的是平常人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平庸而碌碌无为的。方方的《黑洞》写了拆迁户陆建桥尴尬地寄居在姐姐的家里,做着早日搬进新房的美梦;刘震云的《塔铺》写落榜考生们参加复习班,拼足全力准备再考一次;而池莉的《你是一条河》写守寡的小女子努力求生存,含辛茹苦挣扎着带大七个孩子。
最后,新写实主义实表面看来是反对深度的、不写深度的,而且反复攻击“深度论”。然而他们的写作中的冷漠与激情、选材与构思却正是源于深埋在思维深处的“深度意识”。他们被批评家读者所在意、所研究正是由于他们对生活的深度见解。“不追求深度,本身就是一种深度”。刘震云的官场系列、生活系列小说不仅是通俗的,而且是能经得起哲学上的品味。
综上所述,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在为中国当代文学赢得大量读者的同时,也大大拓宽了现实主义的表现领域、表现手法。作为现实主义在新时期发展形成的多元形式中的一元,新写实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学样式。相信这种在中国取得很大成功的文学样式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走向世界,像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一样为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刘锡庆:《中国文学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 刘震云:《刘震云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贺永芳,女,1972—,河南焦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焦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