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 言
桌上放着三本书:黑格尔著,朱光潜翻译的《美学》;丹纳著,傅雷翻译的《艺术哲学》;阿恩海姆著,腾守尧翻译的《艺术与视知觉》。
在网上浏览了一些艺术评论的文章,我恍然大悟。黑格尔和丹纳,一个死于1831年,另一个死于1893年,他们的美学理论等同他们所处的艺术时代,只能统统归属于古典主义。而中国的艺术理论家,几乎都是他们的弟子。从民众一致认同的写实美学观中可以判断,中国的艺术评论界严重地与当代艺术家脱节,是大众美感趣味没有提高的直接原因。而艺术家自己则轻视理论,认为艺术评论与自己无关,只是有时拿来故弄玄虚地做吹捧之用。
在微博里有一条消息,一个美国的评论家要与三个中国艺术家对话,他说:“这些文章当中我想提出的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感觉和社会感来理解艺术为什么对延续文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句空话,等于拍拍某画家的肩说:“应该继续画!”而无论哪个民族的画家,都已经连续画了几千年,不需要这句废话。人类在蒙昧阶段有了黑格尔,但现在人类已经成熟。
阿恩海姆在1951年写成了《艺术与视知觉》,剖析了现代艺术来自于传统写实艺术的科学过渡。说到印象主义时,绘画本身对客观现实的突破,三维空间被压缩为平面,形体透视的假定性,艺术家渐渐从严格的客观外在的视觉束缚中逃脱,从形到色,导致了颜色的革命。一个人在绿丛中,脸上要抹几笔绿色。而绿丛的阴影里,又加了几笔橙色,这是光学研究中环境色的影响。
虽然阿恩海姆说到这里已够让人佩服的了,但他毕竟不是一个艺术家。我非常理解在巴比松画派之后,艺术家们对野外明亮的阳光和绚丽的景色束手无策,对调色板上脏兮兮的颜色不满和痛苦。他们发现了另一种真实,只有用更接近原色的鲜亮组合、各种颜色并置,才能表达这种阳光下的真实。他们成功了,并不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晚辈阿恩海姆,反而是他们所追求的过程比阿恩海姆的理论分析更加深刻。如果阿恩海姆真想探个究竟,也必须要在太阳底下画上几年。
印象主义不仅是由古典转入现代的视觉革命,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个标新立异、反传统的美学观。艺术家们寻找和挖掘新的视觉爆发点,引领观众的审美更新。几十年来的大众美学教育,改变了西方几代人的视觉趣味,求新成了大众的观念,并涉及到各个时尚行业。
我女儿读11年级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高二,美术课以理论为主。谈谈某幅画的历史背景、画家的经历、时代对画家的影响、当时观众的感受、学生自己的感受、画家用了什么手法、哪些因素是吸取前人的、有哪些技巧风格是独创、表现了时代的哪些方面、画中美学元素如何构成、创新部分对美术史的影响等等,完全达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理论专科的程度。记得有一次在实践时老师这样安排,把一大堆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黑白照片发给同学,要他们再把照片中的人像剪碎,学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重新组合,回家后还要按重组的照片创作一幅新的立体主义画面。我当然要兴致勃勃地插手,可是画完后女儿提意见了,“太清楚了”,“应该是模模糊糊的”,一个中学生,艺术的初学者教会了有近半个世纪画龄的我怎样观察。
美的新发现是可以引导和教育的,欣赏自然写实美如同孩童识物,又像整整一部世界美术史的前期,是视觉美的初级阶段。20年前我在澳洲卖的都是写实绘画,而现在几乎全是抽象。不管男女老幼,哪个民族,都是打心底里地喜欢,而且眼光独到。这就是有赖于艺术教育的普及,理论落实到每一个作品的学习。中国的黑格尔弟子,艺术理论停留在古典美学形而上的空谈,难免中国艺术家认为那是另一个行业,与自己无关。这也难怪,因为西方也有这类理论家,泛谈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心理,不分析某件艺术作品,不总结艺术质量的标准,不告诉艺术家如何能创作世界艺术史的塔尖之作。当然,我很同情这个行业,老一代有古典美学的底子,新一代面临就业的难题,后继无人。点击新浪微博,有许多中国艺术家的散兵游勇,三言两语地孜孜追求着新兴艺术观,可喜可贺。点击新浪博客,会出现大量中国字画网页的长篇,偶尔有当今最热门现代画家的博客,却是三缄其口,怕言多必失。中国最成功的现代艺术家,只能凭感受出发,用真诚作画,脚底并无理论的支撑,他们的成功,是在社会变革洪流中机缘巧合地打中了他们下意识的感受,创作了他们也没有清晰理解的时代画卷。
李安拍了个《卧虎藏龙》,得了奥斯卡奖。张艺谋以为评委正在刮中国武打风,拍了《英雄》和《十面埋伏》,在奥斯卡惨遭滑铁卢。李安又拍了个《断背山》,又得奥斯卡奖,这次张艺谋傻眼了,难道奥斯卡的评委都转向同性恋了?拜托哪位中国称职评论家,别只顾自己去谈空洞的理论,好好在电影的视觉艺术和文学性上教教张艺谋,把两位导演的作品细细剖析一遍,别把没搞清楚的问题都怪到东西方文化差异上去。
中国是一个经验艺术占主导的国家,特别是入美术学院的投考方式,写实能力仍然是衡量学生水平的标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名作,并不全是专业艺术家所为。有些作家、医生等等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他们在从事专业之前已有了系统的现代艺术学习,后来才兼职搞创作的。
美术,绘画是过去的提法。现代主义以后,艺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西方教育界普遍将名称定为“视觉艺术”,它囊括了所有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材料,是延续将艺术家同时视为科学家的角色。艺术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通过对观众的引导和启发,获得观众的心理共鸣和赞赏,因此艺术家是视神经和视心理的科学家,挖掘出人类潜在的视觉美感,是视觉美的发明家。
艺术质量的标准除了表现时代(参考上期文:“表现时代的艺术”),还有个人风格和创新技术。本来二者是同一个问题,因为西方艺术史的两个时代泾渭分明,印象主义之前是经验艺术,技术一脉相承,只有个人风格,不存在创新技术一说。印象主义之后是观念艺术,创新技术成了关键所在,创新成功,个人风格必在其中。
个人风格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绘画,在技巧上一脉相承,主要是严格准确地表现客观物体的外貌特征。说他们是科学家一点不过,荷兰画家伦勃朗画他妻子的裸体,现代的科学研究可以从画中看到乳腺癌,严格精准的工作态度是超乎现代人想象的。我在出国之前,曾亲眼目睹陈逸飞画人像,手里握着该人像的照片,看似写实,其实还是从画家的概念出发,凭照片提供有限的客观资料来画人像。现在的条件不可能让画家用几年时间画一幅画,更不可能让人物的对象乖乖做几年的模特儿,让艺术家细心观察,就好像蒙娜丽莎,更不用说请个乐队来逗她开心了。 既然大家技术目标一致,画什么成了体现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关键,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故事和贵族王室人物,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大师辈出,都是以题材内容更新作为区分的。就是同类的画家,由于生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所选的题材也会不同。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是法国共产党员,气势豪迈而张扬,他画他所见,题材来自他周围的现实社会。米勒也是现实主义的画家,从他的创作中一望而知,他一定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而且性格朴实憨厚。只要艺术家诚实面对自己的经历,从中挖掘的题材一定能显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风格,我相信文学创作更应该如此。
同样是写实,也有个人的性格迥异、经历不同、写实的能力大小,画出有别于他人的风格。条条道路通罗马,写实的目标一致,但技术工艺程序各有不同,在达到写实顶峰的状态时,艺术家之间应该显露的区别更少,因为虽然道不同,但目的地罗马只有一个。特别是印象主义之前,绘画的表面平滑而单薄,表现技巧虽有差别,但最终效果都很近似。
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术教育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列宾和苏里科夫仍然令上一代人念念不忘。苏联在学习了西欧写实主义技巧之后,又吸取了印象主义的色彩,在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理念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绘画,在写实技巧上体现了俄罗斯的笨拙和厚实。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中国开班授徒,成为当时的中国美术界集体记忆。在受徐悲鸿和前苏联的写实技巧的影响下,中国画家沉迷于外部造型的准确,色彩的客观再现,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写实能力,成为所有画家一致的追求目标。由于中国的政治性文艺政策的限制,题材由不得画家自己来决定,所以直到“文革”结束,中国画家的个人风格都是微不足道的。
改革开放以后,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中国画家在画什么的问题上有了自主权,加上技术的改变,个人风格才有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世界美术史早在一百年前就翻过了重要的一页,那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中国的画家再去热衷于这些传统画法,只能作为基础学习。要想与过去告别,进入现代,只有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技术创新,跻身观念艺术的行列,其作品才有条件成为世界美术史崭新的一页。
创新技术
创新技术是对观念艺术而言的,它分两个层次:一是构思,想要创作什么内容,这与经验艺术一样;二是如何去体现这个构思,这与经验艺术不同。技术创新,可以将前人的技巧放大,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可以将几种前人的技术混合,或者发明新的技术,目的就是创造新的视觉效果。
观念艺术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大地环境艺术、行为艺术等等。在绘画领域,技术创新也有两个方面,一是经验艺术的传统用笔的画法,但却创造不同于前人的视觉效果;二是不用传统笔法,而是不拘一格,不择手段,如剪贴、喷漆、挥洒、浇灌、套印、反擦、刮刀、厚堆等等,只要手段不同,出现的视觉效果一定不同。 中国当代的艺术家多为前者,因为他们是从经验艺术的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20世纪后期的英国人体画派是属于前者,代表人物有卢申·福雷德和简妮·赛尔维。在印象主义之后,传统写实绘画改变了面目,雷诺阿、莫奈的人物色彩和笔法被广泛使用和发展。结合古典严谨的造型和结实的重量感,这种画法几乎替代了古典技法,成为新的写实传统,被前苏联和中国视为写实技术正宗。在表现空间和构图上,福雷德和赛尔维运用了现代的抽象布局。福雷德的女画家被裁去一半,男裸体模特成画面中心,色调如古典般稳重。这样不匀称安排,是利用深浅色块和几个长方形的重叠排列来平衡的。沙发、墙和地的方块大小错置,男裸四肢对深色沙发的切割,起到了如马蒂斯装饰画色块排列的对立对比、呼应平衡的效果。同样,赛尔维利用了外框的切割,将画面胖女裸体的大小不同体积和空间做了自然而又巧妙的安排,块形在对比中求和谐。这两幅画的美学观在古典尽求人物完整完美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中国的幽默写实主义,成功创造了传统用笔画法的新视觉,也属于第一种。
中国在跨入现代社会之前,有大批的连环画的画家和读者,题材来自古今中外,品种多样,幽默卡通的风格被广泛使用,现代流行的幽默写实主义根源于此。要从小幅连环式漫画过渡到大幅独立创作,技术上的创新是必须的。
岳敏君的《天鹅归来》用了招牌式中国的漫画笑脸,迎接空中飞来的天鹅。在表现平光空间上是成功的,画面减少中间层次,使色块对比加强日光照射,吸取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构图,用相同的人物重叠,造成不同空间。右面的长串人物的布局,与左边空中天鹅分布形成中国式的直排列和横排列的对比,显示出紧凑和松弛。蓝色天空被白色割裂的大小留空,都在蓝白重复反差中得到平衡。幽默写实主义不但表现了当今的时代,而且在视觉效果上前所未有,他们用传统画笔描绘,造型夸张幽默,是中国特色的视觉创新技术,为世界美术史栽种一株别致的奇花异草,值得可喜可贺。
曾梵志的创作有两种视觉,一种有如版画,造型清晰死板,犹如套色木刻,风格近似德国表现主义;另一种造型模糊,似乎是从表现主义后期转入抽象表现主义,许多作品随意如习作。把他列入幽默写实主义是因为有些画的人物造型幼稚,神情呆滞木讷,或者紧张暴力、异化人性,他借用中国早期连环画的僵硬人物造型,结合表现主义涂鸦式绘画而发挥创造了中西结合的新视觉,但也基本用笔画成。
方力钧的画以人物形象取胜,看似打哈欠,但痴愚而痛苦的表情,突出了中国乡村草民形象特征,是中国漫画式幽默,表情狂热躁动又寓以无奈的平静,构图色彩的布局脱离了连环漫画的小气,手法与岳敏君的天鹅近似。宋克西的《夸大的玩偶》用传统写实手法,有东北男子朴实沉着、乡土而略见厚重之大气。背景是中国年画式平面空间,玩偶横身悬空,与马荒谬结合,也在超现实和象征主义之间。因为画面中的玩偶形象具有中国北方的本土化,有风俗画之感,画家虽是用笔画,但也创造了中西结合的新视觉。
我创作了一组人体作品,从素描速写的感觉中发展,着重加强速写的任意性,表现女人体在动感中透着含蓄的生命力。画面混浊而自然,加强深不可测的空间感。我用了多种技术,是现代绘画技术创新的第二种,有喷洒、浇灌、描绘和流动,重复多次。这种新技术的研发,有许多是在意外和偶然中获得经验,再进一步完善工艺流程的。它们的创作,与国画写意大泼墨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巧夺天工无可重复的飞来神韵,但并非如中国画的成式技术大家共用,我的是只此一家,因此是开拓性的新视觉。 在世界美术史中,女人体是永恒的题材,从古典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都是被欣赏的卖点。直到现代艺术中女权主义的诞生,表现女性的生命体替代被观赏的女人的性体,女人体艺术品才跨入后现代而具有更高的境界和定位。英国人体画派是个例子,读者把胖女人和我的人体速写,与中国艺术家热衷追求的裸体美女画作个比较,再看网上的裸女照片,就可以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女权主义,什么是供男人观赏的玩物。
光效应艺术在上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和欧洲,是典型的新视觉的发明,也是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的艺术实践。勃瑞奇芮利的作品,用规则波浪曲线创作了有动感的视觉,这是技术的发明同时又开创了时代,在世界艺术史中留名当之无愧。
赵无极是巴黎画派的成员,他的抽象画用多种手段,浇灌、渲染、挥洒,用粗糙干笔和刀或特制用具反刮、干蹭等等,虽然他认为没有追求中国因素,但耳闻目染,在抽象表现主义中的中国画山石泼墨写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艺术史中体现东西方的融合,他是世界第一人,毕竟身体里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液。
用非传统画笔技巧的例子很多,波普艺术的材料黏贴、战后欧洲绘画、后绘画性抽象和抽象表现主义等等,许多都在地上完成,因为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例举。
中国的经验艺术绘画我不做介绍,传统风景人体国画西画,甚至去世大师和在世热炒的名人,既没有表现时代,又无技巧创新,最多是没完没了对西方新古典主义和传统国画大师的模仿,而又永远达不到他们的境界,只可作为基础练习和市场的商业的需要。
行为艺术已演变成民众表达政见的一种方式,它具有最突出的观念先行的特点,对开拓创新思路有启发性的帮助。因为脱离了凝固视觉的范畴,与表演艺术靠近,只能以录影记载,艺术史会留下最初开创者的作品,我不做详述。
大地环境艺术作为一种创新形式已被艺术史记载,我不主张中国艺术家再造,因为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再者,抽象艺术达不到普及,是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大型环境艺术制作的。看看李安《少年派》新片,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如果不能打动大多数中国观众,说明人们对抽象艺术的认同还相距甚远。
装置艺术近几年在中国流行起来,我在上海有机会看了几次,构思意图没有问题,表现不够理想。装置艺术事实上是巨型雕塑,作品的环境、灯光、色彩和主体都很重要,要有画巨幅绘画的眼光,又要有精致的工艺来表现。就像一个室内或园林的设计师,但要用更高的艺术境界来掌握节奏、平衡、对比和冲突等等的元素。在表现主体的氛围上要抓住主调,是冲击力的还是梦幻式的,是乡村土气的还是古朴怀旧的。观念艺术的表现不是简单的为构思“打工”,每一个新的构思都要用一种新的手段来表现,是对艺术家是否有大制作眼光的考验,这就是为什么第二个层次的观念先行,比第一层次的构思更难的原因。
在网上看见一个装置艺术作品,用大量的白瓷碗堆叠在一起,意在表现工业社会看似兴隆庞大,实际上脆弱易碎。构思不错,但是令人直接联想是某家大饭店生意太好了,瓷碗一大堆来不及洗;要么是一个卖瓷碗的货仓,进货太多滞销。用材料表现一个主题,要避开材料属性的常规用途,制造错位联想,用科技手段造型,令人出奇不意。当然,装置艺术是赔钱的买卖,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是硬件,等于是准备画一幅大画所必须要有的大画布,如果条件不够,作品难以成功。
在网上有另一组作品,是艺术家在半裸女性的雕塑上画中国的传统工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亭台楼阁,花鸟鱼虫,意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对女性的缠绕,又令人联想今天流行的人体彩绘,以艺术为名,用女人身体做商业卖点为实。构思很好,但是作者一再做出类似的作品,又不成系列,没有复制别人,却有复制自己之嫌,好像成了景泰兰商品。如果是写意的激情挥洒,其作品不至重复,而用理性的工笔画法加上相似的雕塑就要小心,会变成工艺美术的商业制作。
艺术家有个死穴,传统写实功底深的,往往画不好抽象艺术,因为写实能力须长年的努力,好不容易练成,就被经验艺术套牢,有的是不舍放弃,有的是排斥,成为强势经验主义。反之,抽象艺术搞得好的,无耐心定下神来,花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磨练写实能力,在观念上有时羡慕,有时排斥。要想两者兼得,需要有广阔的胸怀,既有耐力苦练,又能不断否定自己,大胆做新的技术尝试。
抽象艺术是经验艺术的高度概括,它跨越了所有细节,直接抓住视觉的平衡、节奏等等元素,对观念艺术作品的完美制成非常重要。写实绘画的能力不是非有不可,但它能拓宽表现的手段和题材,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艺术境界,就像中小学要打好文化基础,读大学时才能进入成熟期的飞跃。
中国的现代艺术已经崛起,很多艺术家正在不惜努力,我孤陋寡闻,只能引用几个所见的例子谈谈自己的想法。我相信中国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同时表现时代和技术创新上都出类拔萃,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塔尖之作,它们需要时间浮出水面,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
桌上放着三本书:黑格尔著,朱光潜翻译的《美学》;丹纳著,傅雷翻译的《艺术哲学》;阿恩海姆著,腾守尧翻译的《艺术与视知觉》。
在网上浏览了一些艺术评论的文章,我恍然大悟。黑格尔和丹纳,一个死于1831年,另一个死于1893年,他们的美学理论等同他们所处的艺术时代,只能统统归属于古典主义。而中国的艺术理论家,几乎都是他们的弟子。从民众一致认同的写实美学观中可以判断,中国的艺术评论界严重地与当代艺术家脱节,是大众美感趣味没有提高的直接原因。而艺术家自己则轻视理论,认为艺术评论与自己无关,只是有时拿来故弄玄虚地做吹捧之用。
在微博里有一条消息,一个美国的评论家要与三个中国艺术家对话,他说:“这些文章当中我想提出的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感觉和社会感来理解艺术为什么对延续文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句空话,等于拍拍某画家的肩说:“应该继续画!”而无论哪个民族的画家,都已经连续画了几千年,不需要这句废话。人类在蒙昧阶段有了黑格尔,但现在人类已经成熟。
阿恩海姆在1951年写成了《艺术与视知觉》,剖析了现代艺术来自于传统写实艺术的科学过渡。说到印象主义时,绘画本身对客观现实的突破,三维空间被压缩为平面,形体透视的假定性,艺术家渐渐从严格的客观外在的视觉束缚中逃脱,从形到色,导致了颜色的革命。一个人在绿丛中,脸上要抹几笔绿色。而绿丛的阴影里,又加了几笔橙色,这是光学研究中环境色的影响。
虽然阿恩海姆说到这里已够让人佩服的了,但他毕竟不是一个艺术家。我非常理解在巴比松画派之后,艺术家们对野外明亮的阳光和绚丽的景色束手无策,对调色板上脏兮兮的颜色不满和痛苦。他们发现了另一种真实,只有用更接近原色的鲜亮组合、各种颜色并置,才能表达这种阳光下的真实。他们成功了,并不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晚辈阿恩海姆,反而是他们所追求的过程比阿恩海姆的理论分析更加深刻。如果阿恩海姆真想探个究竟,也必须要在太阳底下画上几年。
印象主义不仅是由古典转入现代的视觉革命,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个标新立异、反传统的美学观。艺术家们寻找和挖掘新的视觉爆发点,引领观众的审美更新。几十年来的大众美学教育,改变了西方几代人的视觉趣味,求新成了大众的观念,并涉及到各个时尚行业。
我女儿读11年级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高二,美术课以理论为主。谈谈某幅画的历史背景、画家的经历、时代对画家的影响、当时观众的感受、学生自己的感受、画家用了什么手法、哪些因素是吸取前人的、有哪些技巧风格是独创、表现了时代的哪些方面、画中美学元素如何构成、创新部分对美术史的影响等等,完全达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理论专科的程度。记得有一次在实践时老师这样安排,把一大堆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黑白照片发给同学,要他们再把照片中的人像剪碎,学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重新组合,回家后还要按重组的照片创作一幅新的立体主义画面。我当然要兴致勃勃地插手,可是画完后女儿提意见了,“太清楚了”,“应该是模模糊糊的”,一个中学生,艺术的初学者教会了有近半个世纪画龄的我怎样观察。
美的新发现是可以引导和教育的,欣赏自然写实美如同孩童识物,又像整整一部世界美术史的前期,是视觉美的初级阶段。20年前我在澳洲卖的都是写实绘画,而现在几乎全是抽象。不管男女老幼,哪个民族,都是打心底里地喜欢,而且眼光独到。这就是有赖于艺术教育的普及,理论落实到每一个作品的学习。中国的黑格尔弟子,艺术理论停留在古典美学形而上的空谈,难免中国艺术家认为那是另一个行业,与自己无关。这也难怪,因为西方也有这类理论家,泛谈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心理,不分析某件艺术作品,不总结艺术质量的标准,不告诉艺术家如何能创作世界艺术史的塔尖之作。当然,我很同情这个行业,老一代有古典美学的底子,新一代面临就业的难题,后继无人。点击新浪微博,有许多中国艺术家的散兵游勇,三言两语地孜孜追求着新兴艺术观,可喜可贺。点击新浪博客,会出现大量中国字画网页的长篇,偶尔有当今最热门现代画家的博客,却是三缄其口,怕言多必失。中国最成功的现代艺术家,只能凭感受出发,用真诚作画,脚底并无理论的支撑,他们的成功,是在社会变革洪流中机缘巧合地打中了他们下意识的感受,创作了他们也没有清晰理解的时代画卷。
李安拍了个《卧虎藏龙》,得了奥斯卡奖。张艺谋以为评委正在刮中国武打风,拍了《英雄》和《十面埋伏》,在奥斯卡惨遭滑铁卢。李安又拍了个《断背山》,又得奥斯卡奖,这次张艺谋傻眼了,难道奥斯卡的评委都转向同性恋了?拜托哪位中国称职评论家,别只顾自己去谈空洞的理论,好好在电影的视觉艺术和文学性上教教张艺谋,把两位导演的作品细细剖析一遍,别把没搞清楚的问题都怪到东西方文化差异上去。
中国是一个经验艺术占主导的国家,特别是入美术学院的投考方式,写实能力仍然是衡量学生水平的标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名作,并不全是专业艺术家所为。有些作家、医生等等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他们在从事专业之前已有了系统的现代艺术学习,后来才兼职搞创作的。
美术,绘画是过去的提法。现代主义以后,艺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西方教育界普遍将名称定为“视觉艺术”,它囊括了所有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材料,是延续将艺术家同时视为科学家的角色。艺术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通过对观众的引导和启发,获得观众的心理共鸣和赞赏,因此艺术家是视神经和视心理的科学家,挖掘出人类潜在的视觉美感,是视觉美的发明家。
艺术质量的标准除了表现时代(参考上期文:“表现时代的艺术”),还有个人风格和创新技术。本来二者是同一个问题,因为西方艺术史的两个时代泾渭分明,印象主义之前是经验艺术,技术一脉相承,只有个人风格,不存在创新技术一说。印象主义之后是观念艺术,创新技术成了关键所在,创新成功,个人风格必在其中。
个人风格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绘画,在技巧上一脉相承,主要是严格准确地表现客观物体的外貌特征。说他们是科学家一点不过,荷兰画家伦勃朗画他妻子的裸体,现代的科学研究可以从画中看到乳腺癌,严格精准的工作态度是超乎现代人想象的。我在出国之前,曾亲眼目睹陈逸飞画人像,手里握着该人像的照片,看似写实,其实还是从画家的概念出发,凭照片提供有限的客观资料来画人像。现在的条件不可能让画家用几年时间画一幅画,更不可能让人物的对象乖乖做几年的模特儿,让艺术家细心观察,就好像蒙娜丽莎,更不用说请个乐队来逗她开心了。 既然大家技术目标一致,画什么成了体现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关键,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故事和贵族王室人物,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大师辈出,都是以题材内容更新作为区分的。就是同类的画家,由于生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所选的题材也会不同。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是法国共产党员,气势豪迈而张扬,他画他所见,题材来自他周围的现实社会。米勒也是现实主义的画家,从他的创作中一望而知,他一定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而且性格朴实憨厚。只要艺术家诚实面对自己的经历,从中挖掘的题材一定能显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风格,我相信文学创作更应该如此。
同样是写实,也有个人的性格迥异、经历不同、写实的能力大小,画出有别于他人的风格。条条道路通罗马,写实的目标一致,但技术工艺程序各有不同,在达到写实顶峰的状态时,艺术家之间应该显露的区别更少,因为虽然道不同,但目的地罗马只有一个。特别是印象主义之前,绘画的表面平滑而单薄,表现技巧虽有差别,但最终效果都很近似。
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术教育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列宾和苏里科夫仍然令上一代人念念不忘。苏联在学习了西欧写实主义技巧之后,又吸取了印象主义的色彩,在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理念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绘画,在写实技巧上体现了俄罗斯的笨拙和厚实。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中国开班授徒,成为当时的中国美术界集体记忆。在受徐悲鸿和前苏联的写实技巧的影响下,中国画家沉迷于外部造型的准确,色彩的客观再现,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写实能力,成为所有画家一致的追求目标。由于中国的政治性文艺政策的限制,题材由不得画家自己来决定,所以直到“文革”结束,中国画家的个人风格都是微不足道的。
改革开放以后,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中国画家在画什么的问题上有了自主权,加上技术的改变,个人风格才有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世界美术史早在一百年前就翻过了重要的一页,那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中国的画家再去热衷于这些传统画法,只能作为基础学习。要想与过去告别,进入现代,只有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技术创新,跻身观念艺术的行列,其作品才有条件成为世界美术史崭新的一页。
创新技术
创新技术是对观念艺术而言的,它分两个层次:一是构思,想要创作什么内容,这与经验艺术一样;二是如何去体现这个构思,这与经验艺术不同。技术创新,可以将前人的技巧放大,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可以将几种前人的技术混合,或者发明新的技术,目的就是创造新的视觉效果。
观念艺术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大地环境艺术、行为艺术等等。在绘画领域,技术创新也有两个方面,一是经验艺术的传统用笔的画法,但却创造不同于前人的视觉效果;二是不用传统笔法,而是不拘一格,不择手段,如剪贴、喷漆、挥洒、浇灌、套印、反擦、刮刀、厚堆等等,只要手段不同,出现的视觉效果一定不同。 中国当代的艺术家多为前者,因为他们是从经验艺术的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20世纪后期的英国人体画派是属于前者,代表人物有卢申·福雷德和简妮·赛尔维。在印象主义之后,传统写实绘画改变了面目,雷诺阿、莫奈的人物色彩和笔法被广泛使用和发展。结合古典严谨的造型和结实的重量感,这种画法几乎替代了古典技法,成为新的写实传统,被前苏联和中国视为写实技术正宗。在表现空间和构图上,福雷德和赛尔维运用了现代的抽象布局。福雷德的女画家被裁去一半,男裸体模特成画面中心,色调如古典般稳重。这样不匀称安排,是利用深浅色块和几个长方形的重叠排列来平衡的。沙发、墙和地的方块大小错置,男裸四肢对深色沙发的切割,起到了如马蒂斯装饰画色块排列的对立对比、呼应平衡的效果。同样,赛尔维利用了外框的切割,将画面胖女裸体的大小不同体积和空间做了自然而又巧妙的安排,块形在对比中求和谐。这两幅画的美学观在古典尽求人物完整完美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中国的幽默写实主义,成功创造了传统用笔画法的新视觉,也属于第一种。
中国在跨入现代社会之前,有大批的连环画的画家和读者,题材来自古今中外,品种多样,幽默卡通的风格被广泛使用,现代流行的幽默写实主义根源于此。要从小幅连环式漫画过渡到大幅独立创作,技术上的创新是必须的。
岳敏君的《天鹅归来》用了招牌式中国的漫画笑脸,迎接空中飞来的天鹅。在表现平光空间上是成功的,画面减少中间层次,使色块对比加强日光照射,吸取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构图,用相同的人物重叠,造成不同空间。右面的长串人物的布局,与左边空中天鹅分布形成中国式的直排列和横排列的对比,显示出紧凑和松弛。蓝色天空被白色割裂的大小留空,都在蓝白重复反差中得到平衡。幽默写实主义不但表现了当今的时代,而且在视觉效果上前所未有,他们用传统画笔描绘,造型夸张幽默,是中国特色的视觉创新技术,为世界美术史栽种一株别致的奇花异草,值得可喜可贺。
曾梵志的创作有两种视觉,一种有如版画,造型清晰死板,犹如套色木刻,风格近似德国表现主义;另一种造型模糊,似乎是从表现主义后期转入抽象表现主义,许多作品随意如习作。把他列入幽默写实主义是因为有些画的人物造型幼稚,神情呆滞木讷,或者紧张暴力、异化人性,他借用中国早期连环画的僵硬人物造型,结合表现主义涂鸦式绘画而发挥创造了中西结合的新视觉,但也基本用笔画成。
方力钧的画以人物形象取胜,看似打哈欠,但痴愚而痛苦的表情,突出了中国乡村草民形象特征,是中国漫画式幽默,表情狂热躁动又寓以无奈的平静,构图色彩的布局脱离了连环漫画的小气,手法与岳敏君的天鹅近似。宋克西的《夸大的玩偶》用传统写实手法,有东北男子朴实沉着、乡土而略见厚重之大气。背景是中国年画式平面空间,玩偶横身悬空,与马荒谬结合,也在超现实和象征主义之间。因为画面中的玩偶形象具有中国北方的本土化,有风俗画之感,画家虽是用笔画,但也创造了中西结合的新视觉。
我创作了一组人体作品,从素描速写的感觉中发展,着重加强速写的任意性,表现女人体在动感中透着含蓄的生命力。画面混浊而自然,加强深不可测的空间感。我用了多种技术,是现代绘画技术创新的第二种,有喷洒、浇灌、描绘和流动,重复多次。这种新技术的研发,有许多是在意外和偶然中获得经验,再进一步完善工艺流程的。它们的创作,与国画写意大泼墨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巧夺天工无可重复的飞来神韵,但并非如中国画的成式技术大家共用,我的是只此一家,因此是开拓性的新视觉。 在世界美术史中,女人体是永恒的题材,从古典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都是被欣赏的卖点。直到现代艺术中女权主义的诞生,表现女性的生命体替代被观赏的女人的性体,女人体艺术品才跨入后现代而具有更高的境界和定位。英国人体画派是个例子,读者把胖女人和我的人体速写,与中国艺术家热衷追求的裸体美女画作个比较,再看网上的裸女照片,就可以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女权主义,什么是供男人观赏的玩物。
光效应艺术在上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和欧洲,是典型的新视觉的发明,也是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的艺术实践。勃瑞奇芮利的作品,用规则波浪曲线创作了有动感的视觉,这是技术的发明同时又开创了时代,在世界艺术史中留名当之无愧。
赵无极是巴黎画派的成员,他的抽象画用多种手段,浇灌、渲染、挥洒,用粗糙干笔和刀或特制用具反刮、干蹭等等,虽然他认为没有追求中国因素,但耳闻目染,在抽象表现主义中的中国画山石泼墨写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艺术史中体现东西方的融合,他是世界第一人,毕竟身体里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液。
用非传统画笔技巧的例子很多,波普艺术的材料黏贴、战后欧洲绘画、后绘画性抽象和抽象表现主义等等,许多都在地上完成,因为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例举。
中国的经验艺术绘画我不做介绍,传统风景人体国画西画,甚至去世大师和在世热炒的名人,既没有表现时代,又无技巧创新,最多是没完没了对西方新古典主义和传统国画大师的模仿,而又永远达不到他们的境界,只可作为基础练习和市场的商业的需要。
行为艺术已演变成民众表达政见的一种方式,它具有最突出的观念先行的特点,对开拓创新思路有启发性的帮助。因为脱离了凝固视觉的范畴,与表演艺术靠近,只能以录影记载,艺术史会留下最初开创者的作品,我不做详述。
大地环境艺术作为一种创新形式已被艺术史记载,我不主张中国艺术家再造,因为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再者,抽象艺术达不到普及,是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大型环境艺术制作的。看看李安《少年派》新片,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如果不能打动大多数中国观众,说明人们对抽象艺术的认同还相距甚远。
装置艺术近几年在中国流行起来,我在上海有机会看了几次,构思意图没有问题,表现不够理想。装置艺术事实上是巨型雕塑,作品的环境、灯光、色彩和主体都很重要,要有画巨幅绘画的眼光,又要有精致的工艺来表现。就像一个室内或园林的设计师,但要用更高的艺术境界来掌握节奏、平衡、对比和冲突等等的元素。在表现主体的氛围上要抓住主调,是冲击力的还是梦幻式的,是乡村土气的还是古朴怀旧的。观念艺术的表现不是简单的为构思“打工”,每一个新的构思都要用一种新的手段来表现,是对艺术家是否有大制作眼光的考验,这就是为什么第二个层次的观念先行,比第一层次的构思更难的原因。
在网上看见一个装置艺术作品,用大量的白瓷碗堆叠在一起,意在表现工业社会看似兴隆庞大,实际上脆弱易碎。构思不错,但是令人直接联想是某家大饭店生意太好了,瓷碗一大堆来不及洗;要么是一个卖瓷碗的货仓,进货太多滞销。用材料表现一个主题,要避开材料属性的常规用途,制造错位联想,用科技手段造型,令人出奇不意。当然,装置艺术是赔钱的买卖,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是硬件,等于是准备画一幅大画所必须要有的大画布,如果条件不够,作品难以成功。
在网上有另一组作品,是艺术家在半裸女性的雕塑上画中国的传统工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亭台楼阁,花鸟鱼虫,意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对女性的缠绕,又令人联想今天流行的人体彩绘,以艺术为名,用女人身体做商业卖点为实。构思很好,但是作者一再做出类似的作品,又不成系列,没有复制别人,却有复制自己之嫌,好像成了景泰兰商品。如果是写意的激情挥洒,其作品不至重复,而用理性的工笔画法加上相似的雕塑就要小心,会变成工艺美术的商业制作。
艺术家有个死穴,传统写实功底深的,往往画不好抽象艺术,因为写实能力须长年的努力,好不容易练成,就被经验艺术套牢,有的是不舍放弃,有的是排斥,成为强势经验主义。反之,抽象艺术搞得好的,无耐心定下神来,花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磨练写实能力,在观念上有时羡慕,有时排斥。要想两者兼得,需要有广阔的胸怀,既有耐力苦练,又能不断否定自己,大胆做新的技术尝试。
抽象艺术是经验艺术的高度概括,它跨越了所有细节,直接抓住视觉的平衡、节奏等等元素,对观念艺术作品的完美制成非常重要。写实绘画的能力不是非有不可,但它能拓宽表现的手段和题材,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艺术境界,就像中小学要打好文化基础,读大学时才能进入成熟期的飞跃。
中国的现代艺术已经崛起,很多艺术家正在不惜努力,我孤陋寡闻,只能引用几个所见的例子谈谈自己的想法。我相信中国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同时表现时代和技术创新上都出类拔萃,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塔尖之作,它们需要时间浮出水面,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