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市场最近18个月完成的许多收购,其现值可能已跌破当时支付的收购价,一些公司进行减值测试已势在必行。
一项对6个亚洲国家50家大型公司(以市值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的市值高于其账面净资产的空间已大幅缩减。有鉴于此,市场预计将会有一些公司需要在这个财报季节确认减值损失。对于企业高管及其外部审计师而言,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动荡使得对商誉、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减值测试工作比以往更加艰巨。而减值测试的结果对企业财报的影响及可能引起的市场连锁反应,都使得管理层和投资人对该有关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在为减值目的评估资产价值或审阅资产价值评估报告时,需持格外谨慎的态度。为此,必须对于折现率的主要假设项目和现金流量预测予以特别关注。
减值测试是为确保资产以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计量而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减值。
当前危机将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使用价值(VIU)和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FVLCS)(或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之下的公允价值)的计算,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当期市值大幅减缩;第二,制造业中,闲置产能或开工率不足的情况可能触发物业、厂房和设备(PP&E)的减值;第三,市场交易不够活跃;第四,危机直接影响到折现率和公司预期。
由于近来市场情况发生的重大变化,在计算适当折现率的各因素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风险溢价(MRP)。一个最新的问题是近来所见到的市场波动是否影响到市场风险溢价?我们认为:市场风险溢价不像信贷息差那样透明可见,并且应从较长期的角度来考量,在定义上就不应像当前市况所表现的那样易于波动。
第二,债务成本。尽管各国政府一再下调利率,然而公司债的息差却在加大,如何考虑债务成本在折现率中的影响就不容忽视。有一种观点是:在某种程度上,现时信贷息差或许更多的是信贷供应减少和流动性有限的反映,而非表明债务成本出现了根本和持久性的变化。
第三,公司杠杆比率。由于市值暴跌,参考公司按当前市值计算出的杠杆率可能不具代表意义。从行业来看,必须要考虑其较长期的最优杠杆。在确定最优杠杆水平时,参考一个较长期的情况作为基准可能会有助于做出更符合逻辑的判断。
有一点需强调的是,不应机械地只将利率和溢价简单累加来计算折现率。管理层需时刻注意检查折现率与其预期之间的关系。折现率更应根据国家风险、市场风险、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进行调整。
全球企业的股价近来下跌引起的另一个令人头痛的估值问题:由收益法(通常为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市场法(或称参考公司法)所得价值之间的差距如何解释。我们不能忽视市场对于目标公司的估值。毕竟,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在当前存在的不确定性,这还是反映了当前的市场观点。一些原因,诸如缺乏流动性折扣(lack of marketability discount)和控制权溢价(control prermium),可能部分解释了由这些方法所得出价值之间差异的原因。然而,当得出的公司价值大大高于其市值所表现的结论,我们需要就造成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行合理性论证(尤其是在缺乏其他直接市值指标的情况下)。
其他应特别关注的减值测试中的因素有五点:第一,商业计划是否得到了适当层级的管理层的批准?第二,考虑到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现金流量是否有合理的支持,预期增长率是否依然可行?第三,现金流量的预测期有否考虑资产剩余经济寿命期间内可能的经济状况?第四,是否对经营和财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第五,公司的披露是否清楚,是否反映了一项资产或一项现金产出单位的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或使用价值的确定基础?
有必要指出的是,数据观测和历史趋势的数学分析只有借鉴意义。对于过多地依赖流程和理论给出的答案,应持谨慎态度,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中尤其如此。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判断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在进行减值测试时,对采用的估值参数(如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进行敏感性分析,可能会令所得结论更易于接受。
当前全球市场已经不同于6个月以前,最近18个月中完成的许多收购,其现值可能已跌破了当时支付的收购价。而公司当前市值低于或接近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减值的一个迹象。当然,见到一家市值低于资产负债表账面净值的公司的财报有减值亏损,市场或许不会感到意外。
而对管理层而言,可能需要做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一次性全额确认损失还是确认较小损失但留有潜在的持续减值的威胁。其中的考量通常是,意料之中的坏消息引起的市场反应,比意料之外的且接踵而至的打击更容易应对。
一项对6个亚洲国家50家大型公司(以市值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的市值高于其账面净资产的空间已大幅缩减。有鉴于此,市场预计将会有一些公司需要在这个财报季节确认减值损失。对于企业高管及其外部审计师而言,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动荡使得对商誉、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减值测试工作比以往更加艰巨。而减值测试的结果对企业财报的影响及可能引起的市场连锁反应,都使得管理层和投资人对该有关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在为减值目的评估资产价值或审阅资产价值评估报告时,需持格外谨慎的态度。为此,必须对于折现率的主要假设项目和现金流量预测予以特别关注。
减值测试是为确保资产以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计量而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减值。
当前危机将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使用价值(VIU)和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FVLCS)(或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之下的公允价值)的计算,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当期市值大幅减缩;第二,制造业中,闲置产能或开工率不足的情况可能触发物业、厂房和设备(PP&E)的减值;第三,市场交易不够活跃;第四,危机直接影响到折现率和公司预期。
由于近来市场情况发生的重大变化,在计算适当折现率的各因素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风险溢价(MRP)。一个最新的问题是近来所见到的市场波动是否影响到市场风险溢价?我们认为:市场风险溢价不像信贷息差那样透明可见,并且应从较长期的角度来考量,在定义上就不应像当前市况所表现的那样易于波动。
第二,债务成本。尽管各国政府一再下调利率,然而公司债的息差却在加大,如何考虑债务成本在折现率中的影响就不容忽视。有一种观点是:在某种程度上,现时信贷息差或许更多的是信贷供应减少和流动性有限的反映,而非表明债务成本出现了根本和持久性的变化。
第三,公司杠杆比率。由于市值暴跌,参考公司按当前市值计算出的杠杆率可能不具代表意义。从行业来看,必须要考虑其较长期的最优杠杆。在确定最优杠杆水平时,参考一个较长期的情况作为基准可能会有助于做出更符合逻辑的判断。
有一点需强调的是,不应机械地只将利率和溢价简单累加来计算折现率。管理层需时刻注意检查折现率与其预期之间的关系。折现率更应根据国家风险、市场风险、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进行调整。
全球企业的股价近来下跌引起的另一个令人头痛的估值问题:由收益法(通常为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市场法(或称参考公司法)所得价值之间的差距如何解释。我们不能忽视市场对于目标公司的估值。毕竟,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在当前存在的不确定性,这还是反映了当前的市场观点。一些原因,诸如缺乏流动性折扣(lack of marketability discount)和控制权溢价(control prermium),可能部分解释了由这些方法所得出价值之间差异的原因。然而,当得出的公司价值大大高于其市值所表现的结论,我们需要就造成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行合理性论证(尤其是在缺乏其他直接市值指标的情况下)。
其他应特别关注的减值测试中的因素有五点:第一,商业计划是否得到了适当层级的管理层的批准?第二,考虑到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现金流量是否有合理的支持,预期增长率是否依然可行?第三,现金流量的预测期有否考虑资产剩余经济寿命期间内可能的经济状况?第四,是否对经营和财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第五,公司的披露是否清楚,是否反映了一项资产或一项现金产出单位的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或使用价值的确定基础?
有必要指出的是,数据观测和历史趋势的数学分析只有借鉴意义。对于过多地依赖流程和理论给出的答案,应持谨慎态度,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中尤其如此。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判断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在进行减值测试时,对采用的估值参数(如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进行敏感性分析,可能会令所得结论更易于接受。
当前全球市场已经不同于6个月以前,最近18个月中完成的许多收购,其现值可能已跌破了当时支付的收购价。而公司当前市值低于或接近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减值的一个迹象。当然,见到一家市值低于资产负债表账面净值的公司的财报有减值亏损,市场或许不会感到意外。
而对管理层而言,可能需要做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一次性全额确认损失还是确认较小损失但留有潜在的持续减值的威胁。其中的考量通常是,意料之中的坏消息引起的市场反应,比意料之外的且接踵而至的打击更容易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