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苷酸环化酶C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生与治疗中的作用

来源 :华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鸟苷酸环化酶C (guanylate cyclase-C,GC-C)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胃肠道功能、缓解腹痛、控制炎症、调节肠道微生态、抑制肿瘤生长及调控细胞增殖等方面都具有关键作用,被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该文就近年来GC-C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激动剂利那洛肽和普卡那肽的相关干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内在功能并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治.
其他文献
脓毒症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虽然经历许多相关研究及动物实验,其致死率仍旧居高不下.在脓毒症早期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促使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其中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促炎细胞因子,也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抗炎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错综复杂的细胞网格中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共同抵御和消灭入侵者后恢复机体稳态.抗炎细胞因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于特定的免疫细胞或免疫调节受体,在消除入侵者后及时限制持续或过度的炎症反应,降低甚至阻断促炎细胞因子活性,促进愈合,以恢复机体正常的免疫生理水平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新活素对心肌梗死(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15例,并将患者分为新活素组(58例)和联合组(57例),新活素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新活素治疗,联合组在新活素组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肌酸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三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指数(CL);检测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α-羟丁酸脱氢酶
脓毒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危重症,也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具有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如何治疗脓毒症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十分重要,及时合理的抗感染是脓毒症治疗的重要环节.该文就成人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经验性抗感染、降钙素原指导抗感染、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指导抗感染和抗菌肽抗感染展开,旨在为成人脓毒症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脱机困难在危重症患者中很常见,长时间机械通气及脱机失败均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如何更好地促成和达成呼吸机的尽早撤离(脱机),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重症超声作为重要结构、功能、形态的多维监测手段,可对心脏、肺、膈肌等重要环节的状态和储备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有助于提升对呼吸环路中核心环节的了解和掌握,在脱机评估及导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将对重症超声在脱机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脑出血后重启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OAC)是具有挑战性的话题.目前尚无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能获知何时以何种方式重启OAC是安全的.最近几年一些重要研究认为,脑出血后重启OAC可降低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和长期死亡率,且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重启OAC在非脑叶出血患者比脑叶出血患者更安全;新型抗凝剂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建议高栓塞风险患者在脑出血后2周或更早重启OAC,非栓塞高风险患者在4~8周重启OAC,同时需考虑个体情况,严控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