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在一部又一部好莱坞战争大片中出镜,随M4和M16同台亮相,却从未获得观众更多的关注。
它们,在一场又一场高技术战争的浪尖弄潮,伴“游骑兵”与“三角洲”并肩战斗,却从未赢得媒体更多的追捧。
它们比手枪还轻,但在战场上的作用却至关重要、无可替代。它们不能置人于死命,真正致命的是它们的神秘与高效。它们在铁与火凝聚的世界中穿梭,在电磁空间中编织出美丽的丝网,网罗战场上每一个士兵,演奏着人耳听不到的美妙旋律,传递着生死攸关的铿锵指令。
是带大家清楚认识它们的时候了。
手持电台的前世今生
无线电通信设备被发明之后,便迅速投入到了军事领域的应用中。当时电台主要工作在短波波段,频率在3~30兆赫之间,这一波段的电磁波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因而适合远距通信。但因为短波波长较长(10~100米),天线系统也较为庞大(根据电磁场理论,天线长大于波长四分之一时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射效果),所以这些电台颇为笨重,一般仅能用于基地与舰队间的通联。1933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发明了调频(FM)体制,将所要发送的信息携带于载波频率之上,相对于以幅度(功率大小)携带信息的调幅(AM)体制而言,它的抗干扰能力更强,中心频率更为稳定。爱听收音机的朋友一定能发现,FM广播往往要比AM广播清晰,正是因为调频体制抗干扰能力强的缘故。随着真空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作于极高频(VHF,即超短波波段,频率在30~300兆赫之间,故天线长度可缩短到数米以下)的背负式无线电登上历史舞台,使排级规模的部队间的移动通信成为可能,VHF-FM体制也成为延续至今的经典。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为陆军各兵种量身定制的车载乃至马载电台。为了让无线电指挥网延伸至班以下,上世纪40年代初,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手持式电台在美国Galvin公司诞生了,它就是SCR-536。
SCR-536工作于3.5~6兆赫的短波波段内,使用2.5米的鞭状天线(一种具有一定柔性的直杆式天线),功率360毫瓦,防水,2.3千克的重量虽不算轻便,但相对于动辄几十千克的背负式电台已有很大进步。它的频率是不可调谐的,由出厂时所安装的晶体决定,信号调制方式是AM。它的机身上没有设计专门的开关,而是当天线被安装到位时自动接通电路。视地形的不同,SCR-536 的通信距离由1千米到4.8千米不等,并可以与SCR-284大型电台兼容互通。当年的秘密档案显示,在二战开战之前,可靠而高效的SCR-536被小批量生产,装备保护罗斯福总统的美国特工们。美国参战之后,颇为先进的SCR-536 得以工业化生产,成本更是压至30美元以下。根据战后的统计,其生产量不低于130 000部,Galvin公司也因此名声大噪,收益颇丰。1947年,总部位于芝加哥的Galvin公司正式更名为“摩托罗拉”。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一种新的手持电台仓促上马,这就是绰号“香蕉”的PRC-6 。采用VHF-FM体制的PRC-6是手持电台的一座里程碑。与AM调制的SCR-536 相比,非常明显地降低了背景噪声,此后世界任一款战术电台都采用VHF-FM体制。“香蕉”作为一款成功设计的产品被大量兜售,直至上世纪90年代,仍有国家装备几乎与40年前一样的PRC-6。
之后的一段时间,手持电台的发展一直在等待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技术攻关,鲜有值得称道的型号。如1967年投放越南战场的PRc-9,没多久便被证明“不适合作战环境”,统统解甲归田,沦落为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的收藏品。60年代末,法国在非洲殖民战争中使用的TR-PP-11型手持电台的性能也仅与PRC-6不相上下。同一时代,德国本打算用SEM-52低功耗电台替换“老迈”的PRC-6,但特意为陆军设计的耳机没有让士兵觉得习惯。更要命的是,士兵们反映电台在工作时“能听见周围所有的噪声”。
直到1986年,作为美国SINCGARS无线电系统的一部分,PRC-126手持战术无线电生产下线(后文将专门介绍)。此后,各国军用手持电台才又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正轨上来。抗干扰能力极强的跳频技术在这一代电台中得以广泛应用,其中不乏佼佼者。
班组电台七宗“最”
最经典——SINCGARS-PRC-126上世纪80年代登上军事舞台的SINCGARS(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用20年光景证明了它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无线电系统。自美军入侵索马里开始,它历经战火考验,刷新了多项通信新纪录,也创下惊人的销量。
在手持电台中,PRC-126最早采用了跳频技术,每分钟频率变化达100次以上,包含6种天线,通信距离3~5千米,重量则减至1.17千克(含电池)。它率先摒弃了旋钮调谐,其面板上“背光屏显 数字按键”的配置方式更是成为日后战术无线电的标准。时过境迁,虽然PRC-126仍被不少国家军队装备,但已是“半老徐娘”,在军事通信领域新“人”辈出的“舞林大会”中,恐将难以为继。
最时尚——JTRS HMS手持无线电瞄准21世纪战争样式的“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最能迎合“网络中心战”潮流。HMS手持无线电是JTRS的组成部分,工作频段极宽,横跨超短波与微波波段。具有数据和话音双重通信能力,使用新一代的密钥以保证极好的通信安全性,预存储的10种波形保证了它和现役电台乃至通信卫星的兼容性。HMS重约1千克,采用便于升级的模块化硬件设计,而其人机界面也将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适时的操作提示会让使用变得更为简单。JTRS目前面临的唯一问题是研制进度过于缓慢,根本没有在2009年前交付部队的可能。
最抢镜——“矛头”JTRS虽好,但属雾里看花,况且因为预算和研制进度的问题,迫使美军选择更切实际的单兵通信装备。ITT公司看准时机,火速推出了SINCGARS的增强计划,“矛头”(SPEARHEAD)便是其中之一。连同电池重量仅为550克,它是可以与SINCGARS系统无缝兼容的通信设备中最轻便的,融合了软件无线电的设计理念,可以通过编程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它的出现,赋予了单兵之间进行保密通信的能力。它有4瓦、2瓦、100毫瓦三种功率可选,天线也有0.5米和1米两种。“矛头”采用智能电量管理技术,电池最长供电时间为8小时,具有免提功能,麦克风可植入凯夫拉头盔之中。它甚至还有三种外壳颜色可供选择,工作温度为-20OC至 60OC,总寿命5 200小时。
最皮实——PRC-710以色列的电子设备给人的感觉始终是独树一帜,集东西方之大成。塔迪兰公司的这一款PRC-710更是以能适应严酷环境为人所知。它的工作温度在-35OC到 65OC之间,工作寿命长达10 000小时,即使浸入1米深的水中2小时,暴露在湿度95%的环境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750克的重量也是同类产品中值得称道的。PRC-710工作于30~88兆赫的超短波波段,中速跳频,跳频速率100~300跳每秒,预存20个网络。
最互联——RF-5800M-HH在实战中,往往多一个组网选择,手持电台就多一分抗干扰能力。RF-5800M-HH是哈里斯公司最近推出的“猎鹰”Ⅱ战术无线电组合的手持单元,它预存的网络数量达25个,还保留了FM/AM双重键控调制方式,在30~512兆赫连续的频谱范围上工作,输出功率有0.25、2、5瓦三种选择。但和大多数同类电台一样,除了预留的GPS与RS-232通用数据接口之外,不再具有其它扩展能力。
最便捷——PNR-500以色列塔迪兰公司的PNR-500单兵网络电台是同类无线电中周边设备最多的一个。特有的蓝牙接口可以和10~100米范围内的加固型PDA、耳机、视频摄像机、传感器和显示装置无缝连接,无线的PTT(按-讲开关)按钮能固定在任何觉得方便的地方,其整体性能不可小视。该电台工作在410~450兆赫的UHF频段,能在15个网络信道内进行自动固有频率搜索(FFS)。能在单一网络上举行三方会议,这也是该电台的卖点之一。由于采用了同步动态网络结构,所以工作时不再需要中央控制站。PNR-500能进行话音和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速率9.6千比特每秒。2003年末才亮相的PNR-500,已经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军队的兴趣,但迄今只接到以色列国防军一份小批量生产的订单。
最畅销——H-4855/PRC-343与PNR-500一样,H-4855属于新千年后推出的新一代单兵功能电台,由马可尼-塞莱尼亚公司研制,至今已有21个国家订购了这种电台,英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是最大客户,总产量逾150 000部。惊人销量背后是成功的设计。该电台工作波段是2.400~2.483吉赫,采用抗侦察能力很强的直扩技术,50毫瓦的输出功率可以覆盖方圆500米的范围,让士兵告别了用喊声和手势传递作战信息的时代。H-4855的功耗很低,2节AA电池可让它维持24小时的工作。班长电台可通过两个PTT按钮,分别接入班内成员网和上级指挥网。它也具有数据通信功能,速率高达38.4千比特每秒。
“军用手机”?
一次聊天时,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话:“费那个劲琢磨单兵电台干嘛呀,上了战场,一人发一部手机不就齐了吗。”虽是笑谈,但也反映了非专业人员对班组电台的一些认识误区。那么,班组电台和手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表面上看,我们的手机和班组电台都是为了满足用户不间断移动通信而设计的,但二者的工作频段不同。手机选择的是容量大、质量高、频段宽的微波波段。而班组电台为和高一级通信网互通,选择了用于团以下单位、炮兵、舰艇、航空近距通信的超短波波段。两者网络结构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手机采用小区制通信网,每个小区中心设一个基站,而基站间靠光缆连接至电信交换局。小区的半径大约6~8千米,呈六角形,组合起来形状好似一个蜂窝,所以这个网络又称为蜂窝移动通信网。在战时,这些基站很容易遭受敌精确打击而导致通信瘫痪。所以,班组电台采用了更为灵活的自组网方式,单兵电台间可以互通,通过班长电台又可以接入高一级通信网。这样,不仅使用灵活、技术简单,而且便于规划。
虽然彼此选择了不同的工作频率,网络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二者都采用了抗干扰能力出色的跳频技术。而跳频通信的应用,将浩瀚的电磁频谱空间化为一个偌大的舞池,让信息伴着脉动的旋律自由起舞,而且跳跃的频率犹如神出鬼没的“游击队”一般,令传统的定频瞄准干扰方式难以奏效。家中的各种电器(尤以微波炉之辈为甚)都存在着令人生畏的寄生辐射,它们严重影响了无线通信的畅通,跳频技术正是斩除频谱规划愁绪的一柄利刃,GSM手机的跳速约每秒217跳,班组电台的跳频速率则为数百跳每秒。
另外,作为军用产品的班组电台要比躺在手袋中的手机更能适应严酷的作战环境。设计定型前,每一款班组电台要作关于温度、气压、震动、湿度、爆炸冲击波、防雨、防冰、防沙尘、防腐蚀等极限试验。以军标MIL-STD-810中有关防冻雨的试验为例,将待测物放入冷柜,以中雨的降雨量模拟降水(水温不得高于00C)2小时,再令待测物的每一面结13毫米厚的冰为止,如有条件还应模拟风的作用,可谓十分苛刻。
在许多方面的设计上,班组电台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追求轻便的同时,考虑到戴防寒手套或穿防化服的使用者,它又不能将按键做得太小。在隐蔽行动中必备的“耳语”通信,整合GPS的环境告警功能,都是新一代班组电台的看家本领。而且,班组电台虽有手持之名,但真正使用时多数仍然是固定在装具上,再接一个通话器或者制式听筒挂在胸前,因为在激战中士兵们往往腾不出手来。
班组无线电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战火中伴随最底层士兵们出生入死,出现在战场的最前沿。不管未来如何,班组电台必将继续赋予每名单兵平等的“发言权”,在庞大的战争机器中,将每一个最小的作战单位融入数字战场。
[编辑/何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