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理所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本文阐述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How carry 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virtuous teach to permeate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理所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学生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例如:在教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及科技领域中的很大或很小的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总结归纳。比如:在教学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得出:“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的规律。让学生从规律中探索捷径,领悟其中的道理。这样可以不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交流讨论等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我们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实际操作学习法等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快乐享受学习过程,成功体会学习结果。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尊重他人学习成果的好品质。
  
  4.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七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分析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在学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另外我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数学家故事讲坛,让科学家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感染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收稿日期:2008-07-25
其他文献
【摘要】无情的自然灾害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举国抗灾。党中央又一次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抗震证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实是全心全意为民为国谋福利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汶川精神为人民服务富强伟大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么多的人在做着自己的事……在这黑色的日子里,汶川、北川、青川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
期刊
【摘要】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关键词】体育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本文从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加强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进行普通话教学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在职业学校大力推进普通话教学的原因;论证了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加强普通话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时,就如何在职业学校语文教育中进行有效的普通话教学提出了几点构想。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普通话教学;重要意义;教学原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各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个辐射面很广的系统,它不仅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工具性,而且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人文性、社会性、思想性。因此,语文课不仅是学习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丰富情感的绝佳课堂。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社会性;思想性    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体魄,这也许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中学生所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由于缺少载体,容易虚化,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农村小学要强化教学改革,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就要做好如何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如何合理运用考试和评价手段等,并将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卓越成效。    1.全面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奠基各类人才的素质基础,
期刊
【摘要】《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让历史“活”起来,让历史走入现实生活,这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教师智慧,找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学习;历史;搭建;生活;平台    20世纪初,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
期刊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宜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原因    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学校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工作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评价体系
期刊
【摘要】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教学过程是语言感知的训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讲解和训练指导的主体,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学生掌握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感知的训练    我们的英语教学被异化了,异化成为一种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模式,和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的目的背道而驰。近年来在民间和互联网上,许多人主张取消英语过级考试,认为英语
期刊
1.研究目的    职业教育心理研究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更好地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应以职业教育对心理学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    2.研究领域    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及时地吸收本学科和某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调整自身的学科体系。从组成内容上说,职业教育心理学将包含有关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心理发展
期刊
众所周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大相径庭。实践证明,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1.“合作学习”的含义及实践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