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船舶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订单式培养”为模式,建立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是时代的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可以深入工厂的设计部门,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完成船舶详细设计,既解决了学校购买软件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结合 “订单式培养” 科技创新 船舶详细设计
[作者简介]刘向东(1963- ),辽宁义县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性能与安全。(辽宁葫芦岛1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建设研究”(辽教科规办字[2008]18号)、辽宁省教育厅200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性实验试点建设项目“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辽教函[2008]227号)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81-02
一、创新性实验点建设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直接面向大学生的科研立项,也是国家“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实施计划项目,带动广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自从国家倡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特别是在199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后,全国高校普遍开始重视这项活动。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外,共青团系统、政府科技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企业等纷纷加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动者行列,内容涉及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学科专业领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已日趋多样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但在职业教育领域,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展得并不是很普遍。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是大势所趋。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长期改革与探索,已经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工学交替、产学研结合等培养模式已深入人心,为学校、企业、社会所接受。这一切新的理念与模式都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都要求教育者树立以实践教学为手段的办学观念,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加大实训教学力度。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验点,鼓励学生在实验点中参与自主创新项目,通过项目的开发、推广、实施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无疑是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办学手段。对于船舶类高职院校而言,依托我国船舶行业的大好发展形势和国内各大造船基地的资源优势,探索以船舶企业为依托的创新性实验点建设之路,对创建高职院校品牌,达到校企共同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作为一所行业背景很强的职业学院,一直探索以现场实际应用为核心的产学研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科研的能力和创新的兴趣,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提高办学质量。在2007年辽宁省教育厅启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性实验点项目建设工作中,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共获批9个实验点,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名列其中。
二、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建设的必要性
船舶设计可分为报价设计与合同设计、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等几个阶段。船舶详细设计是依据造船合同及其技术文件或经审查修改后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的。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局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各个项目的详细设计、计算和绘图,最终确定船舶的全部技术性能和船体结构,对重要材料及设备提出订货选型要求。详细设计所提出的技术文件和图纸,应能满足验船部门审查、船东认可、造船单位订购原材料和设备的需要,同时,也是进行生产设计的依据。可以看出,船舶详细设计是船舶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约占整个设计周期的50%。
在传统的造船模式下,船舶详细设计是由船舶设计研究院(所)来完成的,船厂的设计人员则主要从事生产设计。长期以来,对于船舶职业学院的在校生来说,他们更熟悉船舶生产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内容也都是针对船舶生产设计的,船舶详细设计并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
近年来,全球造船业高度发展,给中国的造船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国内造船业能源资源消耗较高、生产效率低下、设计门槛亟待突破、配套业发展滞后、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附加值偏低,低水平造船将大大减弱我国造船业未来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提高中国造船的核心竞争能力,推行先进造船技术、转换造船模式、加快船舶制造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壳、舾、涂一体化”和“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的造船理念已成为共识。“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就是在设计、工艺一体化、信息化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力量开发有市场、有竞争力、有特色、有效益的标准化主导船型,形成专业化、批量化生产。目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渤海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很多大型船舶企业都具备了从船舶报价、图纸设计到完工一条龙的生产能力。
船舶详细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设计人员对船舶结构、船舶结构的规范设计、船舶结构的连续性、船舶结构的施工要求以及船舶结构的优化等有很好的了解。另外,在实际的船舶详细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是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進行设计的。目前,国内大多数造船企业都引进了这些软件。而船舶类高职院校一般不具备这些条件,加上各船舶生产企业设计方法的不同,这样,只有依托船舶企业,利用企业资源,结合企业实际,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船舶详细设计人员。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船舶企业对船舶详细设计人才的需求,在船舶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企业为依托,建立校企结合模式下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研究其运行方式、制度建设、导师团队建设研究、创新项目团队建设等是十分必要的。
三、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订单式培养”——实验点运行的基本模式
所谓“订单式培养”,是指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这种“量身定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的矛盾,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全国很多职业院校尤其是山东、四川、黑龙江、辽宁等地的职业院校,纷纷采用了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和辽宁船舶工业园等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就业率都在95%以上。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方式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
船舶详细设计人才的培养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企业急需这类人才;另一方面,船舶高职院又不把它作为培养重点。船舶企业要得到这类人才,就只能靠“订单式培养”。因此,校企共建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是“订单式培养”的又一具体实践。由于实验点设在实习实训条件优越的企业,并且有企业导师的直接参与,学校在师资上就得到了相应的补充。有些企业在签订协议后,还无偿地为院校提供实习场所,协助建设实验室,提高实验点的人才培养能力。用人单位还可以“跟进”培养过程,在培养中灌输企业文化,培养出真正留得住的人才。用人单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性、要求在实验点中直接进行上岗培训,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免去了传统培养模式下企业对毕业生进行的“二次培训”,节约了培养成本和时间。
(二)导师团队建设——实验点建设的前提条件
要全面实施高职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设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导师团队、推行团队导师制、加强导师职能是必不可少的。
1998年原国家教委提出了职业学院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很多高职院对高职教师的培训都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涌现出了一大批“双证”“双能”“双职称”的复合型教师。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来说,无疑应首选这些教师进入导师团队。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目前的“双师型”教师已占所有教师的80%,在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导师团队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硕士9人,这些导师同时还在其他实验点指导着不同方向的课题团队,并通过相互的配合形成交叉的多学科配合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实验点研究团队,对各自领域的研究和相互间的协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既然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验点建设,就少不了企业导师的参与。多年来,很多船舶企业与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把这些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聘为实验点的指导教师。每位职业导师担任2~3名优秀在校生的职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出席学生的论文答辩;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院还根据项目的需求和进展情况安排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促进学院导师与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切实提高本项目的实际效果。
(三)制度化管理——实验点建设的必要保证
实验点的管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科研工作管理,另一部分是实验室环境管理。科研工作的管理主要以课题组为单位,以各个导师位为负责人,并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协作的方式,促进科研课题进行。而实验点的科研环境,则通过建立责任人制度,进行总体的管理,并通过监督和检查对全体导师和学生进行管理。为此,实验点制定了《实验点实施细则》《实验点奖励办法》《实验点创新性项目管理办法》《实验点设备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范围,实验点的科研条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真正创建了一个“宽松工作氛围、紧张工作步骤、浓厚学术气氛”的局面。
要做好实验点建设项目工作,还应该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意识,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构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模式,追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营造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环境,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当然,在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加以研究,寻求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华正伟.关于大学生科研创新的调查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崔玉娟,周凱,龚瑜.科技挑战未来创新凝聚人才[N].中国青年报,2005-
11-17.
[3]沈炯.对影响科技创新制约因素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4).
[4]薛绯,管桂香.构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与路径[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9).
[5]任小龙,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6]崔亦田,陈幼年.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7]江云清.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4(3).
[关键词]校企结合 “订单式培养” 科技创新 船舶详细设计
[作者简介]刘向东(1963- ),辽宁义县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性能与安全。(辽宁葫芦岛1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建设研究”(辽教科规办字[2008]18号)、辽宁省教育厅200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性实验试点建设项目“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辽教函[2008]227号)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81-02
一、创新性实验点建设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直接面向大学生的科研立项,也是国家“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实施计划项目,带动广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自从国家倡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特别是在199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后,全国高校普遍开始重视这项活动。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外,共青团系统、政府科技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企业等纷纷加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动者行列,内容涉及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学科专业领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已日趋多样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但在职业教育领域,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展得并不是很普遍。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是大势所趋。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长期改革与探索,已经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工学交替、产学研结合等培养模式已深入人心,为学校、企业、社会所接受。这一切新的理念与模式都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都要求教育者树立以实践教学为手段的办学观念,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加大实训教学力度。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验点,鼓励学生在实验点中参与自主创新项目,通过项目的开发、推广、实施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无疑是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办学手段。对于船舶类高职院校而言,依托我国船舶行业的大好发展形势和国内各大造船基地的资源优势,探索以船舶企业为依托的创新性实验点建设之路,对创建高职院校品牌,达到校企共同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作为一所行业背景很强的职业学院,一直探索以现场实际应用为核心的产学研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科研的能力和创新的兴趣,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提高办学质量。在2007年辽宁省教育厅启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性实验点项目建设工作中,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共获批9个实验点,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名列其中。
二、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建设的必要性
船舶设计可分为报价设计与合同设计、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等几个阶段。船舶详细设计是依据造船合同及其技术文件或经审查修改后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的。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局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各个项目的详细设计、计算和绘图,最终确定船舶的全部技术性能和船体结构,对重要材料及设备提出订货选型要求。详细设计所提出的技术文件和图纸,应能满足验船部门审查、船东认可、造船单位订购原材料和设备的需要,同时,也是进行生产设计的依据。可以看出,船舶详细设计是船舶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约占整个设计周期的50%。
在传统的造船模式下,船舶详细设计是由船舶设计研究院(所)来完成的,船厂的设计人员则主要从事生产设计。长期以来,对于船舶职业学院的在校生来说,他们更熟悉船舶生产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内容也都是针对船舶生产设计的,船舶详细设计并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
近年来,全球造船业高度发展,给中国的造船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国内造船业能源资源消耗较高、生产效率低下、设计门槛亟待突破、配套业发展滞后、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附加值偏低,低水平造船将大大减弱我国造船业未来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提高中国造船的核心竞争能力,推行先进造船技术、转换造船模式、加快船舶制造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壳、舾、涂一体化”和“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的造船理念已成为共识。“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就是在设计、工艺一体化、信息化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力量开发有市场、有竞争力、有特色、有效益的标准化主导船型,形成专业化、批量化生产。目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渤海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很多大型船舶企业都具备了从船舶报价、图纸设计到完工一条龙的生产能力。
船舶详细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设计人员对船舶结构、船舶结构的规范设计、船舶结构的连续性、船舶结构的施工要求以及船舶结构的优化等有很好的了解。另外,在实际的船舶详细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是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進行设计的。目前,国内大多数造船企业都引进了这些软件。而船舶类高职院校一般不具备这些条件,加上各船舶生产企业设计方法的不同,这样,只有依托船舶企业,利用企业资源,结合企业实际,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船舶详细设计人员。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船舶企业对船舶详细设计人才的需求,在船舶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企业为依托,建立校企结合模式下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研究其运行方式、制度建设、导师团队建设研究、创新项目团队建设等是十分必要的。
三、船舶详细设计创新性实验点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订单式培养”——实验点运行的基本模式
所谓“订单式培养”,是指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这种“量身定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的矛盾,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全国很多职业院校尤其是山东、四川、黑龙江、辽宁等地的职业院校,纷纷采用了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和辽宁船舶工业园等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就业率都在95%以上。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方式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
船舶详细设计人才的培养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企业急需这类人才;另一方面,船舶高职院又不把它作为培养重点。船舶企业要得到这类人才,就只能靠“订单式培养”。因此,校企共建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是“订单式培养”的又一具体实践。由于实验点设在实习实训条件优越的企业,并且有企业导师的直接参与,学校在师资上就得到了相应的补充。有些企业在签订协议后,还无偿地为院校提供实习场所,协助建设实验室,提高实验点的人才培养能力。用人单位还可以“跟进”培养过程,在培养中灌输企业文化,培养出真正留得住的人才。用人单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性、要求在实验点中直接进行上岗培训,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免去了传统培养模式下企业对毕业生进行的“二次培训”,节约了培养成本和时间。
(二)导师团队建设——实验点建设的前提条件
要全面实施高职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设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导师团队、推行团队导师制、加强导师职能是必不可少的。
1998年原国家教委提出了职业学院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很多高职院对高职教师的培训都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涌现出了一大批“双证”“双能”“双职称”的复合型教师。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来说,无疑应首选这些教师进入导师团队。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目前的“双师型”教师已占所有教师的80%,在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导师团队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硕士9人,这些导师同时还在其他实验点指导着不同方向的课题团队,并通过相互的配合形成交叉的多学科配合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实验点研究团队,对各自领域的研究和相互间的协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既然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验点建设,就少不了企业导师的参与。多年来,很多船舶企业与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把这些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聘为实验点的指导教师。每位职业导师担任2~3名优秀在校生的职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出席学生的论文答辩;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院还根据项目的需求和进展情况安排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促进学院导师与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切实提高本项目的实际效果。
(三)制度化管理——实验点建设的必要保证
实验点的管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科研工作管理,另一部分是实验室环境管理。科研工作的管理主要以课题组为单位,以各个导师位为负责人,并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协作的方式,促进科研课题进行。而实验点的科研环境,则通过建立责任人制度,进行总体的管理,并通过监督和检查对全体导师和学生进行管理。为此,实验点制定了《实验点实施细则》《实验点奖励办法》《实验点创新性项目管理办法》《实验点设备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范围,实验点的科研条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真正创建了一个“宽松工作氛围、紧张工作步骤、浓厚学术气氛”的局面。
要做好实验点建设项目工作,还应该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意识,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构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模式,追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营造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环境,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当然,在船舶详细设计实验点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加以研究,寻求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华正伟.关于大学生科研创新的调查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崔玉娟,周凱,龚瑜.科技挑战未来创新凝聚人才[N].中国青年报,2005-
11-17.
[3]沈炯.对影响科技创新制约因素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4).
[4]薛绯,管桂香.构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与路径[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9).
[5]任小龙,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6]崔亦田,陈幼年.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7]江云清.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