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蔽性中耳炎(masked mastoiditis),又称为静息性、潜在性、隐匿性、非典型性、慢性静息性、或亚临床性中耳炎。此病虽为一较传统课题,国内、外许多经典耳鼻咽喉科学及耳科学专著中均有列题讨论。国外论文多集中在上世纪70~80年代,然而国内对此课题的讨论研究近年来却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且似有方兴未艾之势。但如何界定隐蔽性中耳炎的定义、正确理解其概念和内涵、以及恰当地选择病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是研究此课题的先决条件。近数十年来,中耳炎基础研究理论和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对中耳乳突炎的全面认识和临床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水平和可能性。过去认为是“未被发现”或“不可能被发现”的隐藏于“完整鼓膜”后面的隐蔽性乳突炎,目前已不再是临床的疑难问题;病因学上也与过去存在着差别。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比如作为本病突出特点的鼓膜“完整”,到底应如何恰当地理解?是否只要不伴有鼓膜穿孔的乳突炎均可认为是隐蔽性中耳炎?有着明确中耳炎病史,并接受过耳科的特殊诊治处理,甚至是多次鼓膜穿刺、置管等,是否仍考虑归属于隐蔽性乳突炎?又如隐蔽性乳突炎是作为独立的一型中耳炎,还是应看作是中耳炎的连续过程或并发症?诸多问题值得重新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