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教育系统当中,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同时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语言,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语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特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下教育行业关注的重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把控语文知识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8-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8.053
在教学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其有效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初中语文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教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人格,完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求,也是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有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理念逐渐应用于课堂之上,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还略有缺失。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不够成熟,只有积极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教学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从而有效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深入挖掘名篇内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极大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心志,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文名篇中包含着诸多的人生哲理,其中也不乏文学美感。比如说,《静夜思》一诗中,诗人借月亮表达自身的思乡之情,《小池》一诗中,诗人借池塘景色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之美,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渗透情感教育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所展示出来的。语言艺术和教学艺术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在教学中渗透情感。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首先需要从心灵教育和情感教育入手,以语文的内在美感染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语文之美。想要运用情感教学手段让学生浸润在美好的情感之中,教师就必须首先进入角色,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维抛之脑后,将最好的情感融入教学当中,利用真实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把握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之中。另外,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教师也应该抑制不满情绪,保持良好的态度和学生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比如,利用作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以“今年中秋节”为题,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将习作目标设定为:1.从文章的立意、材料方面进行思考、选择,以突出自己的真情。2.习作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注意创新,与众不同。3.注重细节的推敲刻画,把感动和思索带给别人。4.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度,让读者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2]。本节习作课的重点在于:首先,需要学生从立意、材料、语言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真情;其次,处理材料时应该和整篇构思相统一;再次,需要揣摩语言技巧和细节技巧。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节习作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语言构建特定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情感、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映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的观后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通过观看影片并谈观后感,能够引导学生感悟真情,并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和抒发自我情绪。
(四)发挥教师积极的示范作用
教师不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初中生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教师的语言行为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3]。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和宽容心,真诚对待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积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如此才能够从更多方面感染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树立健康积极的人文精神。 (五)改进教学思路,加强引导
现阶段,教学改革已经深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协作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社会、感悟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创新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4]。同样,语文教师也需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在教学中彰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质,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具备更高的文学素养。在初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是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习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所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首先,在课堂中要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其次,在课堂上要注重对知识掌握过程的教学;再次,在学习上要注重对变化过程的练习。
(六)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需要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对于教师而言,为学生讲解理论性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展现出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课题,让学生通过搜集一些文学资料或者整理一些文学作品等,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从中挖掘人文精神。再次,教师应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加以提升,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师需要格外注意,现代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利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问题解决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其重点在于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实际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家校联合创设氛围
初中语文课堂当中的知识点和生活密不可分,不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課外练习,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际例子。所以说,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学知识点,灵活地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展现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特征。这样,就可以构建起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桥梁,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其学习意识,对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产生一定的影响。初中生的很多作业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做好学习监督工作。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相关知识的传授者,主要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水平,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从课堂、情感、教学理念方面入手,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有效提高其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胡翠娜.人文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培养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107.
[2]徐雁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64):134.
[3]吴晓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8):86.
[4]姜建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8):87.
[5]过纪伟.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新课程学习(上),2012(5):15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8-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8.053
在教学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其有效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初中语文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教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人格,完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求,也是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有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理念逐渐应用于课堂之上,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还略有缺失。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不够成熟,只有积极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教学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从而有效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深入挖掘名篇内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极大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心志,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文名篇中包含着诸多的人生哲理,其中也不乏文学美感。比如说,《静夜思》一诗中,诗人借月亮表达自身的思乡之情,《小池》一诗中,诗人借池塘景色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之美,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渗透情感教育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所展示出来的。语言艺术和教学艺术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在教学中渗透情感。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首先需要从心灵教育和情感教育入手,以语文的内在美感染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语文之美。想要运用情感教学手段让学生浸润在美好的情感之中,教师就必须首先进入角色,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维抛之脑后,将最好的情感融入教学当中,利用真实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把握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之中。另外,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教师也应该抑制不满情绪,保持良好的态度和学生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比如,利用作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以“今年中秋节”为题,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将习作目标设定为:1.从文章的立意、材料方面进行思考、选择,以突出自己的真情。2.习作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注意创新,与众不同。3.注重细节的推敲刻画,把感动和思索带给别人。4.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度,让读者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2]。本节习作课的重点在于:首先,需要学生从立意、材料、语言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真情;其次,处理材料时应该和整篇构思相统一;再次,需要揣摩语言技巧和细节技巧。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节习作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语言构建特定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情感、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映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的观后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通过观看影片并谈观后感,能够引导学生感悟真情,并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和抒发自我情绪。
(四)发挥教师积极的示范作用
教师不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初中生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教师的语言行为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3]。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和宽容心,真诚对待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积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如此才能够从更多方面感染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树立健康积极的人文精神。 (五)改进教学思路,加强引导
现阶段,教学改革已经深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协作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社会、感悟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创新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4]。同样,语文教师也需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在教学中彰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质,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具备更高的文学素养。在初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是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习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所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首先,在课堂中要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其次,在课堂上要注重对知识掌握过程的教学;再次,在学习上要注重对变化过程的练习。
(六)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需要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对于教师而言,为学生讲解理论性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展现出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课题,让学生通过搜集一些文学资料或者整理一些文学作品等,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从中挖掘人文精神。再次,教师应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加以提升,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师需要格外注意,现代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利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问题解决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其重点在于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实际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家校联合创设氛围
初中语文课堂当中的知识点和生活密不可分,不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課外练习,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际例子。所以说,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学知识点,灵活地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展现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特征。这样,就可以构建起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桥梁,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其学习意识,对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产生一定的影响。初中生的很多作业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做好学习监督工作。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相关知识的传授者,主要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水平,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从课堂、情感、教学理念方面入手,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有效提高其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胡翠娜.人文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培养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107.
[2]徐雁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64):134.
[3]吴晓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8):86.
[4]姜建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8):87.
[5]过纪伟.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新课程学习(上),201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