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一直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广大教师一直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方法进行研究实践,以期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比如运用情境教学法,或者促使学生能够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实现更好的数学理解。但是,对于数学实验的研究还比较少。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的数学观察,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较强的核心素养培养价值。本文从保持实驗开放性,激发实验创造性和强化实验逻辑性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的实验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所谓数学实验,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特定条件下探索数学知识概念并通过数学实验来解决问题,验证知识,实现对数学理论的理解。通过教学中的数学实验,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整个从观察、发现、操作到结果、讨论和总结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成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成长的强大引擎,带给他们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数学学习乐趣。不过,数学实验教学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一些基本的原则还需要广大教师去了解。
一、保持实验开放性
教师在开展数学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虽然数学实验也要保持严谨性,但并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去了解物理、化学或生物方面的知识,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且也没有危险性,所以教师应该保持实验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开放性比较强的实验中,学生能够自由放飞自己的思想,能够感受到数学实验的乐趣,进而引发对探索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而且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想法,也可以在开放新较强的实验中得到纠正,给学生更多验证知识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教具,比如能够拼成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积木,或者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线。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提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其特征进行实验验证。在这样的一个实验中,最明确的是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特点,但实验的途径是完全开放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以前的图形几何知识积累,放开自己双手进行各种操作,与组内其他同学展开充分的交流沟通,一定能够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实验创造性
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是数学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实验要关注的一项重点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与应用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造性实验。也就是说,实验本身除了能够验证数学知识之外,也应该能够对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起到一定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类似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体会。这样即使离开了数学课堂,学生对数学实验的兴趣也不会消退,而是有无数的机会可以被他们利用起来,不断开展各种思维或动手操作的实验,极大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仍以上文提到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为例。在上述实验完成,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下一个主题:给每个组一个关于图形的描述,这个图形是由三角形和四边形拼成的。学生要利用手头的积木或彩线,将教师描述的图形拼出来。学生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会自然应用刚才的实验所得到的思维成果。拼出来之后,发现老师描述的图形是桥梁或房子等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学生一下子就能意识到自己刚才通过实验学到的知识对于自己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是很有帮助的。
三、强化实验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被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们看待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实验的逻辑性。比如上文所说的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有什么样的用处,为学生今后应用类似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奠定基础。这两个实验之间就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增强。在其他的数学实验中,教师也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的“观察物体”为例。从内容上看,本身就与之前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教师可以在这节课教学时继续应用积木作为实验用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搭建各种立体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去分析和总结这些物体的外表特征。在实验进行中或实验之后的总结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回忆起在之前的两个实验中是怎样观察形状的,通过实验将学生的头脑中的知识串联起来,构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简而言之,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建立知识体系非常重要。相信只要大家能够加强对数学实验的研究和应用,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善数学综合知识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出新型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春梅.小学数学实验开发与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121-122.
[2]陈正华,华旦玲.借助数学实验,发展数学思维[J].教育观察,2019,8(21):119+12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所谓数学实验,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特定条件下探索数学知识概念并通过数学实验来解决问题,验证知识,实现对数学理论的理解。通过教学中的数学实验,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整个从观察、发现、操作到结果、讨论和总结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成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成长的强大引擎,带给他们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数学学习乐趣。不过,数学实验教学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一些基本的原则还需要广大教师去了解。
一、保持实验开放性
教师在开展数学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虽然数学实验也要保持严谨性,但并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去了解物理、化学或生物方面的知识,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且也没有危险性,所以教师应该保持实验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开放性比较强的实验中,学生能够自由放飞自己的思想,能够感受到数学实验的乐趣,进而引发对探索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而且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想法,也可以在开放新较强的实验中得到纠正,给学生更多验证知识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教具,比如能够拼成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积木,或者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线。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提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其特征进行实验验证。在这样的一个实验中,最明确的是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特点,但实验的途径是完全开放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以前的图形几何知识积累,放开自己双手进行各种操作,与组内其他同学展开充分的交流沟通,一定能够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实验创造性
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是数学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实验要关注的一项重点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与应用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造性实验。也就是说,实验本身除了能够验证数学知识之外,也应该能够对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起到一定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类似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体会。这样即使离开了数学课堂,学生对数学实验的兴趣也不会消退,而是有无数的机会可以被他们利用起来,不断开展各种思维或动手操作的实验,极大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仍以上文提到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为例。在上述实验完成,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下一个主题:给每个组一个关于图形的描述,这个图形是由三角形和四边形拼成的。学生要利用手头的积木或彩线,将教师描述的图形拼出来。学生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会自然应用刚才的实验所得到的思维成果。拼出来之后,发现老师描述的图形是桥梁或房子等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学生一下子就能意识到自己刚才通过实验学到的知识对于自己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是很有帮助的。
三、强化实验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被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们看待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实验的逻辑性。比如上文所说的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有什么样的用处,为学生今后应用类似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奠定基础。这两个实验之间就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增强。在其他的数学实验中,教师也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的“观察物体”为例。从内容上看,本身就与之前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教师可以在这节课教学时继续应用积木作为实验用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搭建各种立体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去分析和总结这些物体的外表特征。在实验进行中或实验之后的总结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回忆起在之前的两个实验中是怎样观察形状的,通过实验将学生的头脑中的知识串联起来,构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简而言之,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建立知识体系非常重要。相信只要大家能够加强对数学实验的研究和应用,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善数学综合知识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出新型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春梅.小学数学实验开发与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121-122.
[2]陈正华,华旦玲.借助数学实验,发展数学思维[J].教育观察,2019,8(2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