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R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D幼儿园又放假了,这里先说个小插曲。
   我分享的就是放假在家,我们之间的故事。小D在玩娃娃屋时,发现有个小玩意还没被打开,特别兴奋地想尝试自己打开。发现不行,就开始有发脾气的前兆了,就把这个扔在了我身旁。
   我接过了这个,拿起来一看,挺薄的两片,这个本身打开就有一定难度。而且四处都有透明胶,我猜她并没有发现这个,所以难度更大了。于是,我就仔细端详后说,“我来试试看”,然后也尝试用手指使劲抠,抠了好几下,还是抠不出来。
   小D在一旁看我这样认真做似乎也不行,就凑过脑袋来看,看了一会和我说,“妈妈,我来试试看”,她又把这个东西拿过去,自己在那里尝试打开。
   这时,我也凑过去在旁边看,看着她努力尝试了好几次后,我又说,“我来试试看吧”,我又一把接过去继续尝试。这时,我除了抠这个盒子外,开始抠透明胶了。
   小D凑过来看我使劲抠透明胶,然后又和我说,“我来试试看吧”,又接手继续努力。就这样一盒小东西,我们母女俩轮流说着“我来试试看”,轮流尝试努力着。最终小D自己打开了这盒东西。
   她欢呼雀跃地和我说,“你看,我打开了,哈哈哈”,立马转身投入到了她和娃娃屋的玩耍里了。我在一旁看着她玩耍,回想到我们刚才的情景,我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如何让孩子不轻易放弃,让他们自己做成功一件事吗?
   顿时就觉得很有意思啊,孩子的品质培养绝对不是在“大事”上体现的,相反就是这些日复一日琐碎小事中磨练出来的。
   长久以来,我们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不怕失败的,可以为了目标不懈努力的,我们也学习过很多引导孩子这些品质的方法。但昨天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我既没鼓励,也没共情,那小D这次没放弃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思考让我想到了去年9月份公布的一个新发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随机找来了两组15个月大的孩子,每组孩子都会看一个大人把一个玩具青蛙从罐子里拿出来,把一把钥匙从门上拔下来,都是看三遍。
   唯一不同的是,第一组的孩子会看到大人一开始无法完成,每次都需要努力30秒左右才能成功。而第二组的孩子看到的是,大人一开始就轻而易举完成了。
   之后,这两组孩子同时被给到一个音乐玩具,在音乐玩具的顶端有一个看着像实际却不是开关的按钮,而玩具的底部隐藏着一个真正的开关按钮。在此之前,科学家会先打开音乐玩具,让孩子们明白这个玩具是可以发出响声的。
   然后每个孩子就会拿到一个音乐玩具,可以自己玩2分钟。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第一组的孩子自己尝试按开关的次数要比第二组高出将近一倍,尝试自己琢磨研究这个玩具的时间也比第二组长了将近一倍。
   尽管这个实验存在它的局限性。但我更愿意从这个实验本身去反思,它带给我的启示是什么,可以如何让我们更好地育儿。
   父母并不需要“全能”
   经常会听到不少父母朋友会说,我也想英语启蒙啊,我不会怎么办?孩子这么多“为什么”,我也不懂怎么办?科学启蒙是挺好,但是每次总被孩子问倒怎么办?
   这是大部分父母的惯性思维,我们总希望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无所不能”,自己英语流利了才能和孩子对话;好多尴尬问题回答不上来,干脆回避这些;自己动手能力差,那就不带孩子做。
   但麻省理工的这个实验恰恰就是告诉我们,做个真实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时不时展现自己的“无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好比我和小D在拆这个塑料盒时,我其实是和她一起在努力的,我也觉得很难,我也拆得很专注。
   当孩子看到,父母也需要努力,而且可以看到父母努力的过程和最终完成的结果,孩子才能从小明白努力是有回报的,才能更加愿意去努力。
   真正的共情不一定需要語言
   现在,“共情”几乎是个被说烂的概念了,每个父母都会说,他发脾气了,我会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但是……他准备放弃了,我会鼓励他,妈妈也知道这个很难,但是……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没用,“你看,我都共情了,他还是哭;我都共情了,他还是发脾气不继续了。共情怎么没用?”为什么没用?因为我们把“共情”变成了希望改变孩子的套路,共情只是铺垫,后面的“但是”才是真正想孩子达成的期望。
   昨天我和小D的互动里根本没有任何看起来的“共情”,但其实我已经共情了,我接过她正在尝试打开的东西,我也很努力很费劲地在打开。虽然一句话都没说,但我这样的“艰难”过程就是在共情,我用行动告诉她,“嘿,真的挺难的呢,我来试试,我想帮你”。
   蹲下来的视角
   这么做难吗?是的,很难。我们当大人太久了,久到都已经忘记了我们曾经孩子的样子。小D现在1米高,这是我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说这句话并不是真的在谈她的身高,而是我在时刻提醒自己,1米孩子的视角,蹲下来的视角。
   这就意味着,当小D打不开那个盒子时,我并不是一边说“你要再努力啊”,然后一边三下五除二就替她打开,临了还要加上一句,“你看,挺容易的,只要你不放弃”。
   这也意味着,当小D向我提问时,我并不是马上把我知道的一股脑儿地告诉她,然后半途发现她似乎已经对我所说的不感兴趣,然后还要评判一番,“这个孩子,和你讲,你反而不听了”。
   这还意味着,当小D在学习任何一个新技能时,我并不是一边包办代替,一边还总“嫌弃”孩子:“怎么自己总不会做,你看妈妈,这样做就好了。”
   现在每当遇到这样的时刻,我总是尝试想象自己仿佛也是那个3、4岁的孩子,我仿佛也是第一次在尝试和经历这些,这时我的动作和语言都会变慢,我可以容忍小D没有立即反应,我会尝试去拆解这些步骤,我会和她一起“重新学习”一遍。
   养育孩子对我来说是“学习”和“忘记”的过程。我学习很多育儿知识,了解各种各样的理论体系,逐渐打造自己的育儿观。但面对小D时,我总是在提醒自己“忘记”,忘记那些理论体系,清空我作为成人所掌握的一切技能,尝试蹲下来,用一个“1米孩子”的视角来重新学习。
   回顾自己当妈妈快5年的历程,我真的觉得蛮有趣的。一开始学习育儿,我只是想更好地带小D,或者也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变得更好。
  但到现在,我发现,育儿其实是在让我们努力放下自己那个大大的“自我”,让我们变得谦卑。同时也让我们变得勇敢,敢于展现自己的无能,愿意袒露自己的脆弱,然后还要有勇气和这个小生命一起重新成长一次。
   “父母”这个名词,让我们柔软又坚强!
其他文献
原本要写的是《写给未来的你》,结果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动笔。今天再写,已经又添了个小女儿,于是“你”成了“你们”。   多多和妹妹,这篇短文是写给你们的,在你们分别八岁和两个多月的年纪。之所以要写点什么给你们,是想借时间之河给未来的你们带去一些父母今天的爱与感悟,并且再不写,怕自己就快要老了会忘掉。   就从今天说起吧。今天是2014年3月16日,多多八岁,妹妹还不到百天。我们一家人住在北京郊外的一栋
期刊
朋友的女儿然然读初二,作文常能在市级报刊上发表,也参加过不少征文,拿过几回奖,大家都羡慕,说他家出了个小才女。   朋友自己在单位里做文字宣传工作,文笔非常不错,我一直认为孩子得了父亲的真传,直到那一次……   然然报名参加了省里一个颇具规模的作文大赛。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个大赛分海选、初赛、复赛3个阶段进行。   出人意料的是,初赛一等奖的然然,复赛竟名落孙山。   朋友非常失望,然然也十分难过。
期刊
一位同学在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第一句是:“宽容是深邃天空里的一颗流星。”其他两句也使用了比喻,很优美的语句。“深邃”的“邃”字写得一点不差。但仔细一想问题便来了——“宽容”怎么就成“流星”了呢?流星转瞬即逝,难道作者的意思是,只在很短时间里宽容,超过那个时间就不宽容了吗?在一次课上,我特意问他,他答:“以前的老师要求我们,作文开头一定要使用优美的词语写一组排比句,而且,每一句
期刊
YDS-120微机远动装置是我所于1985年设计研制成功的最新产品,技术先进、功能强、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该产品已于今年2月在北京某部队现场安装、对接并投入运行,性能稳定、
18岁,我、王学兵、陈建斌等十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到北京上学,那时候我们新疆班,火车上一聊,有一大半是第一次离开新疆。八九十年代,出新疆到其他地方,路上都得三四天,所以好多到新疆的移民二三十年都没回过老家。但我小时候,我爸妈只要存一点钱,就回河南老家探亲,所以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家存款全都贡献给了铁道部。   我印象中有三四次,車行至河南,快接近村口,远远地能看得见了,我父亲表情会突然肃穆起来,他
期刊
我这段时间忙翻天,就很少回去看望父母。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故意不去看他们,因为怕被他们询问或者关怀——我过得好,他们会警醒我不要得意忘形;我过得不好,他们会寝食难安。而我是他们的孩子,彼此太熟悉,所以很难在他们面前伪装或遁形。   记得夏天和父母一起出去旅行时,整整一个假期,我就盼着早点结束。三十多天的朝夕相处太难熬了,我老是和我妈发生言语冲突,觉得她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我添堵,而她觉得我肯定是她上辈
期刊
昨天儿子说,不想上学了!   听完之后的一秒,我感觉脑袋一嗡,跳出来一个念头:天哪,这还没开始上小学,已经厌学了!   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   “哦,你不想上学了是么,你感觉上学是一件很不开心的事么?”   换来儿子哭哭啼啼的沉默……   “那你说说,咱们上幼儿园有哪些让你觉得挺困难,挺不容易的事?”   继续沉默……   “听说你们昨天九一八,还进行了演习?”   “就是那个演习,害的
期刊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善本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通知》。《通知》强调,严格执行住房限售政策,首次明确“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是指具
作为儿童文学形式的一种,绘本由于图文的交融性、内容的有趣性、内涵的哲理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基于传统品德养成教育内容的单调性,方式的单一性,本文试图研究如何借助
1999年1月10日,我们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整整一个月。这一天,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走出大峡谷的人,对那段行走,那段生活将会刻骨铭心,永生难忘。他会指天发誓,再也不愿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