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理论预防高血压的经验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mily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对高血压病有着独特的认识,认为高血压病大致分为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血瘀阻窍、风火上扰、肝火上炎等型,治疗方法主要有平肝熄风、化痰、滋阴、活血、祛风等.中医在预防高血压病方面有一定作用,利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患者生活方式,依据不同病因、不同个体制定防控策略,可达到预防目的。

其他文献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防治规律的临床学科,在中医临床学中占据重要位置[1].目前中医妇科学的授课教师多由临床医院资深医师担任,由于临床医师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有时不能恰当地选择课堂内容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最终的评价体系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提升学生的临床诊治和中医思维能力是困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作为综合征最早由Gelineau在1880年提出[1],1934年Daniels提出白天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是目前临床常说的"四联症"[2].日间嗜睡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猝倒是发作性睡病的特有症状,约70%的患者会出现猝倒.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ICSD)将发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ie mellitus,DM)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DPN的发病率亦在不断增长(60%~90%),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下肢、足部慢性难治性溃疡、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截肢(趾)的主要原因[1].本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代赫石为名医张锡纯的常用药,<医学衷中参西录>收方180余首,用代赭石者有24首,还有加减应用者[1],已有不少文章对其进行探讨[2-4],然或偏或糅,有必要进而论之,兹归纳如下。
生肌象皮膏源自《疡科纲要》,是外科常用方,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活血养血、去腐生肌之功,适用于烧烫伤溃疡、褥疮、感染性伤口等软组织损伤.我院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制药工艺,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现将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转移性肝癌在癌症的远处转移中发生率较高.癌症出现转移性肝癌是晚期的标志之一,也预示着患者生存期较短.癌细胞转移至肝脏,较多见的是源于胃、大肠癌.中医理论认为,脏腑间病变的相互传变多通过经络,分布于肝脏的经络使肝脏与肺、胃、心、心包、胆等之间有直接通路.肝藏血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王冰注释《素问·五脏生成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1].另外"肝体常不足"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运用该冬病夏治法防治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对文献发表年代、期刊分布、疗法、方药、腧穴等进行统计分析,对冬病夏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30 d为1个疗程,分别对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等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56%,均优于对照组的76.32%和 52.63%(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
己椒苈黄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1].该方由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组成,主治病变部位在肠间,症见肠鸣,腹胀满,口舌干燥,二便不利,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沉实微数.水饮留于肠间,气机不利则肠鸣腹胀满,大便不利;气机阻滞,郁而化热则舌苔黄腻,脉微数;气不布津,津液不能上承则口舌干燥;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法以通便泻热,行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指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一般代谢需要的病理状态,是多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高、预后差的特点.近年的研究从各个角度证明了中医药防治心衰的疗效优势及其作用原理,特别是在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疗效显著.心衰患者大都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病理改变,现将以补肾活血为主要治则的相关实验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