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会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如何提高幼儿时期的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寓教于乐”教学理念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寓教于乐;教学效率;良好氛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1-0040-02
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并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将课程知识巧妙融汇于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实现幼儿的综合发展。
一、把握时机,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善于抓住每节课的前五至二十分钟,这段时间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最好时机。这段时间中,教师可安排整堂课的重点知识作为授课内容,并利用合适的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最佳学习时间的作用,促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为幼儿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例如,当学习课程时,教师可事先归纳、整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利用合适方法对新、旧知识点进行整合,注意找出二者间的联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学习心理,对整合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幼儿能够快速理解新知识的要点。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课堂实践,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幼儿更大程度地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资源,创设良好氛围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可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物理氛围、心理环境与学习气氛的营造。物理氛围指教师利用教室的布局特点,为幼儿提供活动所需的素材、场地等条件,方便开展各种不同的益智活动。通过营造物理氛围,幼儿可按自己的爱好选择课堂活动的形式及内容,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幼儿能够自主地参与互动,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探索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将教学场地分设为手工区、科学区、表演区、学习区、交流区等,幼儿在不同的活动区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与能力。心理环境指的是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幼儿进行大胆探索,从课堂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游戏是目前幼儿教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教师可借助游戏教学培养幼儿情感、语言、肢体动作等多个方面的认知能力,实现幼儿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全发展。营造学习气氛,指的是教师为幼儿创造具有多变性、针对性的气氛条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习某些技能,例如,幼儿练习钢琴时,家长可在旁“陪练”,并与孩子交流一些关于钢琴弹奏的话题,让孩子体会到学习钢琴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幼儿的钢琴练习效果。
三、找对方法,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好向导。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教师要保护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从而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探寻现实事物间的具体联系,并将这些联系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不能正确认识一些新事物与新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认识引导,鼓励幼儿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及时解答幼儿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幼儿正确了解现实事物。此外,教师要充分运用榜样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生活习惯。
四、巧用故事,培养幼儿能力
结合故事开展特定的语言教学,可有效提升幼儿的多项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模仿各种故事角色的语气和声音,让幼儿深刻感受到故事教学的乐趣,例如,在讲述《小兔乖乖》时,教师可模仿大灰狼、兔妈妈的说话语气,让幼儿了解兔妈妈的说话语气非常温柔动听,大灰狼的说话语气比较粗鲁。通过故事教学,幼儿能了解什么样的故事好听,并将故事中的语言、语气、动作等运用到实际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动作能力。此外,教师可指导幼儿进行复述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故事角色的语言、语调和肢体动作,以此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模仿技能。故事教学可贯穿于美工、音乐、舞蹈等各种课堂活动之中,通过故事教学与课堂活动的结合,可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进而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对故事、活动产生了很大兴趣,幼儿就会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这样一来,教学氛围就会变得活跃、和谐,教学目标、任务也能够轻松达成,基于此,“寓教于乐”的理念就能够充分融合到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寓教于乐;教学效率;良好氛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1-0040-02
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并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将课程知识巧妙融汇于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实现幼儿的综合发展。
一、把握时机,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善于抓住每节课的前五至二十分钟,这段时间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最好时机。这段时间中,教师可安排整堂课的重点知识作为授课内容,并利用合适的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最佳学习时间的作用,促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为幼儿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例如,当学习课程时,教师可事先归纳、整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利用合适方法对新、旧知识点进行整合,注意找出二者间的联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学习心理,对整合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幼儿能够快速理解新知识的要点。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课堂实践,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幼儿更大程度地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资源,创设良好氛围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可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物理氛围、心理环境与学习气氛的营造。物理氛围指教师利用教室的布局特点,为幼儿提供活动所需的素材、场地等条件,方便开展各种不同的益智活动。通过营造物理氛围,幼儿可按自己的爱好选择课堂活动的形式及内容,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幼儿能够自主地参与互动,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探索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将教学场地分设为手工区、科学区、表演区、学习区、交流区等,幼儿在不同的活动区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与能力。心理环境指的是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幼儿进行大胆探索,从课堂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游戏是目前幼儿教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教师可借助游戏教学培养幼儿情感、语言、肢体动作等多个方面的认知能力,实现幼儿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全发展。营造学习气氛,指的是教师为幼儿创造具有多变性、针对性的气氛条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习某些技能,例如,幼儿练习钢琴时,家长可在旁“陪练”,并与孩子交流一些关于钢琴弹奏的话题,让孩子体会到学习钢琴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幼儿的钢琴练习效果。
三、找对方法,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好向导。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教师要保护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从而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探寻现实事物间的具体联系,并将这些联系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不能正确认识一些新事物与新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认识引导,鼓励幼儿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及时解答幼儿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幼儿正确了解现实事物。此外,教师要充分运用榜样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生活习惯。
四、巧用故事,培养幼儿能力
结合故事开展特定的语言教学,可有效提升幼儿的多项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模仿各种故事角色的语气和声音,让幼儿深刻感受到故事教学的乐趣,例如,在讲述《小兔乖乖》时,教师可模仿大灰狼、兔妈妈的说话语气,让幼儿了解兔妈妈的说话语气非常温柔动听,大灰狼的说话语气比较粗鲁。通过故事教学,幼儿能了解什么样的故事好听,并将故事中的语言、语气、动作等运用到实际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动作能力。此外,教师可指导幼儿进行复述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故事角色的语言、语调和肢体动作,以此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模仿技能。故事教学可贯穿于美工、音乐、舞蹈等各种课堂活动之中,通过故事教学与课堂活动的结合,可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进而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对故事、活动产生了很大兴趣,幼儿就会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这样一来,教学氛围就会变得活跃、和谐,教学目标、任务也能够轻松达成,基于此,“寓教于乐”的理念就能够充分融合到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