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国经济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是否强大,主要就靠有一批大公司、大集团。人们曲解“抓大放小”的方针,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于搞好大企业、大集团,而不怎么重视搞好中小企业。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后果使我国经济界受到震惊,促使决策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小企业。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和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激励政策,中小企业终于摆脱了“抓大放小”阴影的笼罩,迎来了“抓大扶小”的春天。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城镇就业、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本期封面文章重点关注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问题。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和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激励政策,中小企业终于摆脱了“抓大放小”阴影的笼罩,迎来了“抓大扶小”的春天。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城镇就业、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本期封面文章重点关注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