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错误中思考课堂教学缺失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县的五年级数学期末能力测试在解决问题的测试题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题目是这样的:一只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dm、宽8dm、高5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6dm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评卷时,我看到参考答案计算结果是4升。评卷时老师们对教研室所给出的参考答案存有异议,认为应该是40升。结果在评卷组长们的细细考究之下,发现老师们在解答这道题中的解法是错误的。而这道题之所以会出错,是因为老师们在解题的时都忽略了一个细节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到棱长6分米的小正方体,它的高比大长方体的高多出了1分米,所以要想把正方体整个放进高是5分米的长方体玻璃缸中,无论怎么放,都不可能把整个正方体都放到缸中。所以在计算放入缸中正方体所占的体积时应该只计算5分米的高,也就相当于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而老师们的计算正是忽略了这一点。无独有偶,在配套练习中类似的的计算答案中也犯了和老师们同样的计算错误,忽略了物体高度这个细节。因为受练习中错误答案的误导,造成教师对计算过程没有过多的质疑,对学生解题时出现不同的答案也没有更多的关注,且一味地认为计算结果与书中答案吻合也就理所当然的正确无误了,最后把孩子们的正确计算判成了错误。突然就很庆幸自己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答案的参照,不然难免也会犯下和老师们一样的错误。为什么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出这样的错误呢?透过这一错误现象,引起了我对数学日常教学问题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从错误中思考教师的质疑能力的缺失。前不久看到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书写的一篇随笔“从来如此,便对么?”,大意是书写他对圆的认识教学中判断“圆的半径都相等”这一命题时,为什么要加上在“同一个圆里”这一规定做出了自己对教材的大胆质疑。读后让我感受到特级教师对教材、对新理念实施的质疑能力果然是独到精妙,不同凡响。仔细想想,教材尚且存在欠妥之处,更何况是配套练习中的一个计算答案。而我们的教师之所以会在解题和讲解时犯错,就是因为教师缺乏这种对教材,对问题,对固有答案的质疑,总认为教材上的就是标准的,书上给出的答案就是无错的。新课程的实施,理论工作者早就论证了“教师是教材的建设者”,但由于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对教材、对问题的探究和质疑,所以才会对出现的错误现象习焉不察,习以为常,习非成是。
  思考二:从错误中反观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丢失。对于这道题的计算,其实有一部分学生解答时也有自己的思考,可是最后还是屈服在教师的所谓正确答案的指挥棒下,而成了正确思路下的错误牺牲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让我想起在教师的课堂上,常常会听到教师的一句口头禅“还有问题吗?”学生不是默不作声,就是说没有,似是真的没有问题,而这恰恰是我们课堂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所在。这正好又印证了自己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的一段文字:“在课堂上,中国学生为了装懂而不发问,美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发问,这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看到这样的描述,当时心里就想这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也蕴含着培养模式的差异,更折射出教育思想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的老师把教会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而学生往往把听懂知识作为自己听课的目标,如此一堂课下来,如果老师教的学生全学会了那便万事大吉,皆大欢喜。试想面对这样的伪问题现象学生的发展何在?我们的课堂确确实实是太注重为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对于学生提出的真问题却经常是置之不理。久之,学生便养成了听之信之的学习习惯,问题意识也就有意无意的被抹杀了。
  思考三:从错误中思考民主课堂的营造。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的学生本身是有个性和思想的,在孩子的想法里没有那么多经验,也没有那么多规矩,这就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善于从新的角度去想问题,善于用新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而这些孩子“与众不同”的天性需要民主课堂的这方沃土,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师生的民主合作,增加平等讨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意见提出质疑。对于教师的出错,我们千万不能以“我是考你们的”或者“别钻牛角尖”等来搪塞和推诿学生。而应是在错误之后敢于正视错误,冷静及时作出分析、判断,调整教学方案,采取补救措施。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持一种阳光的心态来观照学生的错误,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善于从学生95%的错误中去寻找和发现那5%正确而有价值的东西,给予鼓励和肯定,并积极的加以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推倒那95%的错误,利用差错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面转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恩格斯曾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错误中学习。教学中的错误利用好了会成为一种难得的资源,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如此。其实,错误的价值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我们出错后能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如果大家都能在错误之后练就一双“慧眼”敏于捕捉,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养成凡事都能多想一想的习惯,引领学生从错误中学会求知,那么差错也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教师要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精心备课,提高课
摘要:当下教育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对教育理念、学生观、教学观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课前课程创新能力、课中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课后的评价反思能力这三种最基本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 教学 能力发展  《中国大百科全》把能力定义为:顺利完成某种任务或活动的必备条件应该有与这种任务有关的知识、活动技能、正确态度、调控品质及天资等因素。教师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展开以来,已走过了几年,在这几年中,通过学习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感到忧虑。教科书不知道该怎么教,无从下手,大部分教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其实课标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科书才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要做到“活”。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法 教材 命脉  一、教师要“活”  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死板硬套(别人的方法只能借鉴
家庭是聋生最早、最重要的受教育摇篮,家长是他们最早乃至终身的教师,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的组成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聋生家长的重视。  据我校的调查数据统计,80%的聋生来至农村,家长的文化层次偏低,家庭经济偏差,他们不明确对子女的培养目标,不了解聋生的身心特点,不重视对子女的督促辅导,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严重地阻碍了聋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此,以端正家长教育思想、掌握科学育儿方
期刊
近年来,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有些农村附设幼儿园为迎合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要求,使自己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一味地教幼儿认字,学数学,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使原本快乐、无忧的童年过早的背负了重担,使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这些做法要不得,为了真正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作为一
期刊
摘要:国家认同感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动态性文化塑造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是民族认同教育拓展到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认同感教育能增强各民族同胞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关键词:国家认同感;民族地区;培养;教育意义  国家认同一词最早出现在1953年列文森论梁启超的名著《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中。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
摘要:《中庸》阐明了儒家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蕴含了深刻而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庸哲学 教育思想 指导意义  一、中庸蕴含的主要思想  “中庸”一词始见《沦语·雍也》,“子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矣。”在此,孔子以至德评定中庸,但从他对中庸的理解和运用看,实际体现的是对客观事物度量分界和矛盾构
该文研究了在全光光孤子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中,通过采用在复用信道的第一个时隙使用比其它时隙较大的孤子,其它时隙采用等幅的一阶孤子进行复用,在接收端通过Raman自频移与孤子脉宽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