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彪西是西方音乐史上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风格的形成,客观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法国音乐复兴运动、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文学以及多种艺术流派的影响;同时,德彪西本人所拥有的文化个性及思想追求,则是其风格形成的主观动力。德彪西音乐风格形成的根源,是一种综合的文化体现。
关键词:德彪西 印象主义 象征主义 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51 文献标识码:A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1862年生于巴黎近郊小城圣热尔门安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890-1910年是德彪西创作的成熟时期,创作了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合唱《被选中的姑娘》、管弦乐《牧神午后》、《夜曲》、《大海》、《意象集》等。1910-1917年为其创作晚期,期间因患直肠癌健康急剧恶化,创作力日渐衰退,1918年去世。
德彪西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一 社会背景的影响
德彪西生活的时期正是法兰西大变革、大动乱之后,当时精神危机和崩溃感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19世纪70年代初,法兰西经历了一系列民族和阶级的搏斗:普法战争、色当战败及其引来第二帝国的崩溃、第三共和国的诞生、巴黎公社起义等,这些对德彪西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在他的音乐创作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同时,随着19世纪工业社会的发展,追求个性自由成为时代的要求。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于艺术过于依赖文学来获得情感表达的方式提出了质疑,这就是出现了法国的唯美主义思潮。唯美主义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己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德彪西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在美学追求和题材选择上表现出了与先前浪漫主义音乐家们不同的倾向。
德彪西生活的时代,虽然李斯特、瓦格纳、威尔第等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创作仍具有广泛影响,但浪漫主义音乐已经开始趋于高度内省、消沉并脱离现实的境地。到19 世纪中后期,人们已经逐渐地厌倦了那种一味沉溺于离奇幻想,却无视听众感情需要的音乐。人们需要新的听觉感受,这更加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消褪,同时也为其它音乐流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德彪西的音乐是适应这一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 法国音乐复兴运动的影响
法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查理曼大帝在18世纪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17 世纪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17世纪法国的古典艺术开启了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大门”。但是到了19世纪中期,普法战争中的惨败和接下来签署的各种战争条约,使法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文化艺术方面,“人们渐渐对意大利和德国音乐(主要是歌剧)垄断法国音乐舞台的状况感到不满,尤其对风靡一时的‘瓦格纳热’产生反感,觉得同法兰西民族的音乐传统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1871年2月25日,在圣·桑和布西纳的倡导下,以“高卢的艺术”为目的的法国“民族音乐协会”在巴黎成立。其代表人物有:西扎尔·弗兰克(Cesar Franck,1822-1890)、卡米尔·圣·桑(Saint-Saens Camille,1835-1921)、万桑·丹第(Vimcent Dlndy,1851-1931)、加布里埃尔·福列(Gabriel Faure,1854-1924)等。受到追求法国艺术的理念和复兴法国音乐的影响,德彪西开始由一个坚定的“瓦格纳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法国音乐家”,德彪西一些早期作品就是通过民族音乐协会介绍给巴黎观众的。正是在这一音乐背景的影响下,德彪西在音乐的体裁形式上表现出了法国音乐那种精致、短小的特点,而音乐风格上也具有了法国音乐典雅、迷人的风格。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彪西是沿着他们的创作风格进行创作的,“如果说在振兴法国音乐上,弗兰克、圣·桑斯、丹第和福列等较年长的作曲家们走的道路,是继承和发扬泛欧洲或法国古典音乐传统的话,那么较年轻的德彪西和拉威尔选择的道路则是打破陈规、拓宽眼界、锐意创新。他们从当时的诗歌、戏剧、绘画中的最新探索中,从法国中世纪至巴洛克时期古香古色的音乐中,从俄罗斯、西班牙和东方民族别具一格的音乐中,发现了新的天地,得到了新的启发。”
三 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作为一种风格名称,首先兴起于绘画领域。1874年,巴黎的一群被学院画展拒绝的青年画家,组成“落选者沙龙”展出他们的作品。法国艺术评论家路易·勒罗瓦著文抨击他们的画幅,以莫奈的一幅题为《印象:日出》中的“印象”作贬义词形容他们的绘画风格。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和表现手法大致相同的此类法国画家称为印象派画家。此画派对传统的绘画题材和创作方法不感兴趣,他们强调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作画,捕捉阳光下千变万化的色彩,表达瞬间即逝的感觉和印象。
19世纪80年代,绘画中的印象主义影响到音乐。一般认为,印象主义音乐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而来。《韦氏》字典中对“印象派音乐”一词的定义是:“它是艺术作品的一种风格,以透过丰富而多样的和声与音色来引起一种旋法,去设计、描绘、创作和表现”。印象主义绘画的特色在于,借助光和色彩的变幻来表现作者瞬间捕捉到的印象。而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音响和音色,其音乐以暗示或提供一种意象和情绪的手法表现其魅力,而不去讲述一则故事,或渲染一种感情变化。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德彪西在音乐中充分发挥声音“色彩”的表现力,来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德彪西本人坚持认为,音乐比绘画更能充分地将印象主义的观念付诸于实施,因为音乐能流动的表现光线的变化,而绘画只能静止的表现,因而不太自然。在创作活动中,德彪西突破传统、标新立异。他说:“我绝不会将我的音乐限制在古老模式的结构中,我给予它们广阔的空间,给予它们自由和生命,这是我进行创作的唯一原则”。
四 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文学上兴起的思潮与流派。象征主义通常都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作为媒介)来暗示、隐喻人内心的某种抽象情感或是揭示某种抽象事物、说明一种深刻理念等。最早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如魏尔伦、马拉美等,他们的艺术主旨是探索世界背后隐秘的真理,认为世界的表面只是表象,探索这个表象背后的意义和真理才是最终目的。这派思潮对德彪西的影响非常大,他本身也和这些诗人有交往。早在19世纪80年代,年轻的德彪西就经常参加象征派诗人斯梯芬·马拉美的“周二晚会”,在那里遇到了一些与他思想相通的年轻诗人、画家、评论家、音乐家、雕刻家、小说家。在此后的创作中,德彪西受到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比其单纯的从音乐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德彪西的音乐好像是在描写大自然,其实他最关心的是对大自然背后的神秘体验,他的音乐常常带有梦幻神秘、不可捉摸的特点。德彪西很自然的被象征主义文学思潮所吸引,而且很快就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即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而创作的。可见在这种氛围中使德彪西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对其音乐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多种音乐流派的影响
1 传统和学院派音乐的影响
1873年,德彪西在巴黎音乐院接受全面、系统的学院派训练,他认真研习了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他尤为喜爱肖邦、李斯特和舒曼的作品。在当时,法国成功的作曲家都以写作歌剧为主,古诺、马斯涅、托马等都是受欢迎的作曲家,他们的歌剧充满了抒情意味,曲调悦耳、情调感伤,而且在配器上非常精致典雅。他们的歌剧剧本常常是采用非常曲折而大胆的戏剧情节,多是供晚间娱乐的作品,从而深受观众欢迎。德彪西虽然没有写过这类性质的歌剧,但作为一个法国人,他深深地意识到那些歌剧音乐所体现的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彪西后期的创作。
2 异国情调的影响
1889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指挥的俄国民族乐派的音乐,使德彪西感受到了另外一种音响——在远东馆演奏的“佳美兰”(Gamelan)乐队的音乐。那种复杂的节奏、令人着迷的音响层次以及独特的五声音阶等异国情调的、配器辉煌的音乐,对德彪西有很大启发,在他其后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3 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影响
穆索尔斯基的音乐也对德彪西风格的形成产生过有力的影响。他曾有一份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总谱,这是一份非常有名的抄本,是圣·桑从俄国带回来的。这份总谱在少数人中传来传去,由于它表现出来的独创性,给德彪西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德彪西在这份总谱里发现了节奏、和声上他从未见过的自由、没有解决的不协和音、新颖的曲调、不断变化的拍子、持续音的连续进行、固定低音的使用以及钟声般洪亮的乐队,所有这些都给德彪西以深刻影响。
4 瓦格纳音乐理念的影响
瓦格纳对德彪西的影响最为强烈。瓦格纳学派把各种艺术结合成新的综合艺术的理想,和德彪西想把诗、音乐、绘画相结合的目的很相近。但德彪西并非模仿瓦格纳,而是出于自己创作观念的需要。在德彪西形成他自己的个人风格后,开始对瓦格纳音乐的华丽宏大进行强烈批判,并且提出了清澈明快的法国音乐理想。但是,他在批判文章中不断地提到瓦格纳,例如在创作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期间所写的一封信中,他曾说:“最糟糕的是那个化名为理查·瓦格纳的老克林索尔的幽灵在小节线之一的一个转折处出现了,于是我把整个东西都撕掉了,而且开始寻求各种乐句中更有特点的组合。”这说明瓦格纳这一“对手”总是萦绕在德彪西的脑海之中,影响着他的创作。
六 结语
音乐无法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德彪西的音乐反映了世纪转折时期的伤感与颓废。尽管社会文化因素是一种风格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但作曲家本人所拥有的文化个性及思想追求则是其风格形成的主观动力。德彪西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决定了他更多的是批判地继承和学习前人或同时代人的音乐风格。德彪西音乐风格形成的根源,是一种综合的文化体现,他的多元结合的艺术风格使他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及他所代表的印象主义乐派,在音乐语言与技法革新方面给后人以很大启迪,使他在音乐史上获得了与巴赫、贝多芬等艺术大师们相同的重要地位。德彪西的音乐,成为连接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重要的桥梁。
注: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ZK0779。
参考文献:
[1] Marcel Dietschy A Portrait of Claude Debussy,clarendon press·Oxford,1990.
[2] 沈璇:《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3] 朱秋华:《德彪西》,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4] 罗德瑞克·都内特,赵新译:《德彪西》,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
[5] 安德森:《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 邬以炜:《“法兰西的克罗德”——德彪西其人其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
[7] 王恩德译:《德彪西与爪哇加美兰音乐》,《黄钟》,1989年第1期。
[8]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5期。
[9] 张庆阳:《非功能性音响的历史意义》,《人民音乐》,2000年第9期。
[10] 汉森,孟宪福译:《二十世纪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简介:王丽娟,女,1979—,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关键词:德彪西 印象主义 象征主义 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51 文献标识码:A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1862年生于巴黎近郊小城圣热尔门安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890-1910年是德彪西创作的成熟时期,创作了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合唱《被选中的姑娘》、管弦乐《牧神午后》、《夜曲》、《大海》、《意象集》等。1910-1917年为其创作晚期,期间因患直肠癌健康急剧恶化,创作力日渐衰退,1918年去世。
德彪西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一 社会背景的影响
德彪西生活的时期正是法兰西大变革、大动乱之后,当时精神危机和崩溃感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19世纪70年代初,法兰西经历了一系列民族和阶级的搏斗:普法战争、色当战败及其引来第二帝国的崩溃、第三共和国的诞生、巴黎公社起义等,这些对德彪西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在他的音乐创作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同时,随着19世纪工业社会的发展,追求个性自由成为时代的要求。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于艺术过于依赖文学来获得情感表达的方式提出了质疑,这就是出现了法国的唯美主义思潮。唯美主义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己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德彪西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在美学追求和题材选择上表现出了与先前浪漫主义音乐家们不同的倾向。
德彪西生活的时代,虽然李斯特、瓦格纳、威尔第等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创作仍具有广泛影响,但浪漫主义音乐已经开始趋于高度内省、消沉并脱离现实的境地。到19 世纪中后期,人们已经逐渐地厌倦了那种一味沉溺于离奇幻想,却无视听众感情需要的音乐。人们需要新的听觉感受,这更加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消褪,同时也为其它音乐流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德彪西的音乐是适应这一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 法国音乐复兴运动的影响
法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查理曼大帝在18世纪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17 世纪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17世纪法国的古典艺术开启了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大门”。但是到了19世纪中期,普法战争中的惨败和接下来签署的各种战争条约,使法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文化艺术方面,“人们渐渐对意大利和德国音乐(主要是歌剧)垄断法国音乐舞台的状况感到不满,尤其对风靡一时的‘瓦格纳热’产生反感,觉得同法兰西民族的音乐传统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1871年2月25日,在圣·桑和布西纳的倡导下,以“高卢的艺术”为目的的法国“民族音乐协会”在巴黎成立。其代表人物有:西扎尔·弗兰克(Cesar Franck,1822-1890)、卡米尔·圣·桑(Saint-Saens Camille,1835-1921)、万桑·丹第(Vimcent Dlndy,1851-1931)、加布里埃尔·福列(Gabriel Faure,1854-1924)等。受到追求法国艺术的理念和复兴法国音乐的影响,德彪西开始由一个坚定的“瓦格纳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法国音乐家”,德彪西一些早期作品就是通过民族音乐协会介绍给巴黎观众的。正是在这一音乐背景的影响下,德彪西在音乐的体裁形式上表现出了法国音乐那种精致、短小的特点,而音乐风格上也具有了法国音乐典雅、迷人的风格。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彪西是沿着他们的创作风格进行创作的,“如果说在振兴法国音乐上,弗兰克、圣·桑斯、丹第和福列等较年长的作曲家们走的道路,是继承和发扬泛欧洲或法国古典音乐传统的话,那么较年轻的德彪西和拉威尔选择的道路则是打破陈规、拓宽眼界、锐意创新。他们从当时的诗歌、戏剧、绘画中的最新探索中,从法国中世纪至巴洛克时期古香古色的音乐中,从俄罗斯、西班牙和东方民族别具一格的音乐中,发现了新的天地,得到了新的启发。”
三 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作为一种风格名称,首先兴起于绘画领域。1874年,巴黎的一群被学院画展拒绝的青年画家,组成“落选者沙龙”展出他们的作品。法国艺术评论家路易·勒罗瓦著文抨击他们的画幅,以莫奈的一幅题为《印象:日出》中的“印象”作贬义词形容他们的绘画风格。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和表现手法大致相同的此类法国画家称为印象派画家。此画派对传统的绘画题材和创作方法不感兴趣,他们强调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作画,捕捉阳光下千变万化的色彩,表达瞬间即逝的感觉和印象。
19世纪80年代,绘画中的印象主义影响到音乐。一般认为,印象主义音乐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而来。《韦氏》字典中对“印象派音乐”一词的定义是:“它是艺术作品的一种风格,以透过丰富而多样的和声与音色来引起一种旋法,去设计、描绘、创作和表现”。印象主义绘画的特色在于,借助光和色彩的变幻来表现作者瞬间捕捉到的印象。而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音响和音色,其音乐以暗示或提供一种意象和情绪的手法表现其魅力,而不去讲述一则故事,或渲染一种感情变化。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德彪西在音乐中充分发挥声音“色彩”的表现力,来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德彪西本人坚持认为,音乐比绘画更能充分地将印象主义的观念付诸于实施,因为音乐能流动的表现光线的变化,而绘画只能静止的表现,因而不太自然。在创作活动中,德彪西突破传统、标新立异。他说:“我绝不会将我的音乐限制在古老模式的结构中,我给予它们广阔的空间,给予它们自由和生命,这是我进行创作的唯一原则”。
四 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文学上兴起的思潮与流派。象征主义通常都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作为媒介)来暗示、隐喻人内心的某种抽象情感或是揭示某种抽象事物、说明一种深刻理念等。最早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如魏尔伦、马拉美等,他们的艺术主旨是探索世界背后隐秘的真理,认为世界的表面只是表象,探索这个表象背后的意义和真理才是最终目的。这派思潮对德彪西的影响非常大,他本身也和这些诗人有交往。早在19世纪80年代,年轻的德彪西就经常参加象征派诗人斯梯芬·马拉美的“周二晚会”,在那里遇到了一些与他思想相通的年轻诗人、画家、评论家、音乐家、雕刻家、小说家。在此后的创作中,德彪西受到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比其单纯的从音乐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德彪西的音乐好像是在描写大自然,其实他最关心的是对大自然背后的神秘体验,他的音乐常常带有梦幻神秘、不可捉摸的特点。德彪西很自然的被象征主义文学思潮所吸引,而且很快就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即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而创作的。可见在这种氛围中使德彪西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对其音乐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多种音乐流派的影响
1 传统和学院派音乐的影响
1873年,德彪西在巴黎音乐院接受全面、系统的学院派训练,他认真研习了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他尤为喜爱肖邦、李斯特和舒曼的作品。在当时,法国成功的作曲家都以写作歌剧为主,古诺、马斯涅、托马等都是受欢迎的作曲家,他们的歌剧充满了抒情意味,曲调悦耳、情调感伤,而且在配器上非常精致典雅。他们的歌剧剧本常常是采用非常曲折而大胆的戏剧情节,多是供晚间娱乐的作品,从而深受观众欢迎。德彪西虽然没有写过这类性质的歌剧,但作为一个法国人,他深深地意识到那些歌剧音乐所体现的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彪西后期的创作。
2 异国情调的影响
1889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指挥的俄国民族乐派的音乐,使德彪西感受到了另外一种音响——在远东馆演奏的“佳美兰”(Gamelan)乐队的音乐。那种复杂的节奏、令人着迷的音响层次以及独特的五声音阶等异国情调的、配器辉煌的音乐,对德彪西有很大启发,在他其后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3 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影响
穆索尔斯基的音乐也对德彪西风格的形成产生过有力的影响。他曾有一份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总谱,这是一份非常有名的抄本,是圣·桑从俄国带回来的。这份总谱在少数人中传来传去,由于它表现出来的独创性,给德彪西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德彪西在这份总谱里发现了节奏、和声上他从未见过的自由、没有解决的不协和音、新颖的曲调、不断变化的拍子、持续音的连续进行、固定低音的使用以及钟声般洪亮的乐队,所有这些都给德彪西以深刻影响。
4 瓦格纳音乐理念的影响
瓦格纳对德彪西的影响最为强烈。瓦格纳学派把各种艺术结合成新的综合艺术的理想,和德彪西想把诗、音乐、绘画相结合的目的很相近。但德彪西并非模仿瓦格纳,而是出于自己创作观念的需要。在德彪西形成他自己的个人风格后,开始对瓦格纳音乐的华丽宏大进行强烈批判,并且提出了清澈明快的法国音乐理想。但是,他在批判文章中不断地提到瓦格纳,例如在创作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期间所写的一封信中,他曾说:“最糟糕的是那个化名为理查·瓦格纳的老克林索尔的幽灵在小节线之一的一个转折处出现了,于是我把整个东西都撕掉了,而且开始寻求各种乐句中更有特点的组合。”这说明瓦格纳这一“对手”总是萦绕在德彪西的脑海之中,影响着他的创作。
六 结语
音乐无法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德彪西的音乐反映了世纪转折时期的伤感与颓废。尽管社会文化因素是一种风格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但作曲家本人所拥有的文化个性及思想追求则是其风格形成的主观动力。德彪西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决定了他更多的是批判地继承和学习前人或同时代人的音乐风格。德彪西音乐风格形成的根源,是一种综合的文化体现,他的多元结合的艺术风格使他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及他所代表的印象主义乐派,在音乐语言与技法革新方面给后人以很大启迪,使他在音乐史上获得了与巴赫、贝多芬等艺术大师们相同的重要地位。德彪西的音乐,成为连接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重要的桥梁。
注: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ZK0779。
参考文献:
[1] Marcel Dietschy A Portrait of Claude Debussy,clarendon press·Oxford,1990.
[2] 沈璇:《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3] 朱秋华:《德彪西》,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4] 罗德瑞克·都内特,赵新译:《德彪西》,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
[5] 安德森:《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 邬以炜:《“法兰西的克罗德”——德彪西其人其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
[7] 王恩德译:《德彪西与爪哇加美兰音乐》,《黄钟》,1989年第1期。
[8]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5期。
[9] 张庆阳:《非功能性音响的历史意义》,《人民音乐》,2000年第9期。
[10] 汉森,孟宪福译:《二十世纪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简介:王丽娟,女,1979—,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