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图书市场较为混乱,大多初中生缺乏必要的甄别能力,因此,除了课内阅读教学之外,我们有必要给学生提供有养分的读物。笔者认为,时鲜阅读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目前,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我们必须结合时鲜阅读材料的特点,迎合初中生的阅读兴趣点,给予他们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时鲜阅读材料;阅读能力;导读 ;领读
一、为什么以“时鲜阅读材料”为载体?
(一)《新课标》的要求
2011版《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必须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而时鲜阅读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
(二)学生阅读现状的需求
1、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著作,且10年才更新,基本无法满足学生对“时鲜阅读材料”的需求。这一需求若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学生或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或错误地选择“垃圾读物”,百害无一利。
2、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可供选择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手段变得丰富多样,然而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式仍然单一、落后,很多优秀的视频材料也尚未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这在很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了课外阅读的质量。
3、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多为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以提取信息为目的,仅对材料进行浅层次思考,因此无法形成深度思考和丰富的精神联想。“浅阅读”这一方式的出现,也是由阅读材料的“碎片化”决定的。
(三)“时鲜阅读材料”的特点
1、时鲜:“时”:时效性,以近5年为主;“鲜”:新鲜,有时代感,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且能激发初中生阅读兴趣,有价值,有趣味,便于学生积累和感悟。
当今时代是用户体验的时代,面对当下的初中生,如果我们还一味秉着“良药苦口”的思想,给学生提供“苦口”的阅读材料,就算是再好的“良药”,学生也难以下咽。因此,“时鲜”这一特点,应该成为我们选择阅读材料的首要条件。
2、阅读材料:
①2000字以内文质兼美的文字材料;
②加工过的文字材料;
③趣味兼品味的视频材料。
综合以上三点原因,笔者认为,提供“时鲜阅读材料”,能丰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初中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初中生的阅读品味,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二、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时鲜阅读材料”?
当下,“浅阅读”正在流行,也正在影响着初中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很多专家和老师也已意识到“浅阅读”的弊端,做了相关调查和研究,力图引导并改变初中生的阅读方式。如《百科知识》中,杨凡就著文《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从科学层面揭示“理解力和精神联想正在流失”。知网中也有杭斌老师的呼吁——《把“阅读”摆渡到“悦读”的彼岸》,还有杨沉老师的倡导——《浅阅读时代的深度选择》。但这些研究只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较少涉及操作层面,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
基于以上的调查研究,笔者在如何充分利用好“时鲜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进行了一些较有成效的尝试。
(一)理论依据:
阅读,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影响阅读理解的外部因素包括文字材料的物理特点,如文字材料的易读度、材料的概括与抽象的程度等等。影响阅读理解的内部因素主要是阅读者的知识基础。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笔者的策略尝试正是从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入手,以“时鲜阅读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接受语言的能力,充分感悟并汲取阅读材料的养分。
(二)指导策略:
经过笔者重新组编后的“时鲜阅读材料”的版块结构均为“导读——选文——领读”,其中,“导读”与“领读”部分都由老师亲自执笔完成,这种结构有助于引导学生沿着真正的阅读轨迹成长。真正的阅读过程是“会意——引思——共鸣”。“会意”首先要求阅读材料能夠吸引学生,然后才是学生的心领神会;“时鲜阅读材料”在“选文”上要求贴近学生生活,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选择有时代特点的材料。“引思”要求阅读能够引导学生选定角度思考材料背后的东西,笔者在“导读”部分给学生提示解读、欣赏的角度。“共鸣”要求阅读材料、创作者、欣赏者能够充分对话,获得认知上的共识,形成情感上的激荡,笔者在“领读”部分示范性地引导学生体验内容背后的思想与智慧。
具体指导策略如下:
1、“时鲜阅读材料”的选择组编
精心挑选微视频、时鲜文章,并根据需要分类组编,以纸质文稿、视频链接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布置学生课余时间阅读。
具体操作:
(1)依据学生兴趣,确定阅读材料。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确定阅读材料。选择材料的过程,前期主要由教师负责完成,后期可以发动学生也参与进来,这一过程也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辨识能力。
(2)依据阅读规律,分类呈现材料。调查分析后最终确定选文包括人物类、事件类、经典类、时鲜类,文学类、小品类等,语言简明、生动;结构清晰、有层次感;主题集中、突出。选文确定后进行分类,尝试过的类别有:开味篇、时鲜篇、清心篇、经典篇、思辨篇等。
2、“时鲜阅读材料”的静态导读
笔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阅读,以“导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到解读阅读材料的某一切入口,再以“领读”的形式引领学生顺着这一个角度深刻感悟阅读材料,启发学生从多个角解读阅读材料。
“导读”的字数在300字左右,作用是引起思考、激发兴趣、提示阅读角度、交代背景、点明现实意义。
“领读”的字数在1000字左右,必须抓住文本的思想价值、鉴赏价值、思考价值有感而发,集中写一至两点,力求贴近学生,生动、深刻。
3、“时鲜阅读材料”的动态导读
挑选有示范价值的典型材料,笔者上“导读课”,以示范讲解、合作交流等形式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指导学生以摘抄的形式积累时鲜素材,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阅读感悟。
阅读学认为,阅读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评价、创造等几个阶段,其中理解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阶段。所以,笔者的尝试始终扣住阅读什么,如何引导学生按阅读规律进行阅读,如何充分分享阅读体验来开展。尝试,还只停留在操作的层面,还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时鲜阅读材料;阅读能力;导读 ;领读
一、为什么以“时鲜阅读材料”为载体?
(一)《新课标》的要求
2011版《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必须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而时鲜阅读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
(二)学生阅读现状的需求
1、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著作,且10年才更新,基本无法满足学生对“时鲜阅读材料”的需求。这一需求若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学生或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或错误地选择“垃圾读物”,百害无一利。
2、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可供选择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手段变得丰富多样,然而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式仍然单一、落后,很多优秀的视频材料也尚未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这在很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了课外阅读的质量。
3、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多为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以提取信息为目的,仅对材料进行浅层次思考,因此无法形成深度思考和丰富的精神联想。“浅阅读”这一方式的出现,也是由阅读材料的“碎片化”决定的。
(三)“时鲜阅读材料”的特点
1、时鲜:“时”:时效性,以近5年为主;“鲜”:新鲜,有时代感,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且能激发初中生阅读兴趣,有价值,有趣味,便于学生积累和感悟。
当今时代是用户体验的时代,面对当下的初中生,如果我们还一味秉着“良药苦口”的思想,给学生提供“苦口”的阅读材料,就算是再好的“良药”,学生也难以下咽。因此,“时鲜”这一特点,应该成为我们选择阅读材料的首要条件。
2、阅读材料:
①2000字以内文质兼美的文字材料;
②加工过的文字材料;
③趣味兼品味的视频材料。
综合以上三点原因,笔者认为,提供“时鲜阅读材料”,能丰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初中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初中生的阅读品味,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二、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时鲜阅读材料”?
当下,“浅阅读”正在流行,也正在影响着初中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很多专家和老师也已意识到“浅阅读”的弊端,做了相关调查和研究,力图引导并改变初中生的阅读方式。如《百科知识》中,杨凡就著文《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从科学层面揭示“理解力和精神联想正在流失”。知网中也有杭斌老师的呼吁——《把“阅读”摆渡到“悦读”的彼岸》,还有杨沉老师的倡导——《浅阅读时代的深度选择》。但这些研究只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较少涉及操作层面,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
基于以上的调查研究,笔者在如何充分利用好“时鲜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进行了一些较有成效的尝试。
(一)理论依据:
阅读,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影响阅读理解的外部因素包括文字材料的物理特点,如文字材料的易读度、材料的概括与抽象的程度等等。影响阅读理解的内部因素主要是阅读者的知识基础。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笔者的策略尝试正是从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入手,以“时鲜阅读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接受语言的能力,充分感悟并汲取阅读材料的养分。
(二)指导策略:
经过笔者重新组编后的“时鲜阅读材料”的版块结构均为“导读——选文——领读”,其中,“导读”与“领读”部分都由老师亲自执笔完成,这种结构有助于引导学生沿着真正的阅读轨迹成长。真正的阅读过程是“会意——引思——共鸣”。“会意”首先要求阅读材料能夠吸引学生,然后才是学生的心领神会;“时鲜阅读材料”在“选文”上要求贴近学生生活,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选择有时代特点的材料。“引思”要求阅读能够引导学生选定角度思考材料背后的东西,笔者在“导读”部分给学生提示解读、欣赏的角度。“共鸣”要求阅读材料、创作者、欣赏者能够充分对话,获得认知上的共识,形成情感上的激荡,笔者在“领读”部分示范性地引导学生体验内容背后的思想与智慧。
具体指导策略如下:
1、“时鲜阅读材料”的选择组编
精心挑选微视频、时鲜文章,并根据需要分类组编,以纸质文稿、视频链接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布置学生课余时间阅读。
具体操作:
(1)依据学生兴趣,确定阅读材料。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确定阅读材料。选择材料的过程,前期主要由教师负责完成,后期可以发动学生也参与进来,这一过程也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辨识能力。
(2)依据阅读规律,分类呈现材料。调查分析后最终确定选文包括人物类、事件类、经典类、时鲜类,文学类、小品类等,语言简明、生动;结构清晰、有层次感;主题集中、突出。选文确定后进行分类,尝试过的类别有:开味篇、时鲜篇、清心篇、经典篇、思辨篇等。
2、“时鲜阅读材料”的静态导读
笔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阅读,以“导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到解读阅读材料的某一切入口,再以“领读”的形式引领学生顺着这一个角度深刻感悟阅读材料,启发学生从多个角解读阅读材料。
“导读”的字数在300字左右,作用是引起思考、激发兴趣、提示阅读角度、交代背景、点明现实意义。
“领读”的字数在1000字左右,必须抓住文本的思想价值、鉴赏价值、思考价值有感而发,集中写一至两点,力求贴近学生,生动、深刻。
3、“时鲜阅读材料”的动态导读
挑选有示范价值的典型材料,笔者上“导读课”,以示范讲解、合作交流等形式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指导学生以摘抄的形式积累时鲜素材,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阅读感悟。
阅读学认为,阅读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评价、创造等几个阶段,其中理解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阶段。所以,笔者的尝试始终扣住阅读什么,如何引导学生按阅读规律进行阅读,如何充分分享阅读体验来开展。尝试,还只停留在操作的层面,还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