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不是刘路第一次出名了,去年秋天,也有过一次。那时,刘路以刘嘉忆(意为6 1)的笔名解决了“数十年来悬而未决的‘西塔潘猜想’”,被奉为小天才。这次,他是拿了百万奖金的22岁教授级研究员,有了奖金和行政级别。“宣传力度比去年更大”,一位负责学校对外宣传的老师介绍,“中央电视台就有两个栏目组来了。”
随着电视台的摄像机走在中南大学,随处可以听到学生们的窃窃私语,“又是来拍刘路的吧”,“昨天、前天都来过,我还看见了呢……”终于,在一架电梯上,一个年纪稍大的女老师鼓起勇气问:“你们是来拍刘路的吧?”回答:“是啊。你们都知道呀?”然后,一电梯的师生都如释重负地笑了。
然而,刘路,找不到了。手机关机,人不在寝室,也不在学校给他新分配的办公室。
直到中午快1点,刘路才出现,在食堂门口。那是个跟想象中的小天才有些出入的形象,瘦高,戴棒球帽,穿Kappa,骑了个看不出品牌的单车。不过,车很干净,没有铃铛,全身都不响,车况良好。
找到了天才,大家一起去吃饭。一张圆桌,坐了3个记者、一个学院书记、两个宣传部的老师、一个辅导员、一个天才,以及,一台摄像机。大家热烈讨论,内容包括:当今年轻人的榜样应该是追求创新的年轻科学家。天才不说话,闷头吃饭,只是偶尔回答几个问题。
断断续续地,天才说,自己喜欢“下棋、看电影”,却很少进影院,在网上看;爱看科幻片,不欣赏《盗梦空间》;至于,《生活大爆炸》那片子,“听说过,但没怎么看”……
一顿饭,天才尽量用很多时间来吃饭,用很少的时间说话,但吃得不多,爱吃小炒肉,不喜欢松仁炒蛋。
下午两点半办手续,教授的入职手续,摄像机跟拍——一张16开的表格,包括计划生育办在内,共需12个图章。对跟拍的摄像机,天才本来有点抵触,一位老师劝他:“让摄像机跟拍吧,手续办起来会快些。”
拍了两个图章,摄像机走了,由一位新加入的当地媒体记者跟刘路边走边谈,那记者错过了中午那顿饭,想下午慢慢补回。她已经连续报道了3天,目前,正在筹备做个很长的特稿,“也许是封面整版什么的。”
兴趣跟天赋有关系
人们问天才:你究竟做了些什么?刘路解释了两句,最终决定放弃。毕竟,那是个很窄的领域的东西,跟大家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关系,旁人并非必须知道——他没有特别迫切地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愿望。去年秋天,一位科普编辑曾向他约稿,让他写写自己的证明,最后双方都放弃了。
刘路在大连育明高中读书时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宫福婧说,“这个孩子做事过于依靠个人喜好了”,他喜欢的东西就会做得很好,不喜欢的东西就会很差。高考前的一个学期,刘路因为总排名掉出了全校的100-120名,被调出了年级最好的A1班。在那所被网上戏称为辽宁省“北大清华主要输送单位”的重点高中,刘路毕业那年有4个孩子被调出了A1班。对刘路,宫福婧觉得特别遗憾,“这孩子数学挺好,聪明,就是文科不好,成绩不够平衡”,她说,“这种淘汰对孩子的心理肯定有影响,我们现在已经不这么干了。”
高中时,刘路也参加过奥数培训,但问到他当时成绩如何,宫摇了摇头,“没印象了。”
在刘路离开的那个班级,他毕业那年,有人去了剑桥,有人去了斯坦福,有人去了加州的大学,有人去了香港理工,还有大约12人去了北大清华。
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刘路写道:“当我高中时的朋友一个个走进清华、斯坦福、香港理工等名校的时候,我心里虽有些失落却无怨无悔。我不愿在考试上浪费时间,我不满足于试题所给出的标准答案,我感谢给予我指导的老师,我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学习上有自由的空间。”
他挺喜欢自己所在的中南大学。大一进校那年,凭借高中时自学的功底,他向学校申请了高等代数免修,老师拿出一份卷子,他做了九十多分,然后就免修了。大一大二开始,他尝试看德文书,晚上一两点才睡,早上八九点就起,他说,“我很羡慕吸血鬼可以有不睡觉的本事。”
让他兴奋的领域是数理逻辑,他说:“我在这个领域进步很快,很有心得。好多次,我兴奋地得出一些概念和思路,后来在书中却发现已经有所介绍,以至于我从最初高兴地发现自己的想法很靠谱,到后来失望地发现它不是一个新的想法……”
电视里,主持人问他:“你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刘路回答:“兴趣吧……还有天赋。兴趣跟天赋有关系。”
我问他:“如果不是在中南大学,而是在北大、清华那类的学校,你会怎样?”
他想了想,说:“不知道,没想过。”
人与人的差距
中南大学是个被中国的高校合并潮催生的新大学。2000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3校合并而成。这是湖南省少数几个进入了“985”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有个不错的湘雅医学院,工科很强,被并入的长沙铁道学院还是柴静的母校,但形象模糊。我问一个老师:“中南大学比起湖南大学如何?”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平静地说:“中南是副部级,湖大是正厅级。”
对于炒作的嫌疑,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给予了否定。他认为,教授的头衔是“对刘路本人的一个肯定”,奖金和平台是为了“给年轻人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56岁的张尧学自去年11月1日开始就任中南大学校长,当时,刘路解决“西塔潘猜想”的消息刚公布不久。在张初到中南大学的履职开场白中曾盛赞:“中南大学有一批像黄伯云院士、钟掘院士这样的杰出教师,像刘路这样优秀的学生”——黄伯云是中南大学的前校长,钟掘则是中南大学知名的冶金机械专家。
在宿舍里,室友感叹:“人与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呀。”
那是间普通的大学男生宿舍,4张单人床,上床下桌,刘路的床在靠窗的一张,“学校给他分了个办公室,他的大部分书已经搬到了办公室”。刘路书桌正对的墙面上贴了很刚劲的“静思”两字,电视台摄影很兴奋地拍摄,刘的室友赶紧解释:“那是搬进来时就有的,一直懒得撕。”
临近毕业,刘的3个室友,一个准备出国,一个去工作,还有一个考过公务员,尚不知下步打算。对室友找到的工作,刘路说:“好像是华为吧,听说是家挺好的公司。”而那个同学自己的反应则是:“深圳一家公司,做软件研发。”
对于刘路可能面临的压力,室友暂时还没有觉出来,“他很低调,有什么事,我们不问,他就不说。这次的事,我们还是从同学那儿知道的。”不过,对于这种压力,刘路所在学院的一位老教授表示,肯定会有影响,“不光指媒体压力,还有口头的……有些人别有用心。”
一个卓越的成就
也许,这种名声带来的副作用,已经出现了。去年,就在这个22岁教授的新闻最热闹的时候,有人说:也许我们夸大了刘路的研究成果,西塔潘并非知名的逻辑数学家,而且,在谷歌的学术搜索中,尚未找到刘路的论文。
在给本刊记者的回信中,《符号逻辑》杂志审阅刘路文章的编辑、芝加哥大学教授丹尼斯
随着电视台的摄像机走在中南大学,随处可以听到学生们的窃窃私语,“又是来拍刘路的吧”,“昨天、前天都来过,我还看见了呢……”终于,在一架电梯上,一个年纪稍大的女老师鼓起勇气问:“你们是来拍刘路的吧?”回答:“是啊。你们都知道呀?”然后,一电梯的师生都如释重负地笑了。
然而,刘路,找不到了。手机关机,人不在寝室,也不在学校给他新分配的办公室。
直到中午快1点,刘路才出现,在食堂门口。那是个跟想象中的小天才有些出入的形象,瘦高,戴棒球帽,穿Kappa,骑了个看不出品牌的单车。不过,车很干净,没有铃铛,全身都不响,车况良好。
找到了天才,大家一起去吃饭。一张圆桌,坐了3个记者、一个学院书记、两个宣传部的老师、一个辅导员、一个天才,以及,一台摄像机。大家热烈讨论,内容包括:当今年轻人的榜样应该是追求创新的年轻科学家。天才不说话,闷头吃饭,只是偶尔回答几个问题。
断断续续地,天才说,自己喜欢“下棋、看电影”,却很少进影院,在网上看;爱看科幻片,不欣赏《盗梦空间》;至于,《生活大爆炸》那片子,“听说过,但没怎么看”……
一顿饭,天才尽量用很多时间来吃饭,用很少的时间说话,但吃得不多,爱吃小炒肉,不喜欢松仁炒蛋。
下午两点半办手续,教授的入职手续,摄像机跟拍——一张16开的表格,包括计划生育办在内,共需12个图章。对跟拍的摄像机,天才本来有点抵触,一位老师劝他:“让摄像机跟拍吧,手续办起来会快些。”
拍了两个图章,摄像机走了,由一位新加入的当地媒体记者跟刘路边走边谈,那记者错过了中午那顿饭,想下午慢慢补回。她已经连续报道了3天,目前,正在筹备做个很长的特稿,“也许是封面整版什么的。”
兴趣跟天赋有关系
人们问天才:你究竟做了些什么?刘路解释了两句,最终决定放弃。毕竟,那是个很窄的领域的东西,跟大家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关系,旁人并非必须知道——他没有特别迫切地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愿望。去年秋天,一位科普编辑曾向他约稿,让他写写自己的证明,最后双方都放弃了。
刘路在大连育明高中读书时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宫福婧说,“这个孩子做事过于依靠个人喜好了”,他喜欢的东西就会做得很好,不喜欢的东西就会很差。高考前的一个学期,刘路因为总排名掉出了全校的100-120名,被调出了年级最好的A1班。在那所被网上戏称为辽宁省“北大清华主要输送单位”的重点高中,刘路毕业那年有4个孩子被调出了A1班。对刘路,宫福婧觉得特别遗憾,“这孩子数学挺好,聪明,就是文科不好,成绩不够平衡”,她说,“这种淘汰对孩子的心理肯定有影响,我们现在已经不这么干了。”
高中时,刘路也参加过奥数培训,但问到他当时成绩如何,宫摇了摇头,“没印象了。”
在刘路离开的那个班级,他毕业那年,有人去了剑桥,有人去了斯坦福,有人去了加州的大学,有人去了香港理工,还有大约12人去了北大清华。
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刘路写道:“当我高中时的朋友一个个走进清华、斯坦福、香港理工等名校的时候,我心里虽有些失落却无怨无悔。我不愿在考试上浪费时间,我不满足于试题所给出的标准答案,我感谢给予我指导的老师,我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学习上有自由的空间。”
他挺喜欢自己所在的中南大学。大一进校那年,凭借高中时自学的功底,他向学校申请了高等代数免修,老师拿出一份卷子,他做了九十多分,然后就免修了。大一大二开始,他尝试看德文书,晚上一两点才睡,早上八九点就起,他说,“我很羡慕吸血鬼可以有不睡觉的本事。”
让他兴奋的领域是数理逻辑,他说:“我在这个领域进步很快,很有心得。好多次,我兴奋地得出一些概念和思路,后来在书中却发现已经有所介绍,以至于我从最初高兴地发现自己的想法很靠谱,到后来失望地发现它不是一个新的想法……”
电视里,主持人问他:“你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刘路回答:“兴趣吧……还有天赋。兴趣跟天赋有关系。”
我问他:“如果不是在中南大学,而是在北大、清华那类的学校,你会怎样?”
他想了想,说:“不知道,没想过。”
人与人的差距
中南大学是个被中国的高校合并潮催生的新大学。2000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3校合并而成。这是湖南省少数几个进入了“985”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有个不错的湘雅医学院,工科很强,被并入的长沙铁道学院还是柴静的母校,但形象模糊。我问一个老师:“中南大学比起湖南大学如何?”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平静地说:“中南是副部级,湖大是正厅级。”
对于炒作的嫌疑,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给予了否定。他认为,教授的头衔是“对刘路本人的一个肯定”,奖金和平台是为了“给年轻人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56岁的张尧学自去年11月1日开始就任中南大学校长,当时,刘路解决“西塔潘猜想”的消息刚公布不久。在张初到中南大学的履职开场白中曾盛赞:“中南大学有一批像黄伯云院士、钟掘院士这样的杰出教师,像刘路这样优秀的学生”——黄伯云是中南大学的前校长,钟掘则是中南大学知名的冶金机械专家。
在宿舍里,室友感叹:“人与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呀。”
那是间普通的大学男生宿舍,4张单人床,上床下桌,刘路的床在靠窗的一张,“学校给他分了个办公室,他的大部分书已经搬到了办公室”。刘路书桌正对的墙面上贴了很刚劲的“静思”两字,电视台摄影很兴奋地拍摄,刘的室友赶紧解释:“那是搬进来时就有的,一直懒得撕。”
临近毕业,刘的3个室友,一个准备出国,一个去工作,还有一个考过公务员,尚不知下步打算。对室友找到的工作,刘路说:“好像是华为吧,听说是家挺好的公司。”而那个同学自己的反应则是:“深圳一家公司,做软件研发。”
对于刘路可能面临的压力,室友暂时还没有觉出来,“他很低调,有什么事,我们不问,他就不说。这次的事,我们还是从同学那儿知道的。”不过,对于这种压力,刘路所在学院的一位老教授表示,肯定会有影响,“不光指媒体压力,还有口头的……有些人别有用心。”
一个卓越的成就
也许,这种名声带来的副作用,已经出现了。去年,就在这个22岁教授的新闻最热闹的时候,有人说:也许我们夸大了刘路的研究成果,西塔潘并非知名的逻辑数学家,而且,在谷歌的学术搜索中,尚未找到刘路的论文。
在给本刊记者的回信中,《符号逻辑》杂志审阅刘路文章的编辑、芝加哥大学教授丹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