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笔记之:老板为什么紧握促销财权不放?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xb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好了促销活动,挣来大把的真金白银,这本是让企业上下皆大欢喜的好事情。但有时老板对促销不但不支持反而百般挑剔,难道老板真的会“跟钱过不去”?
  
  现象
  
  每年6月,都是Q企业的销售淡季。营销中心管理团队反复讨论,均认为应在此时发起新一轮促销攻势。
  为顺利得到批准,他们在众多促销方案中选择了风险最小、收益较有保证的一套方案。这套方案的效果预测表明,对全国渠道仅投入不到30万元的促销启动资金,就可增加近1000万元销售额和近300万元的毛利,投入产出相当可观。
  这种预测是有事实依据的。就在两个月前,营销中心刚刚举办过类似的促销活动,效果十分理想,当月全国销量同比大幅提高40%。
  而且,这套方案在上次促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细节更为完善,营销中心也信心十足。
  但他们兴致勃勃地将活动方案上报时,却遭到了老板的质疑与反对。
  “代理商截留了促销赠品怎么办?”
  “中低端产品没有促销时不就卖得挺好的吗?”
  “促销期一过,销量又下来了,这不是白费力气?”
  老总一连串机关抢扫射式的反问,让营销部经理从头凉到了脚,摸不到头绪。老总这种容不得解释的气势,已经说明老板的态度取向。
  最后老板拍案大怒,“谁让你们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
  营销部经理挨批之后,担心立刻改变立场的结果会更惨(老总并没有直接否定促销方案,而是为“大手大脚地花钱”窝火)。于是,镇定一下情绪,缓和语气,反复陈述利弊分析,终于得到老板的勉强同意:促销可以,但必须缩减预算。
  最终,营销中心删掉了那些提升品牌形象、不提高销量和利润的环节。由于减少了三分之一的投入,效果有所下降,只达到预期增长的一半,但即使这样,企业还是又一次在月度销售上赚了个盆满钵满。
  胜利过后的营销将士心情却是沉重的。老板对促销费用的预先投入投鼠忌器,已经严重影响到内部的正常运营。
  老板对促销不但不支持反而百般挑剔,难道老板真的会“跟钱过不去”?
  
  不放财权的隐痛:利润指标缺失
  
  Q企业在营销中心已有成功案例的情况下,老板为什么还要干涉促销活动,在授权问题上如此不放心?
  不是因为担心促销赠品的“跑冒滴漏”——只要收益足够大,把促销资金当做让利给渠道的费用,老板也会愿意接受;也不是担心促销过后销量回落——淡季销售上去了,旺季就更不会差。
  实际上老板在谈到“中低端产品不用促销”观点时,已经“泄露天机”。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中低端产品利润薄,把促销费用都投到高端产品上才划算。归根结底,“利润”二字才是老板最关心的问题。
  老板认为:营销部门不断加大费用投入,对利润大的高端产品漠不关心,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的本位思想。他们只关心能否完成销量任务,只关心自己年底的奖金,不在意企业的全局利益。
  营销部门却认为: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价格战的硝烟弥漫,试图维持高利润空间是死路一条,只能通过销量的大幅增长来换取利润的稳中有升。
  表面看,老板和营销部门的分歧在于促销费用的多少、促销细节的把握方面,而实际上双方的焦点是“谁为企业的利润负责?”
  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Q企业对营销部门只偏重于销售额考核,却没有利润考核指标。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近几年原材料价格飞涨,Q企业产品平均毛利率已由过去的4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股东在不断打板子,企业对利润的敏感度也就越来越强。
  过去那种缺了一条腿的考核指标,开始让企业高层与中层产生了严重的相互不信任。只要是涉及费用上的问题,老板就怀疑营销部门是“头戴三尺帽”的虚报,往往“迎头砍一刀”,常常会切得营销部门头破血流。
  事实上,解决之道并不难,只需增设毛利润指标,双方的关系也就明确了——销售额上去,毛利润完不成也拿不到奖励,营销部门就会形成自我约束,最高管理者也可以放心地在战术上充分授权。
  
  充分授权:只需控制三层考核指标
  
  看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有时只要问问他们对营销部门有哪些考核指标,就能心中有数。
  销量好不代表一切,衡量营销业绩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初级层次指标
  考核财务指标,至少应包括销售额、毛利润、费用及市场占有率等。前两项为绝对化要求,后两项为相对化要求——当销售额、毛利润均有大幅提升时,可以适度放宽对费用的要求,而市场占有率则受诸多因素影响(对比值),所以后两项相对次要,用作参考。
  这四类指标不可或缺,少了哪个都会出现致命问题:没有销售额指标,营销部门会混日子;没有毛利润指标,营销部门会让企业赔本赚了吆喝;没有费用指标,会出现贪赃枉法和入不敷出;没有市场占率指标,会出现夜郎自大或呆若木鸡。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奇怪的是很多企业都在这方面犯了大错。
  Q企业长期缺乏毛利润绝对指标,这导致老板成了实际上的营销总监,只要和利润有关,就一定会插手。在营销最重要的4P中(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后两项的决策权根本不在营销部门——4P中只有2P授权了下去,高层决策与营销一线脱离。
  同样,由于缺乏市场占有率指标,致使Q企业的决策迟缓:虽然近几年销售额在提升,但行业中其他企业增长更快,Q企业的市场实质上是在下降的。
  但营销部门向上反映时,老板却对其动机产生怀疑,导致企业错过大好发展时机。如果有了市场占有率指标,企业就不会对整体形势出现误判。
  做到初级财务指标基本健全,能对营销短期现状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
  
  中级层次指标
  提出了对营销部门深入评价的更有效方式,主要包括:渠道建设指标、品牌影响力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和工程项目指标等。
  这些指标不像财务指标那么容易获取,但对企业价值更大,主要是为了防止营销部门涸泽而渔,使企业保持中长期的发展动力:
  ★没有渠道建设指标,销售即使增长也不持久,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只摘果子不种树;
  ★没有品牌影响力指标,企业基本体质会不断减弱,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把品牌建设的资金都投到短期促销中,后人接手的将是一个缺少品牌储备的烂摊子;
  ★没有客户满意度指标,销售的增长肯定是短期的,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过度压榨渠道,那样后人无异于坐在火药桶上;
  ★对于工程项目等特殊指标则因企业而异。Q企业所处行业零售不断萎缩,工程比例则逐渐接近50%。企业无视于这一市场,总有一天会无力追赶。
  
  高级层次指标
  如果前两个层级的指标健全了,有志向有眼光的企业还会加入学习与成长类指标,其目的是保证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
  比如包括:干部队伍建设、员工技能增长、信息系统整合、流程再造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要追求高级层次的营销管理指标,这要看企业外部的大环境和内部的小环境,适合的就是现阶段最好的。
  
  抓营销质量,预防短命营销
  
  老板往往只关心“销售量”,却不知“销售质量”更为关键。
  没有利润的销售量对企业价值不大,从这个角度而言,利润是描述销售质量的核心指标。
  指标应形成体系,否则营销就很容易变成短期行为,营销部门用伤害一个指标的方式,来提升另一个指标,结果常常与企业初衷背道而驰。
  这和企业采购部门是一样的道理:采购部门保证材料供应及时性是主要指标,但如果缺少质量类、成本类指标约束,采购部门就可以通过降低质量、提高成本来达到目的,反而给企业带来更大危害。
  营销也是如此。
  ★初级层次指标不完善,中级层次指标不设立,这样的企业在营销决策中冲突明显;
  ★当考核指标不健全时,责任是不清晰的,所以授权就不充分,这是中层干部遇到的问题;
  ★当考核指标不健全时,监控也是做不好的,所以就谈不到有效的管理,这是高层干部面临的问题。
  决策者应了解哪些指标是必须要纳入到考核范围来的,与其以“智子疑邻”的方式看待下属,不如开诚布公地将战略要求提出来。
  战术放权、战略集权,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高层与中层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编辑:范超伟
其他文献
80后也要细分市场    80后有很多与70后和60后不一样的特征,前文总结的都是主流群体的共同特征,但不能因此误认为所有80后都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有些80后看上去像70后、有些像90后的现象比比皆是。  所以,80后这个名词在营销领域的定义不是指80年代出生的所有人,而是具备80年代出生的多数独生子女固有的意识形态和消费模式的群体。  明白这个定义,才知道如何区分80后的消费动机及行为特征。而
期刊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不确定性的年代。在不确定性的危机中,我们能做什么,选择什么是对的,就显得非常重要。  1.大家都害怕危机,但是危机并不都是有害的,危机中的增长也并不是神话。  危机和增长是一对孪生兄弟,危机让市场富有变化,而变化正是增长的机遇。在危机中,信念是获得增长的动力之源。任何行业、企业、任何人都会遇到危机,第一个发现危机的人,往往有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增
期刊
经销商不进货了!    这天早上,老王气呼呼地走进办公室,把排货单随手扔在办公台上。  老王是国内一家大型饼干公司的区域经理,管理着6名经销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经销商的销量出现困难。今天,他面临着在职以来最矛盾的局面:本月,6名经销商有1名根本不进货,另1名则是隔月进货,形势不容乐观。  小李见状,半开玩笑地说,“不进货的八成又是‘顺意’吧。”小李是老王手下的一名干将,极有头脑,掌管着区
期刊
你是压货高手吗?    近日,一个很久以前的同事兼面子上的朋友W君打电话来报喜:昨天终于成功跳槽到另一家规模小得多的饮料公司,干的是一份销售培训的活儿。  我愕然之后不合时宜地“呵斥”他:你放着“山贼”(其实是华北区销售经理)这份大有前途的职业不做,去抢什么耍嘴皮子的“穷教书匠”的饭碗?  电话传来W君顿足捶胸的“哭嚎声”:大哥,客户的库房都被我压得冒尖啦,盘库时连一只女人脚都放不进去!编了3年的
期刊
腾讯公司网络媒体执行副总裁刘胜义:企业在危机时更依赖可信任的、曾经验证过的营销方式,这样做其实是误区。  面对危机,企业与消费者“异曲同工”  一年来,腾讯公司网络媒体执行副总裁刘胜义率领营销团队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这次经济危机究竟带给企业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造成哪些冲击与影响。  刘胜义借用网上流传的一则笑话,来解释他们得出的答案。  笑话是说在经济危机中,本不该愁卖的骨灰位为了吸引顾客,还是推出
期刊
消费者要的是实惠而不是便宜  专家告诉我们,“每次食品安全事件以后,消费者对于食品价格的接受能力就会获得空前提升”。  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奶粉价格再次佐证了这一言论。  三鹿退市之后,超市400g袋装奶粉的普遍价格都在48~60元左右,最低价也在32元以上。这些企业的定价行为,都适应了消费者“价高者优”的心理!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贪求“小便宜”的心理,大家又展开花样繁多的促销,最初的买产品送别类
期刊
看得见,拿得着    在C、D类餐饮店,老板、老板娘同时也是服务员,上菜时,只要“顺手”把啤酒拿到餐桌上,一般就可以卖掉。因为这里的消费者一般很少拒绝老板的推荐,他们说什么好喝就是什么好喝,所以,啤酒摆放的位置就极为关键,让他们弯弯腰、低低头,手里端着菜,“顺手”拿得着,如厨房的传菜口或过道等。  信阳是W啤酒的根据地,20多岁的青年朋友和W啤酒一起长大,忠诚度极高,喝啤酒就认W。所以2007年J
期刊
当前,中国的“价值型”顾客和“价格型”顾客之间的分野越来越明显。不具备供应链优势和成本优势的零售投资人,都更加关注针对“价值型”顾客的项目。但是,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曾经研究过:每逢经济危机的时候,你在华尔街上会看到更多的女性穿长裙。这种说法未必精确,但它的确反映出顾客的消费态度部分地趋于保守。  而现在,顾客的行为正在悄悄改变,中高端人群消费倾向“在冲动中融入理
期刊
不论是新供应商进场还是申报新品,供应商都会面临这样的重要问题:如何让采购相信你的新品会给卖场带来好的销量和利润?要知道,卖场可不愿意引进“一堆垃圾”。  这就涉及对产品销量的估算。供应商帮采购“算账”,能让他直观地感受到新品带来的各种直接利益。  账可不能乱算,那可是要讲技巧的。  目前门店该分类的销售状况  详细地了解门店该品类的结构和销售现状,并与顾客的需求做比对,找到新品进入的“切入点”。例
期刊
为什么营销人员最不稳定?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看错人了。    误判1:印象好就是实力好    有些人几乎是跳槽专业户,每次落脚长则一年半载,短则两三个月。他们是工作时间上的短命鬼,却总是应聘的幸运神,参加面试总能过关斩将,拿下面试官的本领远高于拿下客户。  我就认识这样一个蒙人高手。此人仪表堂堂,穿着讲究,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给人的初次印象都很好。  他在每个企业待过的时间从未超过半年,却能很快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