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风雨兴其中;树无束缚,故能成其大,撑起一片天。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即自由生长。思想自由表达,精神自由生长,灵魂自由发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种“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任性,不是毫无节制的放纵,更不是罔顾规律的驰骋。而是一种在自然规律、客观真理、道德法则的制约下,天性得以回归,兴趣得以延展,品位得以生成,美感得以超越,人格得以升华。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于2019年秋首次招生,学校坚持“适性扬才,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作为一所公办学校,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不仅新在校园,还新在办学模式。学校在公办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以购买服务方式,民办托管公办,委托北京均优教育研究院进行全方位管理,实现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综合创新。更关键的一点是学校的全方位的变革,学校提出办面向未来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生长的教育。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在学校治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实施扁平化治理体系,把决策层送到学生中间去。
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学校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使高层决策快速地传达到教育教学一线,从而为提高管理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另外,扁平化管理中将学校校务委员会中的分管校长下沉到教学一线,把他们的办公室也搬到教学楼,和一线教师进行融合办公,这样可以更快捷地了解并解决教学一线出现的问题,更能马上了解到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并能快速作出反应,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把指挥者送到能听到炮声的地方去。”只有这样,学校决策层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作出最快捷的反应,学生才会感受到学校管理的高效以及受尊重感!“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润物细无声”地得以落地。右图为我校的扁平化治理体系结构图。
二、打造自主管理学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主人。
在学校治理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点,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治理中来,让学生承
担起学校治理的责任,享受参与学校治理的那份荣誉,学校在他们的参与一天天变好,变成他们希望的样子。这样,一段时间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到:真的实现了我的学校我作主。
学生自主管理学院是由年级负责组织管理、由学生志愿者组成、各部门通过社团形式呈现出来的服务平台。它同时也是学生的一个自治机构,从管理学院院长到工作人员全部由学生志愿者担任,学校中所有的大型活动、日常检查以及各类比赛均交给自主管理学院,包括从组织、宣传到安排,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支持和服务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个平台,锻炼学生沟通协调、统筹规划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品质。通过这个平台,策划并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发展,服务学生需要,反馈学生诉求,排解学生困惑,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引导整个年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三、着眼未来的空间建构,让学生快乐而有质量地成长。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儿童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而我们对学校空间的理解包含显性的学校建筑、校园景观、教室、廊道、运动场、设备等物理空间又包括隐性的交往空间、思维空间、想象空间等非物理空间。
环境心理学从空间的心理安、空间激励和鼓舞人心的效果等方面研究表明:无论从心理近是生理的角度,物理空间都能够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为了实现我们希望的让学生快乐而又有质量地成长,在学校空间构建时一定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不同功能的学习空间为主线,构建学生阅读中心、未来教育中心、学生体艺中心等,赋予学校建筑以文化熏染和教育意蕴,让学生随处可游戏、随时可运动,随心可学习。同时,我们以儿童视角设计校园环境,让空间、颜色、采光、材料、触感都能与学生交互,提倡以學生活动、作品为主要内容布置打造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和校园其它场所文化,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学生喜欢的“校园景观”,赋环境布置以教育功效。
四、推行选课走班,让每一名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跑道。
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话讲的很有道理。实际上反过来,
如果资源放错了地方,那就是有可能成为垃圾;游泳健将鲨鱼在水中是王者,如果上岸参加跑步比赛,可能连乌龟都不如。资源如此,鲨鱼也不例外,如果放错了地方,离开自己适合的环境,可能什么都不是。一所学校,学生成百上千,智力、基础、兴趣、天赋以及学力水平千差万别,如果只是简单地均衡分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接受相同内容、相同难度的知识,这实际上是表面上的公平,是低层次的公平,并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公正。
我认为:要让孩子最有效、最快乐地成长,我们就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跑道,让每一个生命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始终坚持“无选择,没个性”,因此学校秉持“适性扬才"的育人理念,接轨名校,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不寻常之路。开办以来,面对重重困难,学校引进“选课走班”项目,在初中部实施按需分层、按需施教、按需选学,编制“一生一表”课程表,致力于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难度进行了区分,分成了不同层次供不同需求的学生去选择,编制了“一生一表”课程表。教学安排上,学校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开始根据的自己课程表奔走于不同的教室,老师拥有自己的学科教室等待自己的学生到来。奔跑的学子已然成为“选课走班”下校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选课走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最佳发展。
五、落实生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我个人一直认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落脚点最后还是在课堂,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我们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就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地,是大打折扣的或流于表面的。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为了推进生本课堂,我们一直认为必须要有抓手,必须要有一定的模式化,最后我们创造性地以“一卡一单”作为课堂教学抓手,所谓“一卡一单”就是课堂教学必须结合“问题卡”和“任务单”来进行。以“问题卡”为学情研判工具,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与前概念,也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任务单”为教学支架,引发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并通过一系列有梯度任务的落实,建构、完善科学概念。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并有效地完成这“一卡一单”,那么这堂学生一定是积极参与的,也一定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也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一卡一单”的设计与制作非常重要。我们要求在“一卡一单”的设计上力求助学性、驱动性、开放性、挑战性,着眼于厚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坚持生本定位,精心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教学策略,用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开展,又使得学生学习的时空得到延伸,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一卡一单”介入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学习,打造具有高铁实验特色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最后,我想以这么一段话作为结束,“作为校长,假设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常常会想这么两个问题:一、假如我是孩子:二、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学校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了!”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于2019年秋首次招生,学校坚持“适性扬才,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作为一所公办学校,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不仅新在校园,还新在办学模式。学校在公办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以购买服务方式,民办托管公办,委托北京均优教育研究院进行全方位管理,实现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综合创新。更关键的一点是学校的全方位的变革,学校提出办面向未来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生长的教育。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在学校治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实施扁平化治理体系,把决策层送到学生中间去。
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学校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使高层决策快速地传达到教育教学一线,从而为提高管理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另外,扁平化管理中将学校校务委员会中的分管校长下沉到教学一线,把他们的办公室也搬到教学楼,和一线教师进行融合办公,这样可以更快捷地了解并解决教学一线出现的问题,更能马上了解到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并能快速作出反应,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把指挥者送到能听到炮声的地方去。”只有这样,学校决策层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作出最快捷的反应,学生才会感受到学校管理的高效以及受尊重感!“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润物细无声”地得以落地。右图为我校的扁平化治理体系结构图。
二、打造自主管理学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主人。
在学校治理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点,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治理中来,让学生承
担起学校治理的责任,享受参与学校治理的那份荣誉,学校在他们的参与一天天变好,变成他们希望的样子。这样,一段时间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到:真的实现了我的学校我作主。
学生自主管理学院是由年级负责组织管理、由学生志愿者组成、各部门通过社团形式呈现出来的服务平台。它同时也是学生的一个自治机构,从管理学院院长到工作人员全部由学生志愿者担任,学校中所有的大型活动、日常检查以及各类比赛均交给自主管理学院,包括从组织、宣传到安排,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支持和服务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个平台,锻炼学生沟通协调、统筹规划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品质。通过这个平台,策划并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发展,服务学生需要,反馈学生诉求,排解学生困惑,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引导整个年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三、着眼未来的空间建构,让学生快乐而有质量地成长。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儿童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而我们对学校空间的理解包含显性的学校建筑、校园景观、教室、廊道、运动场、设备等物理空间又包括隐性的交往空间、思维空间、想象空间等非物理空间。
环境心理学从空间的心理安、空间激励和鼓舞人心的效果等方面研究表明:无论从心理近是生理的角度,物理空间都能够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为了实现我们希望的让学生快乐而又有质量地成长,在学校空间构建时一定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不同功能的学习空间为主线,构建学生阅读中心、未来教育中心、学生体艺中心等,赋予学校建筑以文化熏染和教育意蕴,让学生随处可游戏、随时可运动,随心可学习。同时,我们以儿童视角设计校园环境,让空间、颜色、采光、材料、触感都能与学生交互,提倡以學生活动、作品为主要内容布置打造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和校园其它场所文化,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学生喜欢的“校园景观”,赋环境布置以教育功效。
四、推行选课走班,让每一名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跑道。
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话讲的很有道理。实际上反过来,
如果资源放错了地方,那就是有可能成为垃圾;游泳健将鲨鱼在水中是王者,如果上岸参加跑步比赛,可能连乌龟都不如。资源如此,鲨鱼也不例外,如果放错了地方,离开自己适合的环境,可能什么都不是。一所学校,学生成百上千,智力、基础、兴趣、天赋以及学力水平千差万别,如果只是简单地均衡分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接受相同内容、相同难度的知识,这实际上是表面上的公平,是低层次的公平,并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公正。
我认为:要让孩子最有效、最快乐地成长,我们就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跑道,让每一个生命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始终坚持“无选择,没个性”,因此学校秉持“适性扬才"的育人理念,接轨名校,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不寻常之路。开办以来,面对重重困难,学校引进“选课走班”项目,在初中部实施按需分层、按需施教、按需选学,编制“一生一表”课程表,致力于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难度进行了区分,分成了不同层次供不同需求的学生去选择,编制了“一生一表”课程表。教学安排上,学校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开始根据的自己课程表奔走于不同的教室,老师拥有自己的学科教室等待自己的学生到来。奔跑的学子已然成为“选课走班”下校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选课走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最佳发展。
五、落实生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我个人一直认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落脚点最后还是在课堂,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我们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就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地,是大打折扣的或流于表面的。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为了推进生本课堂,我们一直认为必须要有抓手,必须要有一定的模式化,最后我们创造性地以“一卡一单”作为课堂教学抓手,所谓“一卡一单”就是课堂教学必须结合“问题卡”和“任务单”来进行。以“问题卡”为学情研判工具,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与前概念,也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任务单”为教学支架,引发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并通过一系列有梯度任务的落实,建构、完善科学概念。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并有效地完成这“一卡一单”,那么这堂学生一定是积极参与的,也一定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也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一卡一单”的设计与制作非常重要。我们要求在“一卡一单”的设计上力求助学性、驱动性、开放性、挑战性,着眼于厚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坚持生本定位,精心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教学策略,用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开展,又使得学生学习的时空得到延伸,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一卡一单”介入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学习,打造具有高铁实验特色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最后,我想以这么一段话作为结束,“作为校长,假设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常常会想这么两个问题:一、假如我是孩子:二、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学校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