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阅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界普遍认识到: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对于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
近些年来,语文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当大一部分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呈现出以下情况:
1、以教材为中心式。
这种课堂把“教材”误认为是教学。课堂上,教学的目的是“学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是“解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点”。
2、以教师为中心式。
这种课堂往往采用“谈话法”教学,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3、以写作为归宿式。
这种课堂或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以读带写,“立竿见影”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这样写一篇。
4、以考试为终点式。
这种课堂将所学课文按考试阅读模式训练: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象、联想也属多余。
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學中的主体地位。
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开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全面、深入发展的效果。
同时,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二)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
1、开放的教学环境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如果不更新教学方法,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日渐减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者应该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施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产生兴趣,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开放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取得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施教者教学理念的转变,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教师作为学生语文知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吕叔湘),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托尔斯泰说过:“教育的惟一规范就是自由。”追求规范,追求统一,是读书活动“运动化”的思想表现。我们要摒弃时髦,追求朴实,崇尚实效,确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思想,恢复读书的“自由”天性,给学生以读书的自主权,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蓝天自由翱翔,尽情地汲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阅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界普遍认识到: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对于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
近些年来,语文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当大一部分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呈现出以下情况:
1、以教材为中心式。
这种课堂把“教材”误认为是教学。课堂上,教学的目的是“学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是“解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点”。
2、以教师为中心式。
这种课堂往往采用“谈话法”教学,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3、以写作为归宿式。
这种课堂或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以读带写,“立竿见影”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这样写一篇。
4、以考试为终点式。
这种课堂将所学课文按考试阅读模式训练: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象、联想也属多余。
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學中的主体地位。
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开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全面、深入发展的效果。
同时,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二)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
1、开放的教学环境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如果不更新教学方法,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日渐减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者应该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施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产生兴趣,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开放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取得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施教者教学理念的转变,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教师作为学生语文知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吕叔湘),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托尔斯泰说过:“教育的惟一规范就是自由。”追求规范,追求统一,是读书活动“运动化”的思想表现。我们要摒弃时髦,追求朴实,崇尚实效,确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思想,恢复读书的“自由”天性,给学生以读书的自主权,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蓝天自由翱翔,尽情地汲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